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關於樂觀語錄摘抄

  南懷瑾對於樂觀有自己的看法,一起來看看吧!!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1、什麼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樂、求享受、求快感。

  2、我們人生只有十二個字:“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

  3、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4、窮歸窮,絕不愁,如果又窮又愁,這就划不來,變成窮愁潦倒就冤得很。

  5、“終身逌然,不知榮辱之在彼也,在我也”,這就是人生哲學。人為什麼要外面人講你好,你才覺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認為好就好,愛笑就笑,愛哭就哭,跟別人毫不相干。

  6、老實說吧,沒有什麼腦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與不肯用心之故。你把我這句話仔細研究,聰明的人一聽就會,就記住了,我笨,我多念一百遍,也成功了。所以“勤能補拙”這四個字要記住。

  7、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趕快多打坐,不要以為忙啊!累啊!沒時間。你要趕快坐,坐到能夠住氣,那麼一個鐘頭下來,一天都用不完,但要真正做到了才行。不過有一點要注意!腸胃要空虛一點。道家兩句話:“若要不老,腹中不飽。若要不死,腸內無屎。”當然營養還是要夠,腸胃乾淨,氣就容易充實。

  8、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掉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侯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9、有人指出你的煩惱,指出你的業障和染汙的心理,自己還不服氣,還不肯改,然後還抱住那習氣業力的心理,把它當寶貝。唉!就讓你去纏綿吧,反正六道輪迴也蠻好玩的,多滾幾回,我在那邊等你就是。

  10、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11、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12、我看你們來學佛學道,年紀輕輕,非常照顧自己,又懶,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別人卻非常嚴格,看看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覺得別人都不是聖賢,難道你就是聖賢嗎?我看你是“剩閒”,是剩下來沒有用的閒人,有你也不多、沒你也不少的人。

  國學通人南懷瑾語錄摘抄

  1*** 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掉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侯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2*** 假使一個人,心裡的觀念著相來學佛;譬如今天非來燒香,非來拜拜不可,就是著相。我說拜佛為什麼要放炮?好像菩薩耳朵聾要把他吵醒才知道有人拜他。這個就是說著相,一切眾生心理上的信佛都是大著相,就是著我相、壽者相。著相就不是佛法。有些宗教罵其它的宗教拜偶像,迷信,那麼他的正信又是什麼?他說不拜偶像,事實上還是要拜的,這就是著相了,就是取法相,還是一樣落在一個不是正信的觀念上。

  3*** 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也最不值錢,最值錢的東西沒有價錢,智慧是絕對無價;但是智慧也一毛錢都不值,這就是佛常說的眾生顛倒。爭入空王眼睫毛,大家爭先恐後的想成佛。

  4*** 我們經常說,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無所得之果;大家來學佛,都抱一個有所得的心,求得一個無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錯誤。佛就說:當時我得一個無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燈佛給我授記。

  5*** 《黃帝內經》幾乎同中國三玄之學關連在一起,所謂的三玄之學,在中國文化思想上非常重要。什麼叫三玄之學?就是《《《莊子》。這幾本書與後來的印度文化佛教經典也有密切的關聯。比如我們翻譯佛經,很多名詞都是借用這些書上的,這個要特別注意。除了《《《莊子》外,最重要的還有陰陽五行之學,就是諸子百家之中的一家所謂陰陽家。

  6*** 有很多人學佛卻還抱怨沒有好的報應,你花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學佛不同。學佛法是學空法,一切放下,連放下的觀念也放下。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無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馳了。

  7***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8*** 當將軍的五個條件:像牛一樣的健壯;像***的下賤;像狐狸一樣的狡猾;像猴子一樣的精明;像魔鬼一樣的魅力。

  9*** 做學問要不不怕淒涼。要有這個精神,這個態度,才可以談做學問。

  10*** 為什麼學佛先要學作人?人道沒有修好就想證果是沒有可能的。人道怎麼修呢?就是修十善業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11*** 智慧不是財產或世間福德所能換來的,是要多生累積福德來的。

  12*** 當年我讀四書五經,都是要背的。小朋友們要放學了,心裡高興,一邊嘴裡唱著一邊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這樣讀書,心裡會記住,一輩子忘不了。想起來的時候心裡默唸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13*** 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於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14*** 全世界都是錢做主,以錢來決定貴賤,沒錢就沒自由。沒有真正獨卓爾不群的人學問修養,有的只是亂七八糟的所謂個性張揚和向錢看。連科教育、學術都在聽錢指揮,沒有精神支柱,一旦失業,就像天塌下來一樣。

  15*** 其實我們北方的蘋果,我覺得日本的蘋果都好吃,我們世世代代吃蘋果,也沒有發現地心有吸力,忽然被牛頓看到了蘋果落地,而發現了地心引力。蘋果很平凡,年年落地,有一個人卻在平常的道理裡頭,找出了一個不平常。譬如水蒸氣很平常,燒開水,煮飯,都有蒸氣,但是瓦特卻發明了蒸氣機。一切的事物,同一理由,在最平凡之中,就有不平凡了。

  16*** 天下的事,沒有突變的,只有我們智慧不及的時候,才會看到某件事是突變的,其實早有一個前因潛伏在那裡。

  17*** 浮生自苦不從容,睡起依然日又紅。貧富不知閒是福,幾人肯唱大江東。

  18*** 人生該這樣過活: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19*** 以亦仙亦佛之才,處半人半鬼之世。治不古不今之學,當談玄實用之間。具俠義宿儒之行,入無賴學者之林。挾王霸縱橫之術,居乞士隱淪之位。譽之則尊如菩薩,毀之則貶為蟊賊。書空咄咄悲人我,弭劫無方喚奈何。

  20*** 情到深處反成空。

  國學通人南懷瑾語錄

  1*** 立身不求無患,身無患則貪慾必生;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2*** 今日的世界,物質文明發達,在表面上來看,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的活著,最後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3*** 老實說吧,沒有什麼腦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與不肯用心之故。你把我這句話仔細研究,聰明的人一聽就會,就記住了,我笨,我多念一百遍,也成功了。所以“勤能補拙”這四個字要記住。

  4*** 今日的世界,物質文明發達,在表面上來看,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的活著,最後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5*** 所以佛說世界上一切都是有為法,有為法都不實在。但是有為法,體是無為,用是有為。所以我們想在有為法中,求無為之道,是背道而馳;因此一切修持都是無用。並不是把有為法切斷了以後,才能證道;有為法,本來都在無為中,所以無為之道,就在有為現象中觀察,觀察清楚才能見道。

  6*** 一個人修道,或者讀書,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個學藝術的人,今天有了一個新的靈感,或者畫一張畫,特別有一種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個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磚頭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別平,心裡頭很舒服,原來這樣砌才好,這是他做水泥工時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兩分的成就,就有兩分的不同。換句話說,人修到了某一種境界,人生的境界就開朗到某一種程度。

  7*** 這個道理與心的道理是同樣的,你們學佛法就不要沈迷在宗教中鑽牛角尖,要了解科學才可以更透徹地瞭解佛學,佛學是大科學。

  8*** 首先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第二重意義啊,人生畫虎不成反類犬,老虎沒有畫成反畫成了狗,學佛學不成,我不曉得你變成什麼!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來搞這個學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意不住於相四個字;一住相,什麼都學不成了。

  9*** 耶穌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個才是道?哪個道大一點,哪個道小一點呀?真理只有一個,不過呢,佛經有個比方,如眾盲摸象,各執一端。瞎子來摸象,摸到了那個象耳朵,認為象就是圓圓的;摸到尾巴的時候,象就是長長的。所以一般講眾盲摸象,各執一端,都是個人主觀的認識,以為這個是道,那個不是道。

  10*** 禪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無門為門,換言之,禪宗也是以無境界為境界,擺脫宗教形式主義,而著重禪法修證的真正精神,昇華人生的意境,而進入純空靈無相而無不是相的境界。

  11*** 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這就是學問。

  12*** 所以我常告訴青年同學們,一個人先要養成會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瞭解人生了,才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這才會看到鴻福是厭煩的。佛經上說,一個學佛的人,你首先觀察他有沒有發起厭離心,也就是說厭煩世間的鴻福,對鴻福有厭離心,才是走向學佛之路。

  13*** 學醫的人真要有一種菩薩心腸,一種濟世救人的精神,而且不怕貧窮,不怕艱苦,那才是真正研究生命科學,真正的學醫。

  14***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能有這麼好的學問,我都實實在在告訴人家,這都是我十三歲以前熟背這些古書的效果。

  15*** 你能不取於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16*** 我認為今天的文化,主要在四個東西上面轉。一個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一個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一個凱恩斯的消費刺激生產,第四個是馬克思的資本論思想。這四樣轉了一百多年了,空前未有。現在的整個人類世界,思想文化困惑很多,這一點你們要注意。其實,消費刺激生產,是最壞的經濟思想觀點。

  17*** 這是醫學了,尤其是小孩子,跌倒了,他沒有哭出來不要去抱他,也不要扶他,跌倒馬上去扶起來就受傷了。

  18*** 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瞭解的。在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瞭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19*** 所以,開始我們已說過,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哲學、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說,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羅密;智慧到了極點啊,沒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這也等於老子說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極點,就是最平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偉大。

  20*** 事實上,平安無事,清清淨淨,就是究竟的福報。

  21*** 不錯呀,人生如夢,他講這一句話的時候,又在說夢話了。因為人在夢醒的時候,感覺自己很傻,嗯,剛才做了一場夢,但是他清醒了嗎?張開眼睛照樣在做夢。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昨天夜裡做的好夢,今天他還坐在那裡想,還捨不得離開夢境,所以人生就很妙,覺時戀夢,醒了以後還貪戀那個夢。做夢的時候呢,又想自己快一點醒才好,你說究竟那一樣好?自己都搞不清楚。

  22*** 什麼叫做事業呢?孔子《易經系傳》叫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對社會大眾有貢獻,對國家民族,對整個的社會,都是一種貢獻,這才算是事業。

  23*** 世界上最會講比喻講得最好的是宗教家。《新舊約》聖經基督教十分之六七都是比喻,最多的比喻是佛經。每一句話都是比喻,如夢是比喻,如幻是比喻,水月比喻,空花比喻,東一個故事西一個故事都是比喻,因為世界上有許多真理沒有辦法講,只有比喻才懂。

  24*** 佛經處處教我們自謙,不要傲慢,貪嗔痴慢疑,這個慢字會擋住我們一切成就,非常重要。眾生本來就有我慢,不要學了佛法,加了佛法的觀念,變得我慢更重,成了增上慢,那就太可怕了,永遠上不了這個座。這是要點,千萬不要有增上慢心。

  25*** 學佛的人不應該犯這個錯誤,因為是無有定法可說,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真理只有一個,沒有兩個,不過他認識真理的一點,認為這一點才是對的,其它錯的,其實是他錯了。真正到達了佛境界是包容永珍,也否定了永珍,也建立了永珍,這是佛境界。

  26***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27*** 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28*** 長城萬里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

  29*** 佛學叫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譯為“堪忍”,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經》也說這個世界是缺陷的,讓你有錢就不給你學問,有學問就沒有錢;給你子孫滿堂,就不給你別樣了,所以總是有缺陷不圓滿的。

  30*** 所以得意忘形與失意忘形,同樣都是沒有修養,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個東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學佛了。真正學佛法,並不是叫你崇拜偶像,並不是叫你迷信,應無所住而行佈施,是解脫,是大解脫,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等於現在引磬一敲,下樓就是下樓,金剛經還是歸金剛經,你還是你,如此應無所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