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沒有打贏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韓之間的民族內戰,後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美國、蘇聯、中國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那麼?
首先,美國不擴大戰爭規模的話,已經打不動了。
美國最後採用了“範弗裡特彈藥量”***Van Fleet Load***,實現了對志願軍火力比達到驚人的100:1。結果還是打不動。戰爭中後期志願軍火力得到逐步增強,美軍為了保持絕對火力優勢也不停地增強,結果這種水平的彈藥消耗使得美國後勤捉襟見肘。以火力見長的美軍居然面臨彈藥短缺。1953年範弗裡特在國會質詢中坦承他感到很幸運“中共沒有趁美軍彈藥短缺時發動全面攻勢“。
所以,如果不實施某種程度的戰時動員,甚至全面侵華,美軍也就只能打到這種程度了。而擴大戰爭規模,進行戰時動員,這種事情美國民眾是不願意的。
第二,美國民眾不想打仗。
就美國來說,在二戰之後立刻開始一場大規模戰爭是不現實的。美國民眾完全不願意涉足一場地球另一邊的大規模戰爭。到了朝鮮戰爭相持階段。美國如果還想打贏,就必須大規模登陸中國本土。然而,日本侵華才沒過去多久,看看也知道就算是全面佔領,死傷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當時的美國民眾當然不願意付出這種代價。說白了,大家都想過滋潤的小日子。誰也不想為了半個地球之外一場無關痛癢的戰爭而吃糠咽菜、生離死別。美國民眾參與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猶猶豫豫的。更別說自己發動一場世界大戰了。
資產階級雖然恐懼紅色力量的擴張,但是戰爭動員、全面侵華,同樣會導致經濟受損。所以只要能限制住紅色力量的擴張,資產階級基本就滿足了,花更多的錢去打仗,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即便美國民眾願意,美國也未必打得贏,這是因為蘇聯多半不會放棄這麼一個機會來削弱美國。
第三,面臨蘇聯的不確定性。
美國擴大戰爭規模,全面侵華,那麼蘇聯恐怕很樂意把中共武裝起來,和美國打一場由中共代理的戰爭。這場戰爭,美國需要把大量物資從地球另一端運過來,而蘇聯則享受地利。這對美國是極端不利的。蘇聯經濟後來都會因為在阿富汗這麼小的一個地方與中美的代理人打一場戰爭而受到巨大的損害。如果美國敢在中國和蘇聯支援的中共打一場戰爭,恐怕經濟都會崩潰。更何況蘇聯當時也有了核武器。美國往中共頭上扔核武器自然舒服,但是如果蘇聯給予中共核武器呢?當美國整整一個師被核武器消滅,當輻射病的慘狀傳回美國國內,又有多少民眾會支援這場戰爭?其結果,對當時的執政者將是毀滅性的。
換句話說,由於蘇聯的存在,美國擴大戰爭規模,最後未必能贏,反而會使經濟受到重創。如果主動升級戰爭,最後卻曠日持久、傷亡慘重,那麼美國當時的執政黨必然要遭受嚴重的政治打擊,下臺是必然的事情。誰也不願意冒這種政治風險。
第四,美國已經實現了最低戰略目標
在終戰時,美軍把38線守住了,達成了其最基本的“遏制紅色力量擴張”的最低戰略目標。1950年底,美國政府在詢問參謀長聯席會議有關停戰條件的意見時,參聯會給出的條件基本是和後來停戰條件類似的。可見這是美國的最低戰略目標。而這個目標實現了。因此,冒著巨大的政治和經濟風險去擴大戰爭,是得不償失的。
有人認為美軍和聯合國本來的目標就是守住韓國,抗擊侵略而已。這是錯誤的。美國和聯合國的主要目標是“實現一個統一而自由的朝鮮半島國家”。1950年12月13日,美國國防部長呈交給國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報告中,很好地闡述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看法。
主體是陳述前面講到的朝鮮半島停火條件,但是最後提到:
“In connection with all of the foregoing,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would point out that execution of any United Nations cease-fire resolution will, in all probability, prevent the attainm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objective of a free and united Korea.”
"在前述內容的基礎上,參謀長聯席會議需要指出,如果執行了任何聯合國停火決議,都將完全阻止聯合國有關實現一個自由、統一朝鮮的目標。"很顯然,即便在1950年底不利的戰局下,美國的主要戰略目標仍然是全面佔領朝鮮半島,而不是僅僅幫助韓國抵禦朝鮮侵略。
實際上,所謂“朝鮮侵略”是一個非常無厘頭的說法。朝鮮半島本來就是一個統一國家,朝鮮戰爭說白了是朝鮮半島統一之戰。何來誰侵略誰?當年國共內戰,貌似也沒有說國民黨侵略共產黨或者共產黨侵略國民黨。無論朝鮮還是韓國,其目標都是國家統一。
所以,美國沒能實現自己的主要戰略目標,但是實現了最低戰略目標。打到最後,雖然談不上勝利,但是仍然是可以接受的。要贏得全面勝利,就要冒著巨大的政治和經濟風險,而由於蘇聯的存在,最後也未必能打贏。所以美國就接受了當時的戰爭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