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智慧故事有哪些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也是且走且學習,這裡有幾個教育孩子的智慧故事,教給我們不一樣的教子方法,讓家長真正走進孩子內心。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

  教育孩子的智慧故事

  一則

  兒兩歲。某日,頭撞桌角,長一包,大哭。一分鐘餘,我走向桌子,大聲問:“桌子呀,是誰把你撞疼了?哭得這麼傷心?”

  兒止哭,淚眼看我。我撫桌,衝兒問:“誰呀?誰撞疼了桌子?”“我,爸爸,我撞的!”“哦,是你撞的,那還不快向桌子鞠個躬,說對不起!”兒含淚,鞠躬,說:“對不起”。

  自此,兒學會了責任和擔當!

  二則

  兒三歲。無故大哭,我問:“咋了,哪不舒服?”“沒有不舒服。”“那為什麼哭!”“就是要哭!”明顯撒嬌。“好吧,你要哭我們都沒意見,可是你在這兒哭不合適,會打擾我們說話的,爸爸給你找個地方,你一個人好好哭,哭夠了再叫我們。”說完將兒關進了洗手間:“哭完了敲門。”2分鐘,兒拍門:“爸爸,爸爸,我哭完了!”。“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來吧。”

  至今,兒18歲,仍未學會操縱和遷怒!

  三則

  兒5歲。傍晚,牽兒散步經小橋,橋下碧水見底,暗流洶湧。兒仰頭看我:“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我一愣:“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過我們先回家,換一下衣服。”

  回,兒換衣畢,見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兒子,下水游泳得把臉埋進水裡,這你懂吧?”兒點頭。“那我們現在就先練習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錶。“好!”兒把臉埋進水裡,豪氣沖天?僅10 秒:“呸呸,爸爸,嗆水了,好難受。”“是嗎?等等跳到河裡,可能會更難受些。”“爸爸,我們可以不去跳嗎?”“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從此,兒學會了謹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後行。

  四則

  兒6歲,好吃。某晚,放學經麥當勞,駐足:“爸爸,麥當勞!”垂涎欲滴。

  “嗯,麥當勞!想吃?”

  “想吃!”

  “兒子,一個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著問:“兒子,你要做英雄呢還是做狗熊?”

  “爸爸,我當然要做英雄!”

  “好!那英雄,想吃麥當勞時會怎樣呢?”

  “能不吃!”很堅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兒流著口水,隨我回。

  從此,兒學會了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經得起誘惑。

  五則

  兒8歲,頑皮,與大同學打架。傷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兒泣答。

  “憤怒?”

  “憤怒!”兒嚎啕。

  “你打算怎麼辦?”再問,“需要爸爸為你做點什麼?”

  “爸爸,我要找塊磚頭,明天從背後去砸他!”

  “嗯,我看行!爸爸明天為你準備磚頭。”繼續問,“還有呢?”

  “爸爸,你給我弄把刀,我明天從背後去捅他!”

  “好!這個更解氣,爸爸這就去準備一下。”我上樓。

  理解支援,兒漸平靜。約20分鐘,我從樓上搬一大堆衣服及棉被?

  “兒子,你決定了嗎?是用磚頭,還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麼多衣服被子幹嗎?”兒困惑。

  “兒子,是這樣的:如果你用磚頭砸他,那麼警察就會把我們帶走,在監獄裡大概只要住一個月,我們就帶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麼我們在監獄裡至少3年回不來,我們可要多帶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帶齊?”

  “所以,兒子你決定了嗎?爸爸願意支援你!”

  “要這樣的?”兒驚愕。

  “是這樣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我趁機普法。

  “爸爸,那我們就不幹了吧?!”

  “兒子,你不是很憤怒嗎?”

  “嗨嗨,爸爸,我已經不憤怒了,其實我也有錯。”兒臉紅。

  “好,爸爸支援你!”

  自此,兒學會了選擇和代價。

  教育孩子的智慧方法

  1.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衣服

  給孩子購買衣物,讓孩子自己挑選顏色和款式。也許他選的顏色你並不喜歡,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是他自信的開始。

  2.和孩子平等相處和交流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和他討論喜歡的人物和臺詞,對他的觀點表示感興趣。平等的相處和交流是給他自信的階梯。

  3.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讓孩子獨立清洗自己的小襪子、小手帕,哪怕洗不乾淨。孩子的自信來自於每件小事中你對他的認可。

  4.鼓勵孩子表演特長

  當孩子表演背詩、講故事和唱歌的時候,給他打拍子,表示應和。鍛鍊他敢於從容登臺表演,就是鍛鍊他的自信心。

  5.讓孩子多和同齡人玩耍

  讓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積極鼓勵他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培養他的社交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他的自信心。

  6.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並提醒他執行

  比如幫孩子制訂練琴計劃,制訂計劃時和他協商時間。執行時提醒他“寶寶,我們現在該練琴了,對吧?”讓他養成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滿自信。

  7.不要制止他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

  孩子玩可樂瓶、鞋盒等各種廢棄物,不要武斷制止他。孩子喜歡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你制止他的興趣,也就挫傷了他探索的信心。

  8.幫助孩子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

  幫助孩子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讓他成為有個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鍛鍊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鍛鍊他的條理性。強迫他改變秉性會讓你對他失去信心,更讓他失去自信。

  9.教他從小認可自己的長相

  比如告訴他雖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於對自己相貌的不認可。

  父母懲罰孩子的智慧

  問題就是媽媽的態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後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裡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麼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後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後答應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要依照規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商制定一個獎懲規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後將受到什麼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後,家長應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衝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後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並勇於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並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後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後,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麼樣的後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後,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迴圈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絡起來,從而使懲罰歸於失敗。

  事後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係,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後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後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麼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麼後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並不等於他已明白事理,並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後則應及時地創造條件,儘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並明確要求他改正。

  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慧夠接受的範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髒話時,自己也“出口成髒”,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1.兒童勵志教育小故事

2.教育孩子的經典勵志小故事

3.教育孩子的簡短勵志故事

4.教育孩子勵志的小故事

5.名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