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以及解釋
成語是漢語詞彙系統中的特殊的成員,它們形式簡潔、意思精闢、結構定型,或出自經傳或來自謠諺,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掩耳盜鈴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解釋】偷鍾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掩:遮蔽,遮蓋;盜:偷。
篇二:百步穿楊的故事
楚國有個著名的射箭手,名叫養由基。此人年輕時就勇力過人,練成了一手好箭法。當時還有一個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長射箭。一天,兩人在場地上比試射箭,許多人都圍著觀看。靶子設在五十步外,那裡撐起一塊板,板上有一個紅心。潘虎拉開強弓,一連三箭都正中紅心,博得圍觀的人一片喝采聲。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養由基拱拱手,表示請他指教。養由基環視一下四周,說:“射五十步外的紅心,目標大近、太大了,還是射百步外的柳葉吧!”說罷,他指著百步外的一棵楊柳樹,叫人在樹上選一片葉子,塗上紅色作為靶子。接著,他拉開弓,“唆”的一聲射去,結果箭鏈正好貫穿在這片楊柳葉的中心。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潘虎自知沒有這樣高明的本領,但又不相信養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葉,便走到那棵楊柳樹下;選擇了三片楊柳葉,在上面用顏色編上號,請養由基按編號次序再射。養由基走前幾步,看清了編號,然後退到百步之外,拉開弓,“嗖”、“嗖”、“嗖”三箭,分別射中三片編上號的楊柳葉。這一來,喝采聲雷動,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聲中,有個人在養由基身旁冷冷他說:“喂,有了百步穿揚的本領,才可以教他射箭了!”養由基聽此人口氣這麼大,不禁生氣地轉過身去問道:“你準備怎樣教我射箭?”那人平靜他說:“我並不是來教你怎樣彎弓射箭,而是來提醒你該怎樣保持射箭名聲的。你是否想過,一旦你力氣用盡,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發百中的名聲就會受到影響。一個真正善於射箭的人,應當注意保持名聲!”養由基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謝。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蘇厲介紹的向白起講了上面這個故事。白起聽後,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戰百勝的名氣,不能輕易出戰,便藉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國的進攻。這個故事還引申出另一條成語“百發百中”。
【解釋】在一百步遠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篇三:聲東擊西的故事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于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佈對班超的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這天黃昏,班超命于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訊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于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解釋】 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篇四:負薪掛角的成語故事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裡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奮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頭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李密牛角掛書***
【解釋】負薪:揹著柴草,漢代朱買臣揹著柴草讀書;掛角:把備讀的書掛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騎在牛背上讀書。指邊勞動邊讀書,不畏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