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名勝古蹟的資料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嘉峪關名勝古蹟盤點

  嘉峪關名勝古蹟1:戲臺

  嘉峪關戲臺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關遊擊袋什衣主持修建,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戲臺。由木製屏風把前後臺分隔開,屏風正中央繪製八幅人物圖,是人們熟知的“八仙”內容。頂部為中國傳統圖案“八卦圖”,“八卦圖”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與科學的綜合反映。兩側是一組風情壁畫,內容是寺廟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養的寵物。這些繪畫內容在其它戲臺上是非常少見的。戲臺兩側書寫有對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對聯高度概括了古往今來人間世事的演義變化及戲曲演出場所的功能作用。

  嘉峪關名勝古蹟2:內城

  內城牆高9米,加垛牆1.7米,總高10.7米。6米以下為黃土夯築,6米以上用土坯加築。歷經六百多年,牆體雖有剝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修築城牆用的黃土,都是經過認真篩選和加工製作的,首先將選好的黃土放在青石板上,讓烈日烤晒,將草籽晒死。嘉峪北段長城下出土的“長城工牌”,上面詳細記載了當時修長城的分工情況。“長城工牌”現陳列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工牌”為石質,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長城各工程隊隊長的名字。修築工程結束後,要進行嚴格的驗收:在距城牆一定距離內,用箭射牆,如果箭頭射不進去,證明城牆堅固合格;如若箭頭射入牆體,則證明工程不合格,要進行返工重建。如此嚴格的長城工程管理制度,保證了長城工程的質量。

  嘉峪關名勝古蹟3:羅城和箭樓

  羅城初建於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肅州兵備道李端澄

  主持修建。“羅城”是應敵的正面,“凸”字形城牆全部用磚包砌,非常堅固。“羅城”南北兩端建有“箭樓”,是觀望關西、關南、關北烽火的設施。兩端與外城牆相接,外城牆又與關城南北的長城相聯。

  嘉峪關名勝古蹟4:光化門

  內城東門,門額上刻“光化門”三字,面向東方,表示旭日東昇,瑞氣普照大地。門洞由自黑山開採的石條鋪成。

  嘉峪關名勝古蹟5:角樓和敵樓

  內城四角有角樓,也叫“戍樓”,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牆建有敵樓,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這裡回望,“光化樓”、“柔遠樓”及“嘉峪關樓”三座高大建築,同在一條中軸線上。這種“過洞式城門”及高臺樓閣建築形式,是中國幾千年建築歷史及建築形式的延續發展。

  嘉峪關名勝古蹟6:關帝廟

  明末清初從內城遷到現處。廟內原有大殿一座,陪殿兩座,另有刀房、過廳、馬房和牌樓。總面積720平方米。

  關帝廟曾多次擴建,最後一次重修是嘉峪關遊擊熊敏謙主持的。1998年由嘉峪關關城文管所自籌資金70萬元對關帝廟進行了重新修復,對牌樓進行了彩繪,使關帝廟恢復了明清時的風采。

  嘉峪關名勝古蹟7:遊擊府

  嘉峪關遊擊府,也稱遊擊衙門,初建於明隆慶年間,後來成為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遊擊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建築是1987年在原建築的基礎上恢復修建的,為兩院三廳四合院式,佔地面積為1755平方米,建築面積808平方米。

  在嘉峪關古代軍事史上,遊擊府不但是嘉峪關長城防禦體系的指揮中心,而且是朝廷統治地方、檢查商旅使者往來、聯絡西域和中亞及各少數民族的樞紐機關。

  遊擊府復原陳列以歷史史料為依據,以現有建築為框架,以超級寫實主義雕塑***高分子模擬雕塑***為主要形式,深入細緻地展現了嘉峪關遊擊的生活史蹟。

  嘉峪關陳列從人物生活入手,內容嚴謹、科學、準確,高分子模擬人物栩栩如生,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陳列形式既樸實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趣味性,使其成為參觀、遊覽嘉峪關的一處亮點。

  嘉峪關名勝古蹟8:嘉峪關關城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儲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

  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歷時168年,於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嘉峪關長城築而後可守也嘉峪關關城佈局合理,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猜你感興趣:

1.甘肅名勝古蹟導遊詞3篇

2.甘肅民俗風情導遊詞3篇

3.甘肅自駕遊經典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