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成功的理由

  歷史文物,簡要地說,文物就是歷史文化的遺存。而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價值具有著重大的意義。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

  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同意,不過說實話,申請下來很難,而且其實遺蹟早就不多了,現在的大都是假的。再就是各地那個什麼問題,總之,可能性很小很小。

  2006年3月58位政協委員聯合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一份提案,呼籲從戰略高度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專案。

  這58位委員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蘇、河北等大運河沿岸六省市的現任政協主席及原政協主席,也有國家文物局的前後兩任局長——張文彬和單霽翔。舒乙、王鐵城等知名人士也紛紛簽名。

  第一提案人劉楓委員說,大運河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庫”“名勝博物館”“民俗陳列室”,其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絕好實物資料,是中國悠久歷史文明的最好見證。站在保護人類文明的高度看,大運河不僅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也為世界所公認。大運河水系綿延數千裡,縱貫南北,構成獨特的自然風情,孕育出濃郁的線形文化景觀,如果再加上還未被很好發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就更加豐富。

  “如果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相加,在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與長城媲美。”兩位權威專家——1985年呼籲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鄭孝燮、羅哲文如此預測,“我們堅信,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運河和長城在遺產名錄上應該是姊妹篇。”劉楓委員提醒說,但是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功能逐步衰弱,真實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壞。如果不注意啟動有如“申遺”這樣重大的、為各地重視的保護工作,她的歷史文化、遺蹟和自然風光等,將不可避免地退化並迅速消亡,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京杭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工作絕不是某個地方和部門的事。政協委員們建議,應從戰略高度,立即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成立由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岸政府參加並鼎力支援的研究機構,摸清大運河“家底”,儘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專案。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程序中,大運河為我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顯示了我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資訊。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徵。保護好京杭大運河,對於傳承人類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運輸功能已經改變,河道、沿河風貌和人民生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前又面臨著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嚴重挑戰。如果再不加強保護,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存、風光景物和自然生態環境就會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壞,真實性和完整性就會不復存在,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對大運河進行搶救性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到了緊要關頭。

  大運河的開通

  隋朝大運河是在605年至610年開通的,共分四段:

  1.通濟渠 605年,隋煬帝徵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餘萬”開通濟渠。早在戰國初期,魏國就開鑿了鴻溝***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潁***。通濟渠是在鴻溝和下游的汴河兩水基礎上,加以疏浚的。通濟渠自洛陽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黃河,再自板渚***為板城渚口的簡稱,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東北黃河側***引黃河入汴河,經今河南開封東南入淮河。

  2.邗溝 隋煬帝於605年,徵發“淮南民十餘萬”開通邗溝。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下令開通長江和淮河之間的運河。因這條河流經吳國邗城***今江蘇揚州***城,所以稱為邗溝。隋朝大運河的邗溝,就是在春秋時期吳國邗溝的基礎上疏浚的,它從山陽***今江蘇淮安***到江都入長江。

  3.永濟渠 608年,隋煬帝徵發河北諸郡壯丁百餘萬,開永濟渠。男子不夠,還徵發了婦女。永濟渠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引沁水東流入清河***衛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經沽水***白河***和桑乾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開江南河。從京口到餘杭,“八百餘里,廣十餘丈”。運河兩岸築有御道,栽種柳樹,修建離宮40多所***自長安至江都***和許多糧倉。課本《隋朝的大運河》地圖上還有一段運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開通的。由於渭水多沙,深淺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邊開了一條從長安東到潼關入黃河的運河,長300多裡,名廣通渠。隋大運河全部完工以後,南北的物資可直達長安。

  大運河的地位和作用

  隋朝大運河是世界上偉大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長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寬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和我國古老的長城一樣,大運河千百年來飲譽世界。

  運河開通以後,“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唐朝文學家皮日休說,運河“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皮子文藪·汴河銘》***他還在《汴河懷古》一詩裡讚頌這條大運河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運河的開通,還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另外,運河的開通,對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也起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