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油畫圖片

  佛教是四大宗教之一,是從印度傳來我國,佛教的油畫看起來美美噠,今天跟著小編一起見識一下佛教的油畫吧。

  欣賞

  1

  2

  3

  4

  5

  佛教的故事

  故事一:

  《大智度論》裡面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是關於一個貧窮的畫師。

  畫師在另外一個國家工作了十二年,賺到三十兩金子。賺到這麼多錢後,就帶回國準備過年。回到家鄉的時候,路過了一間寺院,發現有五百位僧人在那裡修行,威儀非常好,也非常精進。畫師當下生起恭敬之心,便想做供養。他到客堂詢問:“我想供一堂齋,需要多少錢?”知客師回答說:“供一堂齋要三十金。”畫師一想:我正好有三十金。就把錢全部拿出來供了一堂齋。供完齋之後,他感到非常歡喜:哎呀,我今天做了一件大善事。

  當他帶著愉快的心情回到家的時候,不知道麻煩正在等著他。

  他的妻子問:“你出去工作了十二年,賺到了錢沒有啊?”

  他說:“賺到啦。”

  “賺到多少錢啊?”

  “賺了三十兩金子。”

  妻子說:“那好,拿來吧。”

  但這時候畫師已經拿不出錢來了啊,他就坦白:“我把金子都種進福田裡面去了。”將自己供齋的事情說了。

  妻子一聽,勃然大怒,斥責道:“你的頭腦是不是有問題啊!工作十二年賺來的錢,不用來養活妻兒,卻拿去給別人供齋,你頭腦不正常。”畫師的妻子用繩子把他綁起來,送去了官府,想讓官府來論罪懲罰他。押到官府後,他的妻子控訴說:“他作為人夫和人父,在外工作十二年,賺了錢,卻一分錢都不拿回來,全在外面給花掉了。”

  審案的官員開始一聽,也覺得很憤怒:你這人是怎麼回事?家小都不養的!把驚堂木一拍,就要懲罰他。這時,窮畫師趕緊辯白:“我一直很窮,這麼做,是想擺脫貧窮。今生之所以窮,就是因為宿世沒做過佈施。碰到那些修行人,是個種福田的好機會,所以就趕緊佈施錢財。”堂上官員正好是一位學佛的優婆塞,聽了畫師一席話,覺得此人此舉也很可貴。因為貧窮佈施難啊,一個窮畫師能把辛苦了十二年賺的這麼一點錢全都佈施出去,相當不簡單啊!官員深受感動,趕緊過去,親手解開畫師身上的繩索,並把自己所穿的好衣服給他披上。之後,不但把自己的馬,甚至連一個田莊也都贈送給了他。

  你看,窮畫師能以真誠心供養三寶,現世就得到很大的回報。這只是花報,將來的果報則是生到天道。所以,雖然貧窮的人最難佈施,但只要肯佈施,就會有好的果報。而富貴人去佈施,自身的富貴會更綿長。大家一定要明白“種善因得善果”這個道理,佈施要及時。

  故事二:

  悉達多太子捨棄王位,出家修行,行腳來到摩竭陀國首都王舍城時,由於他的相貌與風度既高雅又莊嚴,吸引了許多民眾圍繞瞻仰。當時國王頻婆娑羅王正在宮殿高處俯覽城市景緻,看到許多民眾對一位年輕的沙門恭敬禮拜,感到非常好奇,於是,派遣侍衛把他請過來。

  太子走到國王面前,國王見到他那殊勝的相貌,打從內心生起敬重之念,他知道眼前這位年輕人,一定不是泛泛之輩。

  國王向他說:「我看你不是平常之人,應有一番大作為才對。你是不是能放棄修行,幫助我治理國事?我會給你很高的職位,給你許多兵卒。」

  太子搖搖頭,面帶笑容地說:「我的志向不在於世俗的富貴,也不在於領兵掌政。」國王說:「如果這樣你還不滿意,那我讓你擔任元帥,協助我保衛國家。」太子仍然安詳地說:「我已厭離世俗之事,我要追尋豐富的心靈寶藏。」

  國王又說:「要不然這樣吧!我給你一半的國土,我們一起來掌政。」太子說:「我既已捨棄原有的國土出家修行,怎會貪戀這些呢?」國王覺得很奇怪,問道:「你從那裡來呢?」

  太子說:「在雪山南麓一帶,有一個富足安樂的國家,國王的族姓是『釋迦』,我就是釋迦族的太子。為了探討人生最超然、最珍貴的心靈領土,我捨棄了一切,所以,我不希望在此受到高位的束縛!」

  國王聽了訝異地說:「噢!原來你是釋迦族的太子!為了出家修行而捨棄王位,實在令人欽佩!我們在此約定,如果你修行有成,千萬別忘了回來度我!祝福你!」

  悉達多太子成佛後,果真依約來度化頻婆娑羅王,後來頻婆娑羅王成為佛教的大護法。

  ※※※

  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悉達多太子為了追求真理而捨去一切;而頻婆娑羅王為了愛才,也願意舍半國之地。可見,能捨的人,才是大福大慧之人。

  當我們「舍」的時候,我們的心念是朝向那裡呢?是朝著福利人群的方向?或者是朝著私愛的方向?若是為服務人群而舍,就是快樂自在之道;若是有所求,為名利財色而舍,就是煩惱之源。這一切都是從心而起,心懷大愛才能自在輕安,請大家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