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旅遊好去處

  滄州鐵獅子,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體現了滄州古老“鑄造之鄉”鑄造藝術的神韻。滄州境內有獻縣漢墓群、泊頭清真寺、海豐鎮遺址、紀曉嵐墓地、獻縣單橋、黃驊古貢棗園等文物古蹟。海興小山火山遺蹟、東光鐵佛寺、滄州清真北大寺、泰山行宮、武帝臺、莫阝州廟、盤古廟等古蹟也獨具風姿。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滄州旅遊景點推薦:運河之旅1

  吳橋雜技 文化遊

  吳橋雜技大世界景區是國家首批4A級旅遊景區,建有江湖文化城、鬼手劇場、馬戲遊樂園、雜技博物館等景點,倍受遊客青睞。

  1江湖文化城

  吳橋雜技大世界最具特色的中心景區,佔地19200平方米,重現了當年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京夫子廟四個民俗文化集散地的表演特色和江湖文化景觀,讓人們充分領略吳橋雜技藝人的奇招絕活,漫步城中可以盡情欣賞各具特色的雜技、馬戲、戲法、氣功、曲藝、獨臺戲、拉洋片、馴白鼠等藝術表演。

  2魔術迷幻宮

  以歷史神話傳說、傳奇故事為展示內容,以歷史和現代魔術的經典技藝為手段,向遊人展示千年魔術的神奇玄奧,魔術大師們靠靈巧的雙手和奇特的道具,魔幻般的變出奇妙的世界,令人眼花繚亂,人體三分、穿越鋼板、倒懸行走、空桶取物、大變活人、龍宮探祕、捆綁逃脫等20多個節目展示了魔術的瑰麗和神奇。

  3紅牡丹劇場

  以展示集現代聲、光、電及各種高科技技術於一體的大型綜藝性雜技晚會。

  4馬戲遊樂園

  來自內蒙古大草原十六匹威武驃悍的駿馬在一望無際的馬場上賓士,時而馬上倒立,時而馬上大站、獨站雙馬、倒騎摘花,一個個驚險的動作讓您目不暇接,同時還可翻身上馬,親自試騎,體驗一回做草原英雄的感覺。

  5滑稽動物園

  以各種動物表演為主,如老虎騎馬、非洲獅穿火圈、大象按摩、狗熊耍大刀、山羊走鋼絲、狼狗認字、猴子騎單車、等動物滑稽表演。

  東光運河風光遊

  東光鐵佛寺

  東光縣城南側104國道東500米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素以“滄州獅子景州塔,東光縣的鐵菩薩”聞名遐邇。

  鐵佛寺景區位於東光縣城南側,以千年古剎---鐵佛寺為主體,景區總佔地350畝,由鐵佛寺,二郎崗、泰山行宮、我縣歷史名人馬致遠、荀慧生紀念館、遊樂園、人工湖等建築組成,是一處集休閒娛樂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場所。榮獲國家4A旅遊風景區、河北省級風景名勝區、河北省四星級公園、河北省園林式單位等稱號。景區內現有職工60名,管理人員17名,導遊人員12名,其他服務人員31名。年接待遊客近40萬人次。

  東光鐵佛寺是著名的名勝古蹟,素以“滄州獅子景州塔,東光縣的鐵菩薩”聞名遐邇。據《東光縣誌》記載,鐵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3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鐵佛寺內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噸,是我國最大的坐式鑄鐵佛像。

  青縣田園風光遊盤古廟

  青縣盤古鎮

  盤古廟佔地約27畝,以盤古廟為依託,集垂釣、萬畝梨園觀光、蔬菜採摘集於一體的特色文化旅遊專案。

  地處青縣城南6公里有村曰“大盤古”,村西有座盤古廟。

  盤古廟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明弘治和崇禎年間曾重修,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河流沖刷,設於秋祠西南重建,均有碑記。據文獻記載和民間傳說,當年的盤古廟狀似北京的故宮三殿,石、磚、木結構,琉璃瓦蓋頂,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前殿高三丈六尺,象徵一年360天;臺階18級,為18層地獄之說;飛簷椽子108根,按36天罡、72地煞而布;每根椽頭系銅鈴一枚,照工、商、角、徵、羽五音而置,有所謂“風搖鈴響天動樂,光照殿頂地生輝”之說。殿內有身披樹葉,手託日月的鐵鑄塗金盤古像,高一丈零八寸。中殿塑有南海觀音像,股坐蓮盆,金童玉女立兩側。後殿設老君、孔子、龍王三塑像,殿前有合抱粗的合歡樹兩株,殿後鐵磬懸於古槐。可惜盤古廟在1947年毀於戰火。九十年代,當地群眾組織起來修復盤古勝蹟,以滿足來此朝聖拜祖的人流尋訪。

  盤古廟

  大盤古村位於黑龍港河***古黃河故道***西岸。其南有小盤古村,皆因相傳盤古在此定居而得名。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在這裡發現了盤古墓。大禹對開天闢地的盤古氏十分崇敬,首先把盤古墓修好,又修了享堂祭殿,然後留下200戶人家,100戶守墓,100戶看殿。人們把看殿的這100戶人家叫大盤古村,那100戶守墓的人家叫小盤古村。據說這兩個村名就是從那時留下來的,至今已5000年了。

  那麼,盤古為什麼選擇此處定居呢?據青縣民間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後就開始漫遊天下,這一天漫遊到青縣,見天懸日月星辰,地綴水陸山川,又見這裡高崗松柏河邊柳,平地瓜果兼五穀,百花爭豔蜂蝶舞,鳥唱高枝魚浮游,可謂草肥水美,木秀花香,於是便擇此定居。盤古氏帶領其家族墊臺築巢,造房建屋。一日在挖坑取土時,正巧挖至海眼,立時泉水噴湧,遂成為後人所稱的“盤古潭”。在歷史上,盤古潭邊曾蒼松翠柏,高達數丈,遊人詠其“潭波擊碎月,松柏卷青天”。潭內常年泉水滿塘,深不見底,且魚蝦繁多,故有“百網百魚”之說,百里皆聞其名。 盤古的後裔不僅在這裡修建了盤古墓、盤古村,還修建了盤古溝、盤古港等。

  泊頭文化採摘遊

  在苟魯道古桑葚園,您將感受到桑葚那透著黑紫色的誘惑,免費品嚐、現場採摘,讓您在勞作中放鬆身心,享受自然。

  在泊蓮寺內,您可參觀天王殿、觀音殿、藥師殿、往生殿大悲樓、禪堂等獨具特色的建築,體驗佛教文化。

  滄州旅遊景點推薦:濱海生態遊2

  素有“京津最大的天然原生態後花園”的美譽,溼地內現有植物237種,昆蟲291種,鳥類259種。

  南大港溼地擁有10萬畝儲存完好的原生態溼地,是全國176個重點保護溼地之一,地處河北省滄州市東北部,緊鄰渤海,是著名的退海河流淤積型濱海溼地,由草甸、沼澤、水體、野生動植物等多種生態要素組成。溼地內現有植物237種,昆蟲291種,鳥類259種,主要景點【溼地廣場】【溼地碼頭】【觀鳥亭】由觀鳥臺和觀鳥亭兩部分組成,總高度23米,其中,觀鳥臺高10米,觀鳥亭高13米,為雙層建築。遊客可以登高鳥瞰溼地全貌,也可利用專業裝置清晰地觀察溼地各種珍稀鳥類的活動【蘆海迷宮】【放鶴廣場】雁鶴養殖區,三區之間由淺灘相隔。遊客可以觀看到群鶴飛舞的壯觀景象,也可以餵食、拍照留念。【乘船在蘆葦迷宮穿行】親水,近距離和鳥兒接觸。

  河北黃驊:海鹽博物館

  河北省首家鹽業博物館,再現了我國自4000多年前就開始的鹽業生產和鹽民生活的多層文化全貌。

  河北海鹽博物館現為國家級3A景區,是全國唯一一家海鹽主題博物館。該館包括製鹽歷史沿革,鹽業化工和鹽與人生活三大部分,覆蓋了從夙沙氏煮海為鹽開始的5000多年的製鹽歷史。運用三維、全景化、半景化等多種形式表現出來。整個海鹽館涉及全套的製鹽工藝過程,並以鹽為原料製作雕塑群來反映鹽民的生產生活。陳列“煎煮”、“板晒”灘晒“等各種製鹽工具,全面反映中國海鹽的發展歷史。

  黃驊臨港沿海,豐饒的渤海灣為黃驊提供了種類繁多的海產品,所以在黃驊吃海鮮,那可絕對是正宗又美味的哦!

  清蒸梭子蟹,當季的蟹子原汁原味,新鮮肥美

  醃青蟹,上過央視“行走的餐桌”,也是韓劇裡超火的美食噢

  糟梭魚,做法類似於徽州名菜“臭鱖魚”,***鮮香,回味無窮

  東方對蝦,個頭比手掌還大,蝦肉彈性緊實,吃在嘴裡滿滿的幸福感

  皮皮蝦,醃著吃、蒸著吃,條條帶籽,怎麼做都好吃

  毛蚶,醬爆、辣炒、燒烤都美味呀

  海螺,可不是用來吹的,肉嫩彈牙、營養豐富就是它

  東方漢堡包—大餅蝦醬蔥,黃驊人的家常飯,一段時間不吃就想啊

  紅燒鱸魚,濃油赤醬,味道也老霸道啦

  清蒸鱠魚,吃的就是這個鮮味兒

  辣炒文蛤,鮮香爽口,一個接一個停不下來啊

  油炸鰨目尖,剛出鍋最香脆,這個菜,還是媽媽親手炸的最美味

  八帶,別看我長的醜醜的,其實味道老好啦

  黃驊美食之“美味的非遺”

  除了海鮮,黃驊還有不少特色美食,面花、萬二燒雞、吊爐燒餅等還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堪稱舌尖上的“文化”。

  萬二燒雞,選用優質活雞、20多種天然香料和中草藥燒煮入味,兼具滋補食療功效。面花,鹽鹼地特有的“芝麥”為原料。麵糰發酵好後在木模子上刻出花紋,墊上麥秸大火蒸熟,做好的面花口感軟韌,嚼起來有穀物特有的香甜

  黃驊最有名的吊爐燒餅,首選“一個吊爐,三代傳承”的張振海家,每天排隊買餅的人群早早就等在院子裡,就為那一口剛出爐的酥脆甜香。

  滄州旅遊景點推薦:歷史文化遊3

  獻縣單橋

  獻縣城南京德古御路

  自元朝以來就是南北交通要衝,明清有“七省咽喉”“八省通衢”之稱。

  自獻王陵驅車沿河街支路繼續西行,至獻王大道左轉南行,約4.5公里後,到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最長不對稱石拱橋——單橋。

  單橋位於獻縣城南京德古御路上,橫跨滹沱河故道兩岸,自元朝以來就是南北交通要衝,明清有“七省咽喉”“八省通衢”之稱。單橋更是明清兩朝南北通途京德古御路的要塞。明朝曾在此設立單橋巡檢司,以查驗往來人等。清康熙帝及乾隆帝多次南巡都曾經過單橋。單橋橫跨的滹沱河故道,曾是黃河的故道之一,曾經舟輯如梭。單橋還是著名的古渡口,南宋末年著名愛國英雄文天祥曾在這裡被元軍押解到大都,曾留下“肖王麥飯曾倉卒,回首中原慷慨多”等著名詩篇。單橋還是著名的古戰場,明朝燕王朱棣發動著名的“靖難之役”,燕軍同建文帝中央軍曾在單橋一帶激戰,最終攻佔南京,當上皇帝,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永樂大帝。因此,單橋依託古渡口、古戰場、古御路構成著名的“橋文化、路文化、河文化”。

  單橋全長69米,寬9.6米,造型獨特,南高北低,由五個大拱和四個小拱組成,這一獨特的不對稱設計全是依據滹沱河水勢而來,保證了石橋的質量和耐河水衝擊力度。單橋歷來被譽為“畫橋”,其精湛的石雕藝術被中國橋樑之父茅以升喻為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單橋全橋有欄板62塊,望柱72根。其間的石雕包含了豐富美麗的傳說、神話、歷史故事等等,這些傳說和故事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資訊。

  單橋文化的精髓還在於它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最優秀的品質——樂善好施,無私奉獻。因為單橋是由獻縣人在全國各地募化集資歷十三年而建成。至今在單橋還留傳著眾多建橋時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說,而這些傳說中所體現的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私的社會愛心。我們看到,在欄板和望柱上凡是有空隙的地方都刻滿大大小小的人名,這些人名正是單橋精神的體現。

  河間府署等歷史古蹟

  河間府署是目前國內製式最完整的衙署建築。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河間府衙看看…… 河間京南第一府巨集偉氣勢,飛簷斗拱,畫棟雕樑,頗為壯觀。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河間詩經公園看看…… 去感受感受詩在河間的重要性,徜徉於文人墨客的世界中。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河間光明戲院看看…… 這個戲院結構很精巧,正面是舞臺,後邊是宿舍,東西兩廂有兩排硃紅色明柱。樓上兩側有包廂,可容觀眾千餘人。觀眾座是條椅;戲樓欄杆底部的方格里,由當年知名的畫工陳鐵珊畫有花鳥人物畫;戲臺正上方畫有“八仙”,相當精緻。

  河間驢肉火燒是我國華北地區比較流行的一種小吃,因其味道獨特,營養豐富而備受人們的歡迎。隨著現代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河間驢肉火燒在秉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注入了現代、快捷的新理念,成為了餐飲市場中較為活躍的一分子。在本期的節目當中,就將帶領觀眾朋友們一起去學習一下河間驢肉火燒的製作技藝。

  白洋澱

  任丘市區西北10公里處

  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淡水湖,總面積366.6平方公里,白洋澱也因此被譽為“華北明珠”。

  白洋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泊,總面積36.6平方公里,大小143個澱泊,3700多條溝壕。當年蘆葦蕩裡打鬼子,如今澱泊溝壕享美味。白洋澱風景醉人,美食更是領人垂涎:鮮藕、河蟹,圓魚、菱角、鮮蝦、河魚、荷花、鴨蛋。。。。。。不下百種。如果今天我們只能品嚐3種,那麼鴨蛋、烀餅、燉雜魚定是當仁不讓的前三甲。

  澱裡絕味狀元——燉雜魚

  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美味,從南到北魚從來都是中國人宴席上的重頭戲。白洋澱也不例外。比之大飯店動輒清燉、紅燒、幹炸等司空見慣的烹飪手法,澱里人家對魚的做法顯然更接地氣。美味的締造者,從來都是尋常百姓人家,相傳漁民把賣剩的魚燴到一起,發現鮮香無比,故流傳至今。說起來簡單,其實極其講究。首選魚的品種要全:必是澱裡野生的鯰魚、鯉魚、鯽魚、黑魚一個都不能少,是一定要活蹦亂跳的。開膛、打鱗、摳腮、配以五花肉、乾粉條、大醬、八角花椒、蔥段兒、薑絲、蒜瓣、醬油、醋、熱鍋放油、五花肉煸出香味,放入稀釋的大醬及輔料把收拾好的魚下鍋,放醬油、醋、水沒過魚,大鍋燉開放粉條,小火熬煮放鹽,再把玉米餅貼在鍋邊。40分鐘文武火的熬煮,這一鍋鹹香軟糯湯汁濃的燉雜魚就成了。你若說它平常倒也平常,不過一鍋亂燉,你若說它大氣倒也大氣,這可是乾隆爺當年念念不忘的半蒸半煮,為何叫半蒸半煮。去問度娘,做有文化的吃貨是吃貨的基本原則。

  澱裡絕味榜眼—烀餅

  一些苲菜末、兩碗雞蛋碎、幾把鮮河蝦,再加上最平常的玉米麵兒。這些最質樸的食材,在粗糙手掌的按壓下,在微弱灶火的烘焙下,生出另人駐足垂涎的美味,真不知比那些洋披薩鮮美多少倍。

  澱裡絕味探花——紅心鴨蛋

  放養的鴨子們在澱裡捕魚撈蝦。產下白洋澱特有的青皮紅心鴨蛋,俗稱“青果”。以鴨蛋加之1400年傳承下來的古老技法:1公斤鴨蛋200克眼,鹽水冷卻後與黃泥攪拌,鴨蛋們要在則鹹泥湯裡,沉睡30天。Na離子和Cl離子透過蛋殼與蛋清、蛋黃不斷地交換。這是一場化學與實踐的持久戰。一個月後取出,混上草木灰放入缸中。隨吃隨煮。這水中鴨蛋的迷人在於蛋黃在醃製過程中分離出的脂肪,滋生出鮮香的蛋黃油。獨有一種綿密與顆粒感兼備的沙軟口感。讓一枚普通的鴨蛋變得如此牽人心肺,饞人口舌,咂摸之間難以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