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節日的手抄報

  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關於傳統文化節日手抄報的資料和相關內容,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傳統文化節日-除 夕

  除夕的時間:農曆十二月三十

  釋義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夕”字的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即“除舊佈新”。

圖片

  起源

  除夕,最早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擊鼓的方式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別稱“除夕”在古時有“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年終”等別稱。稱呼雖多,但總不外乎送舊迎新、祛病消災的意思。

  傳統文化節日- 春 節

  時間: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釋義春節是農曆的一歲之首,俗稱“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

圖片

  起源

  春節的來歷,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

  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永珍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初年,改農曆為公曆[陽曆]後,便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