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民間故事

  中國的民間故事包含了當時的文化特徵,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學生更需要去了解,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碣灘茗茶

  在湖南沅陵北溶鄉有一座大山名碣灘山,碣灘山位於縣城東北五十公里處的沅水江畔,這裡峰巒挺秀,林木蒼翠,重雲積霧,湍急的沅水在灘頭激起層層浪花,被江風霧化後飄然繚繞,使碣灘山終年籠罩在雲霧之中。高山雲霧出好茶,馳名中外的碣灘茶便出產於此。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溶的沅水江畔住著父女倆,老爹六十有八,身板硬朗。女兒年方十八,模樣俊俏。因這女娃是老爹五十歲那年在河灘邊撿來的,人們都管這女娃叫“撿妹”。

  老爹一輩子在沅水河邊碼頭擺渡為生,因家中無茶,口渴時只能將米炒焦,然後用開水將“糊米茶”衝之而喝。懂事的撿妹常想“要是有杯香茶能幫幫阿爹解渴,那該多好啊!”

  一天夜裡,撿妹睡夢中朦朦朧朧來到江畔山坡,爬上山頂後,發現山上有一塊坪,坪里長著一些似竹非竹、似草非草的茶樹。在綠蓬叢中,有幾個穿紅著綠的姑娘說說笑笑,穿梭般的採摘著茶葉。撿妹正欲上前施禮,問個端詳,只見一團雲煙飄過,姑娘們便無影無蹤了,茶樹上留掛著一把銀色的茶壺……

  夢醒後,撿妹驚奇地發現,枕邊竟然擱著那把銀色的茶壺。第二天清晨,撿妹疑疑惑惑,提著籃子,揹著揹簍,好奇地沿著夢中意境,從江畔上山,去尋找昨晚那些姑娘。她踏荊踩棘爬上山坡,不見姑娘們蹤影。正愁無路可尋,突然,從刺蓬裡竄出一隻白兔,撿妹便追著白兔跑。跑著跑著,眨眼間,白兔鑽進了一個巖洞,她也跟著進去,出了山洞,她一下子懵了,白兔不見了,只有雲霧在眼前飄蕩。再彎腰細看,發現自己已到了夢中的坪裡,一蓬蓬青翠欲滴的小茶樹,暢著嫩尖,伸著細葉,彷彿在向她致意,她樂不可支地一朵一朵摘了起來……

  籃子和揹簍都裝滿了,撿妹歡笑的唱著山歌回了家,經過炒焙,茶葉制好了,撿妹泡了一杯茶端給阿爹,頓時滿屋飄香,阿爹品一口,拍手叫絕,連連稱好。撿妹不斷的從山上採摘茶葉,供阿爹和鄉親們喝。鄉親們及過往客人們喝到撿妹泡製的茶水時,無不讚揚。撿妹也常帶窮困鄉親們去那山上採摘茶葉,並教鄉親們製作茶。

  撿妹發現好茶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被當地一個財主知道了。財主便帶人來到撿妹家,要她指引茶山在何處,並“請”撿妹去他家專門為他製茶,撿妹不甘心好茶被財主霸佔,斷然不肯指引茶山位置,婉言拒絕給財主製茶。財主於是惱羞成怒,指使家丁打死了撿妹的老阿爹,然後蜂湧而上去抓撿妹,撿妹見狀,手提茶壺便跑,財主和家丁隨後就追,追到沅水河灘邊,眼看就要追上了,撿妹將茶壺朝後擲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茶壺變成了一座大山,將財主及其家丁壓在山下。那山上忽的長滿了茶樹,茶樹上並開著白色略帶黃色的茶花。只見撿妹從茶花中隱隱而出,踩著祥雲飄然而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然而,山上的茶樹卻越長越蔥籠,北溶當地人也學會了製作茶葉,他們製作的茶葉也越來越香。為紀念撿妹製茶,北溶當地人便把那河灘叫“撿灘”,茶壺變成的山叫“撿灘山”。後來,因當地方言,將“撿灘”和“撿灘山”逐步演化為“碣灘”和“碣灘山”。至今,那碣灘山南面的主峰仍叫銀壺山。

  又過了很多年,傳說1300多年前的武后專權時,唐高宗的第八個兒子李旦被其母武后貶到辰州府沅陵縣張家坪鄉***今涼水井鎮***胡家坪村,發配到當地的胡員外家為傭人。日久天長,李旦與胡員外那心地善良、美如天仙的女兒胡鳳嬌產生了戀情,二人相約不論日後發生什麼事,都一生一世相愛。後來,武后退位,李旦回朝當了皇帝,稱唐睿宗。這睿宗也是個痴情人主,不忘苦難戀情,便差人把胡鳳嬌接回京都,御賜為妃子。官府將娘娘胡鳳嬌用鑾轎從胡家坪接至辰州府,再派官船由辰州府順沅水東下送常德府去京城,官船行至北溶碣灘,突然遇到大風,為了避風停泊在碣灘。

  官船停泊之際,鳳嬌娘娘忽聞到一陣清香,回眸但見這座被沅水環抱的小山,峰巒峻秀,茶園蒼翠,山上有一座仙鶴亭,亭內涼風習習,正好停下來一歇。鳳嬌娘娘一行人登上碣灘山,品嚐到鄉民敬獻的碣灘茶。看那碣灘茶為綠茶,其形、色、香、味均很獨特,外形條索緊細,挺秀顯毫,色澤綠潤,內質香高持久,有慄香氣,滋味鮮醇甘爽,飲後回甘,沖泡後湯色黃綠清透,杯中茶葉時起時落如銀魚遊翔。更有趣的是,近者因“醉”而不聞其香,遠者因“渴”倒倍覺芬芳,一人品茶滿屋香氣。鳳嬌娘娘覺得甜醇爽口,十分欣賞,讚不絕口,便帶回朝廷。唐睿宗也覺此茶不錯,龍顏大悅,賜給文武百官品飲,大家都異口同聲讚賞。清香爽口的碣灘茶從此被列為貢品,每年朝廷派人來監管督製茶葉,作為貢茶上貢朝廷。

  後來,此茶經遣唐使傳到日本,又成就了千年之後的另一段佳話。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曾向周恩來問及、誇讚中國的碣灘茶。當時,周也不知道碣灘茶產於何地,就通過農業部門從上至下尋找碣灘茶,方知貢茶碣灘茶產於湖南沅陵北溶碣灘。自此,碣灘茶有了進一步恢復和發展。

  1973年,沅陵縣墾複碣灘茶場,爾後,碣灘茶多次被評為省、部名優茶金獎。今日碣灘,十五峰和十八谷已被1000餘畝綠油油的茶樹妝扮起來,茶園生機盎然,茶的加工工藝亦有進一步改進,碣灘茶在國內外又重享盛名。1991年,碣灘茶榮獲“國際文化節文化名茶”稱號,並授金獎載入中國名茶錄。2010中國***上海***國際茶葉博覽會上,沅陵縣選送的6個碣灘茶樣從全國參展的1600個茶樣中脫穎而出,獲得了4個金獎2個銀獎,其中送評的沅陵“碣灘茶”獲得綠茶類特別金獎,是綠茶類最高獎項。2011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命名沅陵碣灘茶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舉人橋

  很早以前的這天傍晚,一秀才屢試不第,丟魂失魄、跌跌撞撞地來到一橋上,兩眼發呆,直視橋下湍急的流水,準備一跳了之……

  “請問這位大哥,你在這橋上……”走過來一女子問;

  “我,我,我……”秀才繼續盯住橋下思量;

  “大哥,你……”女子看出秀才的意圖鄉勸慰說;

  “你莫管我!你莫管我!你莫管我……你也管不了我……”秀才唉聲嘆氣搖搖頭哀愁地說;

  “你為何這般模樣?”女子看到秀才十分落魄靠近說;

  “姑娘,我已經到了這無路可走的地步了,也不怕你見笑。我參加科舉屢試不第,名落孫山啊!只好了結此生。”秀才垂頭喪氣又向橋邊沿挪動了幾步,眼看就要……。

  “慢!家中可有妻兒雙老?”女子急忙問;

  “上無老,下無小。寒舍小妻也因我貧窮潦倒另嫁別人了!……”秀才心灰意冷感到以後路途渺茫說;

  “這位大哥,俗話說,哀莫大於心死。你喪失了生活的信心就必然會眼前暗淡,走向絕境。你想過沒有,日落日出自然連,春暖秋涼夏熱炎,生活有苦也有甜,此時失意彼歡樂,彼時歡樂此愁潛,冰雪造就梅香豔,寒窗方能人世前,他日榮登龍虎榜,橋頭且看奴紅顏。”

  “你情願與我結為連理?”秀才此時眼睛由黯淡變為發亮說;

  “對!”女子乾脆利落且堅定地說;

  “就以天地為證……”秀才心情激動說;

  “現在不是時候!”女子擺手說;

  “啥時?”秀才從橋邊沿返回靠近女子問;

  “中舉後!”

  “地點在?”秀才接著問;

  “此橋上!”

  “一言為定!”秀才說;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女子毫不含糊地回答;

  一年後,秀才金榜題名,身著蟒袍足蹬靴,八抬大轎當中坐,頭戴翎頂好顯赫。前呼後擁威風凜凜來到橋上,卻不見那女子。便不停地大聲呼喚:“阿——女——。阿——女——!阿——女——!……”

  “我來了!”女子歡快地來到橋上。

  “我中舉了!咱兩……”秀才說著高興地手舞足蹈地向女子走去。

  “不可能!我不是凡夫俗子,我是這水中一仙女。那日我看到你要跳水自盡,我豈能見死不救。便以夫妻相許,喚起你的自信,重新點亮你心中那盞將要熄滅的燈。對不起我走了。”阿女說完轉身即逝。

  秀才為紀念這位有恩的女子把此橋進行了一番修葺,使其牢固不朽。後人稱此橋為舉人橋。

  這正是:秀才走上橋,懊喪把頭搖,仙女輕點撥,中舉樂淘淘。

  :孟姜女送寒衣

  秦朝時,萬杞良在新婚之夜被徵去服徭役築長城。妻子孟姜女依依不捨,悲傷萬分。看著丈夫萬杞良被幾個官吏強拉因拽出屋外,在夜幕中消失了,放聲大哭著:

  “新婚之夜夫別離,

  殘風傳來孤雁啼,

  燭花悲愴泣曳移,

  涼月雪映床半席。

  可恨啊!……”

  轉眼間到了十一月,秋風呼嘯,天氣變涼。孟姜女想到遠在北方築長城的丈夫萬杞良還穿著單衣薄衫,心中萬分著急。於是打定主意要去給丈夫送寒衣。她翻過幾十座高山,渡過幾十條大河。晝行夜宿,走了幾天幾夜,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了長城附近。看到好多人在服徭役:有人在不停地搬運土石;有人手握鐵釺開鑿打槽;有人用青石堆砌城牆;還有幾個人手持鞭子雙目圓睜,虎視眈眈。……。孟姜女在人群中左找右尋走遍了長城附近,絲毫不見丈夫萬杞良的蹤影,心中焦急如焚。向服徭役的逐人打聽,他們有的搖頭;有的擺手都說不知道萬杞良的下落。孟姜女萬般絕望,就坐在長城附近放聲大哭:

  “秋風颼颼天氣涼,

  孟姜孤寂獨守房。

  晝望雲天思杞良,

  晚伴豆燈恨夜長。

  心憂衣單夫著涼,

  不分晝夜織衣忙。

  千針萬線請深藏,

  但願衣暖把寒防。

  誰知一切白恓惶,

  送衣不見我夫郎。

  郎啊郎!我的郎!

  心上人兒萬杞良!

  怨!怨!怨!恨!恨!恨!

  怨恨全是這築城牆!”

  “轟——”城牆倒塌了一截。露出丈夫萬杞良的屍體。孟姜女想:活著夫妻不能相隨,死後魂魄也要伴陪。猛然躍起一頭撞向城牆殘壁,立馬倒在丈夫萬杞良屍體旁,在沒有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