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鳳凰古鎮旅遊攻略_鳳凰古鎮自助遊攻略

  鳳凰古鎮位於柞水縣社川河畔,座落在社川河、皁河溝、水滴溝三河出口交匯處“十字水”肥沃的三角洲上。去鳳凰古鎮旅遊,去哪裡玩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柞水鳳凰古鎮的旅遊攻略,供大家參考!

  柞水鳳凰古鎮旅遊資訊

  門票

  自2016年4月10日起,鳳凰古城將暫停景區驗票,保留景點驗票方式。遊客今後進鳳凰古城遊覽不必再購買148元的“捆綁式”大門票,只需要在逛小景點時購買相應的門票。

  交通

  吉鳳高速,鳳大高速建成通車,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52公里,懷化市92公里;距銅仁鳳凰機場27公里,張家界荷花機場280公里;G209國道,S308省道貫穿全境,枝柳鐵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快捷。

  1. 距離鳳凰縣最近的機場:銅仁鳳凰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及懷化的芷江機場,抵達後需再換乘汽車。鳳凰縣也沒有火車站,相近的有吉首火車站、懷化高鐵南站可以中轉。

  2. 鳳凰縣內共三個汽車站,其中游客涉及較多的是城北汽車站和沱田汽車站。前者又稱鳳凰汽車北站或鳳凰汽車客運總站,遊客乘車到鳳凰,基本都是在此站下車。而前往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雪峰山漂流等地的遊客,可以在沱田汽車站乘車或中轉。

  3. 到達鳳凰縣城後,在車站外乘坐公交車1路、3路至華南門站下車,即可到達古城區。如從北站打車到虹橋,費用約10-15元。

  4. 需注意的是古城內部禁止汽車進入。

  開放時間

  古城全天開放,古城內的部分景點開放時間為:8:00-18:00。

  最佳旅遊季節

  鳳凰古城是一個有著民族特色和氣質的古城,來此旅遊的遊客一半是來看景色,一半是來體驗文化。雖說兩者多是如影隨形,密不可分,但是這對來鳳凰古城旅遊的遊客而言是比較重要的,鳳凰古城的旅遊旺季在每年的3月—11月間,淡季在11月至次年3月。

  柞水鳳凰古鎮特點

  鳳凰鎮老街彎曲的街道和兩邊遍佈的明清老房是這裡的最大特點。在這條東西一千多米長的古鎮上至今仍完好保留著60多座明清時期的民居。沿主街有一條石板覆蓋的小溪,另有一條與之垂直的小溪穿鎮而過,形成十字形水系。老街兩旁靠街全是商鋪,商鋪後面是住宅。臨街大門一般用結實耐磨的核桃木或漆木板做成,用土漆油染,明淨光亮;門墩為石雕花卉。商鋪鋪面寬不盈丈,宅深卻達三四十米,據說鋪面的間數和房屋的縱深度都代表了當時主人的富裕程度。附近山上還有一處古老山寨的遺蹟。鐵匠鋪這一古老的行業也依然保留著。走在鳳凰鎮老街上,你會明顯感受老街上的建築與關中民居的不同。從外觀上看,它更像徽州民居,粉牆青瓦,屋脊中央和兩旁均有裝飾,正中為蓮花或梅花,兩邊有獸脊或龍頭。房屋很多都是三進三開,三個院子逐層升高。陝南多雨,因此這裡的建築和南方的許多建築一樣更多地考慮到其排水功能。院落的格局基本為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天井中有暗管將雨水排出室外,被稱為“四水歸堂”,屋頂呈人字形,屋簷前採用滴水瓦,防止雨水散佈。房屋山牆由下而上,築有與屋脊齊平的防火牆,以防鄰屋失火蔓延。

  鳳凰鎮老街上人來人往,鎮上的居民經商採購,遊客東瞧西看,熱鬧非凡。店鋪把貨都擺在街上,日用百貨,土雜特產琳琅滿目。在鳳凰老街的很多老房子上,你能看到歷史留下的印記。在一幢老宅樑柱下,我們甚至看到了漢白玉製作的石墩,但其中來歷已經無法考證。而一些老宅牆上殘存的“***”時期的標語,也見證著鳳凰古鎮在那個年代曾經走過的風風雨雨。

  柞水鳳凰古鎮氣候

  鳳凰古城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性氣候,西北中山山原有北亞熱帶的性質。鳳凰古城處於湘西低熱區,年平均氣溫為15.9度,大於等於35度日數全年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度。鳳凰古城位於雲貴高原東側少雨地區,歷年平均降雨量僅1308.1毫米,年降水量為州內最少,也是全省少雨區之一。冬季盛吹偏北風,夏季盛吹偏南風。受大氣環流的影響,表現為最明顯的季風環流。

  柞水鳳凰古鎮傳說

  這裡為什麼叫鳳凰鎮呢,當地的居民介紹,那是因為古鎮的建築格局是按照一隻飛騰的鳳凰建造的,每當夜晚燈火燃起的時候,站在鎮東面山上俯瞰,網狀般的街道便可勾畫出一隻展翅的火鳳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而鳳凰鎮的老人則說,傳說鎮南的山上曾落過一隻鳳凰,因此得名鳳凰山,鳳凰鎮也就因此得名。柞水鳳凰古鎮自唐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位於秦嶺柞水縣東南部的社川河畔,轄區內山大溝深,林木蔥翠,流泉清澈,空氣純淨,氣候宜人,這裡文化源遠流長,嶺南建築風格獨特,古鎮周邊還有12座石壘古寨和26座廟宇,除古街外,還有百神洞地質景觀、紅豆杉自然保護區、營盤山、石步嶺闖王遺址等旅遊景點。在最繁榮的時期,每天有二百多家貨物在碼頭中轉。上世紀三十年代以後,隨著水運的枯縮和公路交通的改善,鳳凰鎮逐漸失去了昔日的作用,在大山深處安靜下來。[2]

  柞水鳳凰古鎮歷史

  清朝順治初年,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處水運交通發達的優勢,來鳳凰鎮經商並安居下來。清道光年間因鳳凰嘴至西安的騾馬道闢就,水運至此而後通過水運發往湖北等地,商旅往來多雲集於鳳凰嘴,此地形成固定的集市。在嘉慶年間鳳鎮街廣建街房門面,廣招商客和手藝人,疏通湯***峪***谷***城***騾馬驛道,金錢河水路航運,開通商流、人流、物流,新建街房百餘間,商業一時繁榮之極,有“小上海”之稱。在清末民國初年,商埠字號、店鋪錢莊遍佈滿街,形成了32個大的商號。鳳凰鎮成為秦嶺以南、連線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重要商貿集鎮。北方的山貨土特產經馬幫和人馱轉至此,再經水路南下;而江南的絲綢、大米又經水路在此下碼頭,而後從旱路翻越秦嶺送入關中。後來隨著水運的枯縮和公路交通的改善,鳳凰鎮逐漸失去了昔日的作用。儘管如此,在鳳凰鎮和周邊地方,依然保留著許多老作坊和老手藝,如造紙坊、鐵匠鋪、絲織店等,當地人的生活中還依稀保留著古老的痕跡。鳳凰鎮的古建築普遍建於明清,歷經幾百年的歷史,至今儲存完好。專案以四合院為主、古建築大體沿襲徽派建築風格,較具地方特點。2002年12月列入省級第四批“古建築群居民”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