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魯迅故居導遊詞

  魯迅故居,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魯迅先生生前所居住的地方。下面是帶來的,僅供大家參考。

  篇一:

  魯迅故居位於北京阜成門內三條衚衕21號,從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魯迅先生一直居住在這裡。

  推開兩扇黑色的院門,穿過短短的門道,眼前就出現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裡有兩棵枝葉茂密的白丁香,沐浴著金色的陽光。這是魯迅先生1925年4月5日親手栽種的。

  小院裡的南房是魯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時魯迅自己也在這裡休息。

  東房曾經是女工的住室,以後用來堆雜物。

  西房當年是廚房,現在是“故居”管理人員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間。西頭一間是魯迅先生的工作室兼臥室,魯迅自己稱它為“綠林書屋”,人們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為它是擴建時展接出來的。東頭一間是魯迅母親的臥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間,室內放著一個老式的三屜桌。桌上擺著一盞煤油燈,它使我們想起當年還沒有電燈的情景。油燈旁邊放著一個普通的木製筆架,一隻裝在硬木盒裡的硯臺,還有一箇舊馬蹄表和一個菸灰缸。一隻蓋碗像不久前剛用過的一樣擺在桌上。桌子一邊是個牛皮紙箱,另一邊是個什物櫃。桌前一把藤椅,牆上掛著一幅炭畫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側放著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掛著一幅題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鴃之先鳴。”

  北房西側的小門,通過後面和室內的陳設,都是極簡樸的。就在這裡,魯迅寫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包括《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墳》中的一部分文章。

  魯迅故居,北京這座簡樸的四合院,是人們永遠敬仰的地方。

  篇二:

  認識魯迅是因為我讀了他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暑假,我們全家去了紹興,首先就去了魯迅的故居。魯迅的家可大了,七拐八彎的,好多屋子,我們繞過正廳,後面有一個園子,那就是百草園,魯迅小時候的樂園。園裡鳴蟬在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

  在魯迅屋子前的庭院裡,有幾尊銅像,一邊是和藹的繼祖母搖著扇子,給魯迅講“貓是老虎的師傅”的故事,而一邊的魯迅呢?雙手託著下巴,正聚精會神地聽著。我也忍不住,看見邊上有張空凳子就坐了上去,一下子,彷彿沉浸在繼祖母的故事當中。

  出了魯迅故居 ,沒走幾步就到了三味書屋,是魯迅讀書的地方。屋中間掛著一塊匾:“三味書屋”,匾下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一棵古樹下。旁邊就是魯迅上學時的座位,上面還有他刻得“早”字。“早”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魯迅去給父親買藥,遲到了,老師罵了他,魯迅沒有說情況,就在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從此,魯迅就再也沒遲到過。

  我想:魯迅之所以能成為大文豪是因為他從小就對自己要求很高,平且有很強的自制力。想到我自己,我不覺有點臉紅,以後,我也要向魯迅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上不怕困難,勇於挑戰。

  篇三:

  魯迅是我國的大人物,我夢寐以求都想去去他的家,聽說他的家在紹興,我的求知慾越來越高了,這不,上個星期 的3。8婦女節,我如願以償了。

  一下車,我就直蹦魯迅的故居,一進裡面,就是大堂,瞧!他們以前坐過的桌椅還在呢,我跑過去,正準備一屁股做下去,突然,媽咪一把拉住我,對我說:“這不能坐的!”我點點頭。唉聲嘆氣的低下頭。繞過書房,就來到的一個房間。以前他們家的床,蓋過的被子都還在哩!我好想躺上去睡上美美的一覺,可是這裡外面圍了欄杆。一抬頭,彷彿空氣裡都瀰漫著名人的氣息。最後,我們來到百草園,這裡種著許多新鮮的蔬菜,還有幾棵以前就有的大樹。那裡有口古井被封鎖了,我迫不及待的跑過去往下敲了敲,呀!有垃圾。我十分生氣,心裡憤憤不平:魯迅是一個多人好的人啊,他為社會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居然有人不尊敬他,太可惡了。

  你們有時間也要去那裡轉轉哦,記住:不要亂丟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