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收藏市場最新動向
古瓷器收藏於其他型別的收藏專案相比較,由於起點高,投資多,難度大等客觀原因,造就了古瓷器收藏者層次相對較高的社會地位。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由於收藏價值高,增值快,古瓷器收藏一直被藏家所青睞。改革開放以來,古瓷器更是受到投資者的熱捧。投資熱增大了古瓷器的升值空間,據不完全統計,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的幾十年時間,古瓷器在國內藏市的價格竟然漲高了100多倍。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一個品相不錯的官窯碗市場價一般不會超過100元,如今,這樣的“寶貝”沒有萬元根本就拿不到手。有人2003年以1000元購得的一個清中期的官窯小瓷瓶,2006年就以2萬元價格出手,而在今年的一次“小拍”中,這件小瓷瓶的成交價竟然達到了4萬元。2006年11月,一件清乾隆御製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在香港由佳士得公司拍賣,以1.51億港元成交,而此碗1985年5月在蘇富比香港拍賣公司拍賣時,成交價僅為110萬港元,20年的時間,價格就翻了130倍。
瓷器收藏的高回報率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據瞭解,我國目前藏市,以收藏古瓷器為主的“捧瓷大軍”,數量已經達到近千萬之眾。
古瓷器收藏方法
一是讀書。開卷有益,多讀幾本行人士有關古陶瓷的書籍,出不掌握各個朝代陶瓷器的造型、紋飾、胎釉、支燒方式及款識等鑑賞知識和方法。
二是拜師。請記住收藏中有一大忌,那就是自以為是、孤芳自賞。每每買進意見物品總是暗暗自喜,以為撿到了一個大錢包。殊不知在收藏誤區中預先越深,終有一日經高手指點方才夢醒,損失已重,後悔莫及,深知拜師如此這般重要。
三是手勤腳勤。如今古玩市場如雨後春筍,給收藏愛好者提供學習兩集。書本上的知識、老師的傳授固然重要,但要在真假難辨的市場和總“沙裡淘金”就必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因為每一次真金白銀的購買行為的實施,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多跑一線能覺察市場的千變萬化,及時掌握行情。
四是不聽信故事。有過買賣古陶瓷經驗的人都知道,當遇到一件較高檔次的古陶瓷,特別是官窯瓷器時,大凡總附有一段令人著迷的故事。古陶瓷收藏初學者一旦為故事所動心,就會失去對物品真實性的辨別能力,吃“藥”就在所難免了。
五是定位。收藏需要眼力,財力和魄力,這點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和有限的,量力而行、揚長避短、合理定位就是最好的選擇。有人收藏經歷數年,投入“學費”不少,但收穫甚微。究其原因,“心高眼低”是其一。一件較高品位的瓷器在當今市場往往價格不菲,它僅僅是人人追求的目標,但不是人人能夠吃得上的“餡餅”,非官窯不收那只是少數人的“痴人說夢”。“雜亂無章”是其二。人云亦云,甭管三七二十一有“利”可圖就收入藏室,殊不知如今市場“撿漏”的機會基本不存在了。但是,在我們這個開放的收藏品市場中並不是沒有投資回報的機會,只要心術正、定位準,憑著一顆平常心,一步一個腳印開展和搜從活動,金秋碩果累累的收穫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這裡很有必要反反覆覆提及古陶的收藏。近年來市場上有這幾千年歷史的漢代前後的古陶瓷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眼前,一件完整無缺,品相絕佳的青釉陶器價額也僅僅是幾千元,與之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千萬的宋元明清瓷器相比,工薪階層收藏愛好者選擇前者收藏既顯得明智,又能做到量力而行,因為兩者相比的升值空間也是一目瞭然的。當然,搞古陶瓷收藏是需要有先知先覺的洞察力和決心的。
學習、研究、收藏和鑑賞古代陶瓷,必須要堅持理論聯絡實際,這是每一位專家、學著和收菜耗著務必遵循的一個癸規律,也是唯一正確的政工之路。無論是誰若違背了這個規律就會走上彎路,甚至成為一個失敗的收藏者,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在我的身邊經常能耳聞目睹一些收藏者投資巨大卻“全軍覆沒”的例項,足以我們借鑑。
投資如同農民播種一樣,需要有一個較漫長的過程,投資古陶瓷收藏同樣道理,今天買入明天就能翻番有點不顯示。因為古陶畢竟不能直接等於金錢,封不能隨意方便的當做現金流入市場。就目前現狀而言,不論一個古陶如何珍貴,也不論它的價值有多高,瞭解這個價值的人畢竟是少數。為此,在市場中投入大把的現金不一定能買到一定好的古陶瓷,而一個號的古陶器也不一定能馬上換回一大把現金,這應該是我們每一位已經投資古陶收藏和躍躍欲試的收藏愛好者都應該瞭解和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