十二生肖故事猴的故事

  導讀:猴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九,與十二支配屬“申”,故一天十二時辰中的“申時”---下午三點到正點又稱“猴時” 說老虎在開初就以鎮山制獸之威名當上了獸王。

 

  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類的動物,與人類同屬哺乳動物中最高階的靈長類。使人類對猴子有一種特殊的親近感。猴子的輕靈黠慧,也確實惹人喜愛。自從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問世以來,樂觀豪邁的孫悟空,使猴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得到充分的張揚,並大大地豐富了漢語言文字的表現力。

 

  古籍《白虎通》雲:猴,候也。說猴子看見人設定食餌機關,就登高四望,善於觀察等候,由此得名。古人還認為,猴是象形字,《說文》的“猴”字就像一隻母猴。

 

  古人將能在指間筆筒嘻戲的“墨猴”、捕鼠勝貓的蒙頌、最常見的獼猴、身形較大的猩猩、長臂猿、狒狒以及傳說中體型巨大、能食猿的“獨”,皆歸於猿屬。其名稱有猴、狙***jū居***、狖***yòu右***、猱***náo撓***、猿、狨***róng茸***、獑***chán蟬***、猦***fēng 風***、蒙頌、猢猻、狒狒、猩猩、山魈等十餘種,有的字現代詞典、現代電腦已經沒有儲存。


  流行2200多年的干支紀年法中,猴與“申”相配。有研究者認為,“申”字造字之初,象兩隻母猴相對之形。照此說法,申、猴二字從造字之始就有關係,對不對呢?只有造字的蒼頡老先生知道了。

 

  郭沫若先生考證,從神話人物帝嚳***kù酷***為動物神祇***qí奇***猴,可以推斷猴曾被當作原始圖騰。他還進一步認為,猴最初還會是殷人的圖騰。殷人認為自己部族的“高祖”是猴,倒是暗合進化論的觀點。

 

  大部分中國人不知道猴子曾當過圖騰,但一直視猴子為吉祥物。猴之吉祥在於它與“侯”同音。

 

  侯是古代爵位,《禮記》雲:王者之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古人希望升官封侯,猴便成了象徵升遷的吉祥物。為此人們還創造了許多吉祥圖案。例如猴騎馬上的“馬上封侯”,猴提金印掛於樹上的“封侯掛印”,母猴揹著小猴的“輩輩封侯”等。這些圖案常見於古代官府屏、壁之上,也見於畫稿、文具、什器、玉雕上。

 

  古書上說,養馬的人在馬廄***jiù舊***中養一隻猴,能防止馬群得病。舊時中國西南高原上的行商,驅趕馬幫長途販運時,也常帶一隻猴子同行。據說,猴對騾馬的疾病很敏感,常能幫人發現病馬,以防瘟疫擴散。住店前先讓猴子嗅一遍,無疫情方安置馬匹。於是,民間也有猴能避馬瘟之說,猴也得了“避馬瘟”之別號。《西遊記》中玉皇大帝封孫悟空為“弼馬溫”,就是取“避馬瘟”之諧音,讓孫悟空掌管天馬,應該說是“專業對口”。至於老孫嫌科級待遇太低,另當別論,但猴子是防止瘟疫的吉祥物,確是事實。

 

  臺灣省高山族卑南人有“猴祭”,那是男孩十二、三歲時的傳統祭儀,通常在十一月間早稻收成後舉行。祭禮上要犧牲一隻猴子,旨在培養少年的尚武精神。貴州省荔波、獨山一帶的布依族有“猴節”,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帶著節前準備的“香藤粑”,湧上山頂唱歌狂歡,孩子們像山猴一樣滿山亂躥,山野沸騰起來。婦女們還要晒種、選種,男人們檢修農具,猴節一過就要下地忙農活了,所以猴節又稱“動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