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木瀆古鎮特色景點介紹

  木瀆古鎮,別名瀆川,胥江,雅稱香溪,是江南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素有“吳中第一鎮”、“秀絕冠江南”之譽。現在,隨小編來看看江蘇木瀆古鎮特色景點有哪些吧!

  江蘇木瀆古鎮簡介

  木瀆古鎮位於蘇州西郊靈巖山麓,依山而築,傍水而居,其獨特的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少有。木瀆更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現已修復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古鬆園、榜眼府第,盤隱草堂等,其深厚的文化蘊積,幽雅的園林環境,膾炙人口的歷史傳說,為現代都市人提供了一個放鬆身心、陶冶情操的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取悅美女西施,在靈巖山頂建館娃宮, 並增築姑蘇臺,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由此得名。

  江蘇木瀆古鎮特色景點

  嚴家花園

  乃乾隆的老師、中國最長壽的詩人沈德潛故居,後歸木瀆首富嚴國馨,園中佈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區域性處理精巧雅緻,幽深婉約,顯示了營造者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現代建築學家劉敦楨、樑思成、童俊等人數次考察此園,倍加推崇,稱其為蘇州當地園林之“翹楚”。

  虹飲山房

  是木瀆文人徐士元故宅,佔地廣袤,建築大氣,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勝過其它園林,乾隆每到木瀆必遊此園。古鬆園是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園中雕花樓精雕細琢,與洞庭東山雕花大樓為同一大師作品,堪稱南北姐妹雕花樓。

  古鬆園和榜眼府第

  山塘街是木瀆的經濟中心,在那兒也有一處名園,那就是古鬆園:古鬆園在山塘街,因園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羅漢松而得名。古鬆園乃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佈局緊湊,儲存完好。磚雕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古鬆堂方椽上刻有八隻琵琶,以喻“八音聯歡”,如此造型在江南園林建築中絕無二例;鳳凰樓為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築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後園小巧雅緻,旖旎多姿。駐足雙層長廊,可近攬古鬆翠色,遠矚靈巖山景,令人頓生塵外之想。後園西側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沈壽傳人----姚建萍刺繡藝術館。

  林則徐弟子馮桂芬的故居——榜眼府第也十分有名:榜眼府第在下塘街,為林則徐弟子、近代政論家馮桂芬故居。馮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進士,故邑人稱其宅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為前宅後園結構,佔地近十畝,是典型的清代園林建築風格。“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為其主要特色。花園以池為中心,亭、軒、廊、榭、橋和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高低錯落,綠樹掩映,充滿了詩情畫意。

  靈巖山

  木瀆還有一處勝景,那就是靈巖山:靈巖山風景區位於“秀絕冠江南”的靈巖山麓。景區內有吳王姑蘇臺、清代狀元畢沅的靈巖山館、清代大詩人張永夫紀念館等名勝,樓臺亭榭依山勢而建,九曲長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自古便是吳中著名的旅遊勝地。順山而上,可尋訪館娃宮、西施洞、琴臺等春秋遺蹟,朝拜東南第一佛教名剎靈巖山寺。

  另外在木瀆古鎮西北,向以怪石、清泉、古楓“三絕”馳譽天下的天平山,和山塘街上的明月寺,也是不錯的去處。

  要真正瞭解木瀆,她的悠久歷史,便是一定要知道的: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獻美女西施與吳王。吳王夫差為取悅西施,在秀逸的靈巖山頂建造管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便由此得名。

  天平山

  天平山位於蘇州市城西15公里處,海拔201米。因有名人范仲淹的高祖葬在山的東麓,又名範墳山。北宋皇朝曾將天平山賜給范仲淹,也稱"賜山"。以楓、泉、石為著,並稱“三絕”。這裡也是觀太湖的好地方。山麓有成片楓林,大者年逾四百,秋日經霜,層林盡染,稱“萬丈紅區”。半山有白雲泉,譽為“吳中第一水”。其西有兩崖,對立如門,俗稱龍門,又稱一線天。山多奇峰怪石,山腰筆架峰後,岩石環回,挺秀奇偉,人稱“萬勿朝天”。東塢有范仲淹祖墳,俗稱“範墳”。

  怪石、清泉、紅楓為天平三絕。山上奇石縱橫錯落,皆危聳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見皇上時手捧的朝笏,故稱此景觀為"萬笏朝天"。清泉出自巖名"白雲泉",泉水由竹筒引入雲泉精舍石壁下的缽中,又名缽盂泉,味極甘例,唐代茶聖陸羽品評為"吳中第一水"。紅楓為范仲淹17世孫範允臨從福建移來,尚存176株,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深秋時節,碧雲紅葉,燦爛如霞,瑰麗奪目。

  江蘇木瀆古鎮民俗文化

  碰瘌痢會

  每逢農曆正月十三舉行,主要活動是抬猛將老爺。猛將老爺是一個用香樟木調成的坐像,面容安詳而不失威武。但他卻是光腳、禿頭,這一絕無僅有的特色使這個民間活動有了一個古怪而滑稽的名字“碰瘌痢會”。這個習俗主要通過抬猛將老爺,乞求他能給人們帶來財氣和庇佑。

  靈巖走月

  相傳吳越春秋時期,在靈巖山頂賞月就已成為風尚。西施愛月,夫差為了討好她,專門在靈巖山為她修建了玩月池。歷代名人雅士亦有喜愛登靈巖山賞月,如梁簡文帝、韋應物、白居易、李商隱、范仲淹、文徵明、唐寅、康熙、乾隆二帝等等。而蘇州民間也有中秋到靈巖山賞月祈福的傳統。

  特產

  烏米飯,開始因道家認為久食可以強身延年,成為了道家食品。到明代時,寺廟大興,加上吳語“阿彌”與“烏米”的讀音相同,於是烏米飯又成佛家食品。而四月初八傳為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所以人們選擇在這一天用烏米飯供佛,同時烏米飯也成了“戶戶皆食之”的應時食品。直到現在,“四月初八吃烏米飯”的食俗相沿未變。

  方言

  木瀆方言,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