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虎作倀的成語故事典故
學習成語是青少年學習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唐穆宗長慶年間,傳說有個處士馬拯,聽說衡山祝融峰上住著一個伏虎長老。他帶了一個童僕,上山去拜訪那位長老。
他登上祝融峰,來到一座佛寺,看見一位鬚髮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非常熱情,堅決要馬拯留下來吃飯,可是廚房裡的油和鹽剛巧用完了。馬拯就叫童僕下山去買油鹽。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門。馬拯獨自一人站在寺邊觀賞山景。這時,從山下又來了一個叫馬沼的隱士。兩人互通姓名之後,馬沼說他在半山腰看見一隻猛虎在吃人。
馬拯趕緊問了那人的年齡、容貌、衣著,驚叫道:“那是我的童僕!”馬沼又說:“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後,忽然變成一個鬚髮皆白的老和尚。”不一會,老和尚回來了,馬沼湊到馬拯耳邊,悄悄地說:“正是這個老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想請他們住僧房,兩人卻推說更喜歡住在齋堂裡。到了齋堂後,兩人把門緊緊閂上,仔細留意著外面的動靜。半夜裡,有隻老虎幾次來撞門,兩人都使勁全身力氣頂住了,門始終沒有被撞開。兩人決心要除掉這隻吃人的老虎,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一早,兩人謊稱後院一口井裡傳出怪聲,把老和尚騙到井邊。當老和尚湊到井口看時,馬沼抓住時機,一用力,把他推下井。老和尚一落水,立刻現出老虎的原形。為了斬草除根,兩人趕緊搬來大石頭,扔向井裡,把老虎活活砸死了。
除掉老虎後,兩人下山,不料,迷了路。幸虧遇見一個獵人。這個獵人讓他們在搭建在樹上的窩棚裡過夜。半夜裡,兩人突然被樹下的嘈雜聲吵醒。藉著月光定睛一瞧,居然有幾十個人,吵著要替老虎報仇。獵人趕緊為他們答疑解惑:“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後卻替老虎開道,成了倀鬼。”馬拯聽完這番話後,罵道:“你們這些倀鬼,死在老虎嘴裡,還要為它痛哭、報仇!”
古代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還要為老虎效力。“為虎作倀”由此而來。
——《漁樵閒話》
【求解驛站】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又去引誘別人來讓老虎吃,這種鬼叫作“倀”。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凶。為,替,給。
【活學活用】為著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決不是身入虎穴去~。***郭沫若《〈聞一多全集〉序》***
【妙語點撥】故事中的老虎不僅生性殘暴,而且足智多謀,是一隻懂點“人類心理學”的老虎。它在與人鬥爭的過程中,非常講究戰略戰術,這一點從它化身為鬚髮皆白的老和尚即可看出。畢竟,在世人眼中,老年人一般易給人慈祥的感覺,加之又是整天推崇仁義道德的和尚,如此一來,更容易讓人對其失去防備之心,方便它下虎口。再有,它與人鬥爭時,還實行“各個擊破”,計劃將馬拯和童僕逐個消滅。真是狡猾無比!不過,終究沒有戰勝萬靈之長的人類,死於非命,也算是為那些死於虎口的人們報了仇。
【近義】為虎添翼、助紂為虐
相關人物介紹:
馬拯幼有才華,萬曆十一年***1583年***考中進士,從知縣做起,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從遼寧、山西,再到廣東、貴州,為官30餘年,兩袖清風。他曾任遼東寧前兵備6年,在知名將領熊廷弼麾下,駐守山海關外遼寧興城,曾同滿族首領努爾哈赤部激戰。史載他:"枕戈衣甲,瀝血披肝,遵和議之舊法,用不測之恩威,六七年間,邊塵不起。"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馬拯升任貴州布政使,此時,貴州境內各少數民族紛紛武裝對抗明朝政府,朝廷官員將遠赴貴陽視為危途,多設法迴避。馬拯不顧妻子的極力勸阻,慷慨到貴陽就任,他親自制定籌餉章程,與同僚們日夜督促各級官吏恪盡職守,又與巡撫密切配合,不久,整個貴州的形勢就基本穩定下來,因為勞累過度,僅過半年,馬拯就吐血而亡。馬拯雖為文官,卻一度駐守邊關,他的《贈武德兵備副使孫公震南》一詩寫道:"不世勳臣久得名,書生白麵忽談兵。北門鎖鑰隨開府,東土屏藩列重城。芻粟轉輸民力盡,旌旗搖曳野雲平。賢明端賴雲中守,計日謳歌頌上卿。"頗有羽扇綸巾的儒將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