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啟發人的智慧故事全集

   對陌生人的愛,才是真愛

  從前,戰亂頻仍,到處是難民。在長江中游北岸有一座安國禪寺,寺內僅剩一僧。一日,一落魄書生來到寺內,說自己帶著妻兒老母流落到此,歇腳在附近青雲佛塔之內,一家四口飢腸轆轆,實在無法,只得前來乞食。

  聽此言,僧人拿出一饅頭遞給書生。書生謝過僧人,緊緊捏著饅頭,急步走了。一個時辰後,書生又來了。僧人給了書生兩個饅頭。書生再次謝過僧人,一手一個饅頭,緊緊捏著,慢慢地走了。過了一個時辰,書生第三次來到安國禪寺。這回,僧人給了他三個饅頭。書生深深謝過僧人,雙手捧著饅頭,蹣跚地走了。又過了一個時辰,書生第四次來到安國寺。僧人給了他四個饅頭,並說:“對不起,施主,未曾想情況會如此糟糕,實在沒有更多的了。”書生用長衫兜住饅頭,朝僧人深鞠一躬,轉身踉踉蹌蹌地走了。

  半個時辰後,一個女子哭著來到安國禪寺,見到僧人,撲通跪下,說:“大師啊,您救救我的夫君吧!”這位女子正是書生的妻子,她說書生已經餓暈在地。

  僧人疑惑地問:“我已給過他十個饅頭,你家四口平均每人兩個半,他何至於餓暈呢?”

  書生的妻子哭著說:“大師有所不知,其實,我夫君一個饅頭都沒有吃啊。”原來,書生拿到一個饅頭時,面對兒子、母親和妻子,他把唯一的饅頭給了兒子;拿到兩個饅頭時,他依次分給了兒子和母親;拿到三個饅頭時,他又依次分給了兒子、母親和妻子;拿到四個饅頭時,面對生命中最親近的三個人,他把饅頭依次分給了兒子、母親和妻子,還剩一個,家人都說:“你吃了吧。”他卻看看饅頭,捨不得吃,遞給了兒子,對大家說:“我已經吃過了。”結果,半個時辰不到,在親人分享饅頭的喜悅中,餓得太久的書生終於體力不支,一頭栽倒在地。

  聞聽此言,僧人心中不禁感慨道:“有一個饅頭時,首先想到兒子,是舔犢之情,雖算慈父,卻是脫不了本能的俗人;有兩個饅頭時,再想到長者,有盡孝之德,雖算孝子,也不過是常人之舉;有三個饅頭時,終於想到伴侶,顧全夫妻之義,可算是好夫,但仍屬凡人一個;倒是這最後之舉可圈可點,有了四個饅頭,本該自己留一份,卻未留,果真有好修為,真正的善人啊,當救!當救!”於是,僧人跟隨書生妻子來到青雲佛塔,用僅剩的一個饅頭救活了書生,然後,唸了一聲“阿彌陀佛”,空著手回到寺內。

  半個時辰後,正在打坐的僧人倒在蒲團上,其實,他已經兩天未進齋食。如果說捨己為親人者是善人,那麼,為不相干的人而捨己者呢?應該是聖人吧。

   經驗失算

  秀才找到大師,告訴大師他一直在販賣布匹,去年在鄰縣又開設了一個店面,售賣的布料質地很好,門面也在縣裡繁華地段,總之什麼都和我們縣裡的其他店面差不多,可生意就是一直很冷清。

  大師沉思片刻,帶著他來到山腳下。山腳下通向後山有兩條路,一條路看上去荊棘不多,道路平實,而另一條則荊棘滿地,幾乎看不見路。大師問秀才:“施主,這兩條路只有一條通向後山,你看是哪條?”秀才認真觀察了一下,略有所思地回答:“當然是路面平實的這條。”“為什麼呢?”大師問。“這條路荊棘少,而且平整,那肯定是走的人多,走的人多了,那就說明這是通向後山的路啊。”秀才胸有成竹地對大師說。

  大師一笑,對秀才說:“施主,空口無憑,不如走走試試,到時候定會知道哪條路是通的。”秀才一聽,大師是在懷疑他的判斷,那一定要證明給大師看。於是,秀才選擇了平整的這條路。

  傍晚時分,秀才回來了,一臉茫然,對大師說:“大師,對不起,我判斷錯了,這條路是死路。”大師輕笑不語。“可為什麼它如此平整呢?難道不是走的人多嗎?”秀才又有些不解地問。

  大師又是一笑,對秀才說:“你想想,如果你走另外一條路,走一遍就可以過去了,可現在走上了這條路,知道是死路以後還要返回來,來回走兩遍,當然就把這條路踩得很平整了。這就像你做生意,怎麼做一定要思考好,不一定遵循老套路。有時候,經驗會失算,可能害死人。”

  秀才聽後,頓悟。

   為什麼你一開口就讓人討厭

  男同學玩手機遊戲玩得很開心,他就說:“這麼***的遊戲你也玩?完全沒意思。”女同學最近在看韓劇,他就說:“韓劇最沒意思,那麼傻的劇情你也看?傻子才看韓劇。”

  有朋友說公司最近去某地旅遊,他就說:“那地方沒意思,根本沒什麼好看的,去了也是浪費時間浪費錢。沒腦子的才去那種地方。”

  總之,無論別人說什麼,他都會打擊別人說“這東西沒意思”,然後講出一連串理由來,彷彿他無所不知,同時別人錯處多多,選的都是垃圾,同時還要加兩句人身攻擊的話。

  但實際上不管他說得對不對,大家都不想聽,以後也不想再跟他聊天,分享任何事情。他態度太傲慢,就喜歡貶低別人的愛好。在他看來,只有他喜歡的,才是“有意思的”,別人喜歡的都“沒意思”。

  別人是來跟你分享一件事的,不是硬要跟你討論什麼大道理,你隨口一句話,輕飄飄的,毫不負責,就把別人付出許多心血的愛好給打趴下了。這很不尊重人。

  你覺得“沒意思”不代表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你們喜好不同,也不要隨意貶低別人的喜好。興趣愛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就算對方的喜好真的不好,也未必喜歡聽你說教。

  小張讓人沒辦法接話的另一處是:別人跟他分享了一件事,他卻要說出另一件事來跟別人比,一定要勝過別人,讓別人尷尬。

  有同學說:“今年公司年會花了好多錢。”他立刻說:“這算什麼,某國際知名公司今年年會花掉幾億呢。”有同學說:“我前兩天考某某證書,終於考上了。”他立刻說:“那個證書有個屁用,這年頭許多人都考了。”

  別人出於好意與你分享一件事,只是想告訴你,分享他的喜悅、激動、八卦,不是在跟你炫耀。這種動不動就要比試一下的心態,難怪沒人要跟他做朋友。

  誰要跟這種你分享了一件事,他立刻拿另一件事來壓你的人講話。好心情都沒了。

  人與人之間經常分享自己的生活,你恨不得告訴所有人你見過世面,要搶別人的話題,要暗示別人“你太落伍了,這不算什麼”,相信沒人會想再跟你分享任何東西。

  有時候傾聽就夠了。談論是正常的。但請不要高姿態,自以為是。別人未必不知道。

  大家是在聊天、分享、八卦、說笑,不是在開會,更不是在競賽,比誰的見識高。

  與人交流切記第一要點:尊重別人。自以為很懂這一點,卻處處言行相悖的,實在很有必要好好反省下。包括你我。

  就算你真的很厲害,很聰明,也不要太顯擺。待人寬和,是最基本的禮貌。

  別人未必不喜歡你的聰明與出色,只是你“太過顯擺”的態度叫人反感。有些人很聰明,瞧不起人,說什麼話都透露著一股“別人都是廢物”的味道,這就是智商高情商低,不懂得與人平等交流。

  可惜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情況是:自己就是半吊子,偏偏還自命不凡,動輒口出狂言,貶低別人,簡直就是沒智商加沒情商的典型例子。

  還是我那個同學小張的事。

  時常別人分享了一件事,這件事別人做得不是很好,任何一個稍微懂得與人交流的人都知道,別人有不對,你告訴對方正確的方式就行了。

  他偏要先加一些評論:“你怎麼這麼笨的”、“這麼簡單你都不會”、“這東西太簡單了”、“這樣……這樣……不就行了”、“太容易了”、“完全不費事的”語調上揚,口氣格外居高臨下。

  也許他真的很聰明,但說真的,沒人願意再跟他這種踩著別人的人繼續交流。

  人與人之間交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尊重對方。不談讓別人喜歡你,如果你不想讓所有人討厭你,與人交流中,一切行為都要基於尊重對方的基礎上。

  你沒必要奉承、巴結、討好別人,但一定要尊重別人。別人說話,你可以偶爾插一句打斷,但不要總是居高臨下地開口就說:你這個想法有問題、你個傻子、這麼簡單的東西還要費這麼長時間、太簡單了、這樣……不就行了。

  是的,你聰明出色,對你來講,某件事輕而易舉就能完成。但這並不代表別人花很長時間做得沒你好就是腦子有問題。

  而你趾高氣揚地說“這樣……不就行了”,實打實地就是在徹底地否定別人的辛苦的同時,還給別人貼上了“腦子有問題”的標籤。

  也許你覺得自己是在開玩笑、娛樂氣氛,但說真的,被你說這話的人,未必這樣覺得。而且你養成習慣了,身邊所有人都不會再想跟你分享任何事,招你羞辱。

  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這話我們都會講,但實在有必要反省平時是不是真的做到了。

  別人有時候做得不好,你可以指出,謙遜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態度。尤其是當別人跟你沒那麼熟的時候。

  另外,你要真是高智商也就罷了,最怕你是自以為是的小聰明。

  我沒跟小張說他這些人際交流問題,因為我之前跟他講過別的問題,他很不屑,說:“這有什麼,這根本不是問題”,還說我“腦子有問題”,語氣跟“這個太簡單了”、“這樣不就行了”一樣語氣上揚。沒辦法,我只好儘量少跟他正面交流。

  這種事,除非自我反省,別人講了沒用。所以我寫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反省:

  有沒有趾高氣揚地顯擺過自己,調侃、貶低別人,自以為是在調節氣氛、開玩笑,對別人所做的努力大為不屑?不管有沒有做錯事情,都需要時常自省。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