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長昆蟲

提到蟲子,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想到的會是身上覆蓋著一層長長的刺毛,身子五顏六色,前進方式為蠕動的一種名為毛毛蟲的生物,小編雖然不會在見到毛毛蟲的時候大叫,但是也忍受不了那種從內心裡發出的噁心感。今天小編要科普的蟲子不是毛毛蟲,而是被譽為“世界上最長昆蟲”的 竹節蟲。請有秩序地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這個世界上最長的昆蟲吧。

  世界上最長的昆蟲

  新加坡竹節蟲是世界上最長的昆蟲,其細長的身體長達27釐米,倘若在安靜的狀態下充分舒展身體的話,身長可超過40釐米。竹節蟲所具有的保護形和保護色,使它在灌林叢中棲息時以假亂真。新加坡竹節蟲是世界上最長的昆蟲,其細長的身體長達27釐米,倘若在安靜的狀態下充分舒展身體的話,身長可超過40釐米。竹節蟲所具有的保護形和保護色,使它在灌林叢中棲息時以假亂真。

  竹節蟲

  竹節蟲,竹節鞭,學名***Gongy10pus adyposus Brunner***,屬直翅總目下的有翅亞綱,因身體修長而得名,有翅或無翅。體長而大,為中型或大型昆蟲,一般體長在6釐米至24釐米。最大的30釐米!前胸節短,中胸節和後胸節長,無翅種類尤其如此。當竹節蟲6足緊靠身體時,更像竹節,喜愛灌木和喬木的葉片。有翅種類的翅多為兩對,前翅革質,狹長,橫脈眾多,脈序成細密的網狀。多數竹節蟲的體色呈深褐色,少數為綠色或暗綠色。分佈中國湖北、雲南、貴州等省。多數竹節蟲的體色呈深褐色,少數為綠色或暗綠色。此蟲常可營孤雌生殖,雄蟲常較少,未受精卵多發育為雌蟲。當受傷害時,稚蟲的足可以自行脫落,而且可以再生。高溫、低溫、暗光可使體色變深,相反,則體色可變淺。白天與黑夜體色不同,成為節奏性體色變化。竹節蟲植食性。竹節蟲簡稱“蟲脩”***合成一字,xiū***。如瘦蟲“蟲脩”、棉細頸杆“蟲脩”和東方葉“蟲脩”等。

  竹節蟲生活習性

  竹節蟲行動遲緩,白天靜伏在樹枝上,晚上出來活動,取葉充飢。竹節蟲在夜間活動,白天,它們只是靜靜地呆著。由於它們看上去非常像小樹枝,所以一般不會被敵人發現。竹節蟲偽裝得十分巧妙,它只有在爬動時才會被發現。當它受到侵犯飛起時,突然閃動的彩光會迷惑敵人。但這種彩光只是一閃而過,當竹葉蟲著地收起翅膀時,它就突然消失了。這被稱為“閃色法”,是許多昆蟲逃跑時使用的一種方法。該蟲靜止時棲息在竹等植物上,具擬態和保護色,常不易被發現。雄蟲較活潑,晝夜活動,一般夜間取食多。若蟲、成蟲腹端上屈,受驚擾時,常後退再落下,並以前胸背板前角發射臭液。兩性生殖,卵散產,附著在樹枝上或直接落地產卵,翌春在地表孵化,有的種類能進行孤雌生殖***例如:幽靈竹節蟲***。

  竹節蟲大多為雜食性,取食時間也較長,而且隨著蟲齡的增加,個體食葉量增大,故老齡若蟲期和成蟲期是主要危害期。取食時間白天和黑夜均可見,但多數在傍晚取食並活動。老齡若蟲期,雄性的日均食量增長速率大於雌性,這與雄性發育早、歷期短是一致的。但至成蟲期後,雌性個體大於雄性,加上其生殖的需要,取食量大於雄蟲。總食葉量是雌蟲大於雄蟲。例如,擬異尾華枝隨蟲齡的增加,取食量明顯增加,1~4齡的食量佔總食量4.41%,5~6***7***齡的佔30.83%,成蟲期的佔64.65%,故5~6***7***齡若蟲期和成蟲期是主要的危害期。而異尾華枝1頭雌蟲一生平均取食約132.7枚葉片,雄蟲食葉量相對較少,一生平均約食葉47.1枚,雌蟲的取食量明顯大於雄蟲,在擬異尾華枝竹節蟲和平利短肛棒竹節蟲的取食量研究中也對比了雌雄性的取食量,再次證實了這點。

  竹節蟲的物種文化

  竹節蟲算得上著名的偽裝大師,當它棲息在樹枝或竹枝時,活像一支枯枝或枯竹,很難分辨。竹節蟲這種以假亂真的本領,在生物學上稱為擬態。有些竹節蟲受驚後落在地上,還能裝死不動。在印尼的森林裡,生活著一種巨型竹節蟲,體長達33釐米,在昆蟲王國100萬種昆蟲中獨佔鰲頭,世界上最長昆蟲的桂冠非竹節蟲莫屬。

  竹節蟲是最善於偽裝,具有高超隱身術的昆蟲。當它爬在植物上時,能以自身的體形與植物形狀相吻合,裝扮成被模仿的植物,或枝或葉,惟妙惟肖,如不仔細端詳,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同時,它還能根據光線、溼度、溫度的差異改變體色,讓自身完全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使鳥類、蜥蜴、蜘蛛等天敵難以發現它的存在而安然無恙。竹節蟲奇特的隱身生存行為,又比其他善擬態的昆蟲技高一籌。此項隱身術之桂冠當然亦為竹節蟲所擁有。

  竹節蟲生活在竹林裡,體長達33釐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昆蟲。其頭部幾乎與身體等寬,細長而分節明顯的身體極似竹枝。前足短小,兩對細長的中、後胸足緊貼在身體兩側。前足經常攀附在竹葉的柄基上,後足緊抓竹節。當它在竹枝上停息時,有時將中、後胸足伸展開,不時微微抖動幾下,好像竹枝受到了微風的吹拂。竹節蟲胸足的腿節與轉節之間有縫,遇敵易斷肢脫落,脫落後能再生。兩性生殖時,雌雄尾部相接,頭的方向相反,像延長的竹枝,這也是一種奇妙的擬態。竹節蟲還有一手絕招:只要樹枝稍被振動,它便墜落在草叢中,收攏胸足,一動不動地裝死,然後伺機偷偷溜之大吉。

  生活在海南島、雲南紅河洲和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的另外一種竹節蟲-葉滫,其腹部和背上的翅膀極像雨林中一片寬大的綠色闊葉樹葉片,中間甚至還有凸起的葉片“中脈”,兩邊有“支脈”,圓圓的小頭正好做“葉柄”,腳則偽裝成被其它昆蟲啃食過,殘缺不全的小葉片,缺口處還會“裝”上幾個“小蟲洞”。它們體色多為綠色或褐色,跟所棲息生活環境中的植物葉片顏色相似,雙重偽裝,有助於它們逃避天敵的侵害。

  史前的竹節蟲

  澳大利亞科學家宣佈,原本以為已經在八十多年前被野鼠吞噬殆盡的史前竹節蟲,所發現的這幾隻侏羅紀時代便存在的竹節蟲卻全部都是雌性,是自成一格的母系社會。然而,這個發現已令科學家們興奮不已。這種學名為Dryococelus Australis的昆蟲是巨型的竹節蟲,不會飛行,身長可達15釐米,演化的年代甚至比恐龍還早。在此之前,生物學界一直以為它們早被聖好威島上的野鼠吃盡而絕種,罪魁禍首便是1918年運補船的造訪,讓這些老鼠有機會登上這座位於澳大利亞東部600公里的孤島。來自“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服務處”和“澳大利亞博物館”的科學家。來到聖好威島23公里外凸出的火山岩“波爾斯金字塔”以調查傳聞中所發現的大頭竹節蟲。這項調查任務由“高階研究科學家”組織的戴維·普利道主。他說:“這種昆蟲舉世無雙,它們是全世界最為罕見的物種,其最近的親戚。

可能是住在新幾內亞叢林中的竹節蟲。由於這種竹節蟲原本並沒有天敵,因此體型才會演變得如此巨大。在六十年代期間,曾經有攀巖者在波爾斯金字塔發現兩隻死去的標本,但並沒有人看過活的史前竹節蟲。這次調查小組花了兩天的工夫在波爾斯金字塔上狹窄的懸崖礁岩與易碎的石面攀爬。最後終於發現3只雌性的竹節蟲躲在白千層樹林葉片中進行夜間進食,旁邊還有一窩的卵。“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服務處”島嶼研究專家尼克·卡萊爾說:“看見這些生物讓我們有時空倒流的錯覺,這簡直是筆墨都難以形容,我們緊盯著這些史前生物,就像是身處於侏羅紀公園一般,但我們卻因為擔心會墜落懸崖,因此不敢瓷意喜悅地跳躍。”他在攀爬時必須穿越許多鳥類的糞便,然後在夜幕低垂時才發現了這3只寶貴的昆蟲。

科學家們推究原因認為,可能是海鳥將死去的雌性竹節蟲自聖好威島叼來這個火山岩,作為築巢的材料,而其體內的卵卻在腹中孵化後得以繼續繁衍。普利道推測應該還有10只雌性竹節蟲仍然活著,雌蟲可以不斷地產卵,並複製出自己的下一代來。普利道指出,科學家下一步計劃要在聖好威島成立繁殖區,讓這些史前竹節蟲能回到它們原先棲息的灌木叢裡。他強調:“在我們消滅所有島上的野鼠之後,便打算將2只雌性竹節蟲帶回聖好威島,先培育出幾隻幼蟲之後,再將它們全部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