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氣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結構形式固定、意義完整的固定片語或句子,漢英成語一直有著密切的關係,在結構形式和文化內涵上都有不可分割的關聯性。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曹劌[guì],一作曹翽。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人,曹劌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的後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莊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於民後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於此。

  的典故

  據《左傳》載,這次魯國的勝利,與曹劌[guì]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係。

  曹劌既非武將,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齊國發兵來犯,魯莊公準備抵抗,便主動要求面見莊公。他的親友鄰人勸他:“國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著,你何必瞎操心?”曹劌說:“那些大官目光短淺,不會有深謀遠見。”

  曹劌見了莊公,首先提出:取信於民,是戰前重要的政治準備,也是獲勝的保證。並要求作戰時允許他一起去,於是莊公便叫他同車出發。在長勺的地方,齊、魯兩軍相遇。雙方列成陣勢,戰鬥即將開始。只見齊軍大擂戰鼓,準備進兵。莊公也準備擂鼓迎擊。曹劌阻止道:“等一等。”齊軍見魯軍沒有反應,又擂了一通鼓。這樣齊軍擂鼓三通,魯軍總是按兵不動。直到齊軍三通鼓罷,曹劌才說:“現在可以進兵了!”魯軍戰鼓一響,下令衝殺,士兵們一聲吶喊,直撲敵陣,猛不可當。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莊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並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暸望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後說:“現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

  這次獲勝,魯莊公卻不明由曹劌為什麼這樣指揮。曹劌說:“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戰鬥,主要是靠勇氣。第一通鼓時,士兵們勇氣最足,到再擂鼓時,勇氣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氣更全部消失了。敵軍勇氣消失,我們則一鼓作氣,鬥志昂揚,所以打敗了他們***”。曹劌又說:“齊國軍力不能低估,說不定會設下伏兵,詐敗引誘我們。我‘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這才放心追擊 ”。***“轍亂”,輪跡混亂;“旗靡”,旗幟倒掩,說明倉皇逃竄。***

  的啟示

  “一鼓作氣”、“再衰三竭”和“轍亂旗靡”,出處即《左傳》所載“曹劌論戰”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開始情緒高漲、幹勁旺盛時全力以赴,這叫“一鼓作氣”。一鼓作氣,把進攻的目標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幹不好,原有的勇氣和力量逐漸衰退而盡,就叫“再衰三竭”。小朋友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一鼓作氣,今日事今日畢,拖拖拉拉的後果可是很嚴重的哦!

  的延伸

  【注音】yī gǔ zuò qì

  【出處】《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解釋】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一往直前。

  【近義詞】一氣呵成、趁熱打鐵

  【反義詞】一敗塗地、偃旗息鼓

  【年代】古代

  【例句】我們要~在三天之內把運動會的準備工作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