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黃龍洞導遊詞精選

  杭州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後的山麓上,從岳廟邊上一條山徑上去,左右二山夾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極為清幽,過劍門關,紫來洞、白沙泉,全程行約l公里即到黃龍洞。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杭州黃龍洞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杭州黃龍洞導遊詞篇1

  黃龍洞位於西湖北山棲霞嶺山麓修竹茂林之中,是西湖新十景之一的“黃龍吐翠”。其造園特點將泉池、洞壑、環廊、松竹等濃縮在有限的空間裡,形成了“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獨特景觀。

  黃龍洞於一九九五年在原有的基礎上溶入中國博大精深的“緣”文化內容,由此形成了投緣、問緣、禧園、圓緣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旅遊專案。

  園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名為“禧園”。庭院的兩旁是各個別具特色的工藝店鋪及茶樓。正中有一個大戲臺,每天定時上演江南地方名戲——越劇。越劇曲調悠揚流暢,唱腔婉轉動聽,上演了《唐伯虎點秋香》、《梁山伯與祝英臺》、《血手印》等幾十出傳統劇目,被廣大群眾接受和喜愛。在這裡演出的黃龍越劇團曾多次獲全國大獎,一批優秀青年演員還喜獲“戲劇梅花獎”、“越劇新十姐妹”等榮譽稱號。

  黃龍洞有方竹、斑竹、羅漢竹、紫竹、琴絲竹、孝順竹等近三十餘種,其中最為珍貴的便是這方竹園中的方竹,這種竹子十分罕見,竹杆呈四方型,蒼生鈍刺,自然天成。這裡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塑像——黃龍童子。這個塑像粗看為兩個坐著的孩童,其實是四個孩童,兩坐兩臥,你為我用我為你用,不分彼此。象徵龍的子孫繁衍不息,生生不滅。

  在方竹園對面有汩汩水聲傳來,只見一個黃色的龍頭正不絕地吐著清泉。“黃龍吐翠”便是應著眼前的景緻而來。在龍頭的下方立了一塊石碑,上刻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詩句“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鶴止亭邊的黃龍新樂府內,每天都為大家演奏動聽的江南絲竹,絲竹民樂是江南一帶代表性的民間音樂形式,它以輕快明朗、活潑的音樂風格來表現山清水秀的江南風貌和純樸的民風民俗。代表曲目有:《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梁祝》等經典名曲,也有《步步高》、《彩雲追月》等廣東音樂。黃龍絲竹民樂隊組建於1984年,深受中外來賓的喜愛。如今她又融合民樂、民歌、民舞、茶藝等表演形式,再現了杭州的地域文化、風土民情等,相信定能讓您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來到黃龍洞的遊客,首先入眼的是一排四米高的巨型石塊,上書“緣”字,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緣”,使人未見其景,先聞其“緣”,體驗緣文化的博大精深。“人生相逢盡在緣”,遊人可在此攝影留念,共慶相聚之喜。緣石上方,一面迎風招展的黃幡,似在暗示人們,您將進入一個得到良好機遇的人間遊樂園。

  杭州黃龍洞導遊詞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黃龍洞位於風景秀麗的西湖北山棲霞嶺北麓的修竹茂林之中,園內松竹交翠 、假山亭廊、迂迴曲折,岩石上黃龍吐水,下注入池,終年不竭。全園遍植名貴竹品種,構成一派蔥翠的竹景特色,故成為新西湖十景之一黃龍吐翠。近幾年來,黃龍洞又增設了以”緣”文化為主題的”民俗園”,並突出設計了以“投緣、嬉緣、問緣、圓緣”為主題的活動內容,擁有全國最大最精緻的一把“同心鎖”,讓遊人盡情體味“緣”民俗底蘊。

  將具有濃郁江南風韻的戲 曲藝術溶於美麗的山水之中,盡情演繹越劇、江南絲 竹的經典曲目,是民俗園的又一特色。在演員隊伍實力強大,成為弘揚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視窗。她集旅遊、休閒、表演、娛樂文化交流於一體,成為杭州市民和海外遊客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杭州黃龍洞圓緣民俗園位於西湖北山棲霞嶺山麓修竹茂林之中,“黃龍吐翠”是西湖新十景之一,佔地面積 5.8公頃。其造園特點是將溪泉、洞壑、亭軒、疊石等和諧地揉和在一起,形成一個古樹參天、修竹蔥翠的幽雅景緻。園中植有方竹、紫竹、琴絲竹等十幾種珍稀竹類,是一處賞竹佳地。

  “黃龍”是指位於棲霞嶺北坡掃帚塢中的黃龍洞。傳說南宋淳?年間江西黃龍山有個名叫慧開的禪師來此登山求雨,山後一石突然開裂,裂口猶如“龍嘴”,汩汩噴出一股清泉,一時傳說黃龍隨慧開飛來,因而得名。 黃龍洞是傍山壘石而成的假山石洞,確切地說,是一處獨具風韻、明淨清幽地庭院式園林。幾經歷史變遷,由佛寺變為道觀,又由道觀闢為仿古園,如今已建成以“緣”為主題的圓緣民俗園。


杭州黃龍洞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