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道的作文素材3篇

  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關於茶道的作文素材,一起來看看。

  關於茶道的作文素材1

  人淡如茶

  平時養成喝茶的習慣,茶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還在糾結於茶道是什麼東東的時候,我想茶道已經把你跟喝茶的樂趣變成一種跟自己鬥爭的過程。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請大家注意,茶道是道家的化身,我們如果受困於茶道的玄妙的概念而對喝茶產生敬畏感是大可不必的,喝茶就像吃飯,當吃也變成研究吃相和人生有關的時候,才是倉廩實而知禮節從物質文明上升到精神文明的時代,當茶從藥用的概念,再到喝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成為茶道是一部分的追求的結果,而不是每個喝茶人的必需品。研究吃相跟人生的關係的人,我不知道是否吃相好了,就可以象鯉魚跳龍門,而一輩子把喝茶成為自己精神愉悅的一部分的人最起碼可以享受一人一己在享受內心的豐富。我很喜歡唐代盧仝的七碗茶詩:“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喝到這個境界是真正的茶人,茶道是否重要,待我們自己慢慢的品味!再看盧仝的這首詩的前半部分: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文章閱讀網: ***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全部是寫喝茶與人生、與名利無關的事情,只是喝茶在喝茶,茶的外觀美,喝茶的環境,喝茶人的怡然自得。“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我常常腦海中浮現這四句詩,讓我對喝茶的認識就是為了喝茶而喝茶。如果沒有把喝茶當成一種習慣,就不會有七碗茶詩了!

  可是喝茶詩人的境界畢竟不是我碌碌無為之輩,我想我們喝茶就是喝茶的時候,他卻發出感嘆和對受苦的老百姓改善生活的期待:“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改善黎民百姓物質生活,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在喝茶之餘寫一點文字,讓自己的精神稍微對和自己一樣迷茫的人生裡有幾朵漣漪,不至於到了喝茶就會想到不會喝的境地,能勤於內省,是淡名薄利之始,而求成淡薄者,往往飲茶。試想,靜坐品茗時,意無所繫,心是泰然,看茶葉水中醒轉,如醒己身,潔與淨,淡與雅,心中的這方清明透亮無逐利處,不必精心刻意求索,只是看茶,也就忘乎所以,也就油然而生。是以諸般名利糾葛心起,不妨一杯淡茶***,想必人淡如茶。

  關於茶道的作文素材2

  再論茶道

  老朽一生無它嗜好。

  看見賭博就躲,一來囊中羞澀,二來祖訓難違。

  煙自然不沾。

  年輕的時候,氣血方剛,喝酒控制不住自己,有那麼一次,酒醉口出狂言,自比酒仙。

  酒後愧疚良久,再也不敢多喝。

  唯喜喝茶。

  身居茅屋,一杯苦茶,把人世間的煩惱全部拋到九霄雲外。

  神仙般自飲自樂。

  清淡也好,苦澀也罷,喝茶立刻就有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感覺。

  清香之氣,陶冶情操,世俗疲憊的心靈得以安慰。

  在茶碗裡,翻滾的是天然的情趣。

  古人品茶,獨坐書房,泡一壺淡茶,伴一卷詩書,去消磨孤寂的日子。

  我常常一個人一壺淡茶,無限思念,都在氤氳升騰的茶香裡泛起思想的浪花,變成扭扭曲曲的文字,在稿紙上記錄著自己的喜怒哀樂。

  日子和生命,被淡淡濃濃的茶水滋潤得豐富多彩。

  記得幼年,河套地區三年自然災害,人們糠菜半年糧,可是飲茶的習慣不減。

  那黝黑髮亮的川字牌老磚茶,放入大鐵鍋中熬,幾經翻滾,茶湯暗紅,晶瑩透亮。泡一把炒米,加一點酥油,那就是絕世佳品。

  喊朋呼鄰,幾十口人圍坐在一起,每人幾碗下肚,一天不吃飯也不餓。

  品茶時,覺得自己離藍天草原很近很近,鄉親們的感情越喝越深。

  能聽見藍天百靈鳥在歌唱,能聽見草原駿馬在奔騰,能聽見山泉的燦燦流水聲,能聽見脈搏的跳動。

  我如今愛喝茶,隨心性。

  兒女們見我有此愛好,各種品牌茶都有。

  但是,我只能夠說是喝茶,不敢稱品茶。

  喝得多了,慢慢體味茶的清香。

  一小口茶,先在舌間流淌,再滿口入喉,餘香透入肺腑,茶香滿室。

  看杯中的茶由濃變淡,就像人世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

  看清了,看淡了,我們還有什麼放不下呀。

  人生如茶,令你回味無窮。

  平平常常做人,老老實實做事,社會舞臺很大,但屬於我們的生活空間有限。

  珍惜眼前,活好現在。

  普通人,粗茶淡飯更養人。貪錢戀權,錦衣玉食,一旦變故,苦不堪言。

  物慾橫流的如今,不攀比,難得糊塗。

  閒來無事,喝點茶,保持清醒。

  關於茶道的作文素材3

  茶與道

  茶,喝的人可著實不少,但能品味的人卻實在不多。道,說的人可多如牛毛,但能領悟的人卻少之又少。然而,茶道絕不是曲高和寡,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反倒是貼近生活,惠及大眾的!茶道的雅俗共賞,便如蘇軾所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中國人與茶的情結,早已深入靈魂,化入骨髓。故老相傳,神農氏日嘗百草,遇七十二毒,皆飲茶而解。故事的真假,我們暫且不論,也不需深究。但是能夠和中華民族始祖扯上淵源,甚至能被中國人神話的話,由此可見,茶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了!

  茶道貴簡

  只需一個素杯,放上幾片茶葉,然後注入沸騰的開水。看著茶葉如魚蝦遨遊,茶水如碧玉晶瑩。正是“時有蟹目濺,乍見魚鱗起”。剎那間,滿屋子清香四溢,令人沁透心脾。那一股股熱氣裊裊上升,彷彿飄衣舞帶的少女。要是在這時,你閉上眼睛冥思,竟也覺得身輕如霧,意欲乘風歸去。

  朋友!請切記,喝茶的最忌是一口而盡,似鯨吞牛飲一般。不僅看相有傷大雅,也難以品味茶的神髓。它就彷彿牛嚼牡丹,食而不知其味也。

  假如,你坐在一張小藤椅上,最好是在一個梧桐樹旁,小抿一口,讓汁液在喉嚨裡流淌,甘香在你腦海中回味。之後,隨著茶杯見底,茶水也由淡轉濃,愈發味醇韻雅。待到飲畢之後,頓時覺得神清氣爽,一洗頹氣。*** 文章閱讀網: ***

  在這神奇的過程中,不必有種類繁多的茶具,也無需價值不菲的名茶,更不要高貴清幽的雅室,只需你慢慢靜下心來,細細地的品味。當然還需要對飲的茶友,但是並非附庸風雅的茶友。正如佛家所言,不倚外物,不假形式。茶在口裡品,道從心中求。古人說大道至簡,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茶道中和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庸之道,始出孔子之言,歷來為諸賢鴻臚所稱道。它的要旨在於凡事知止,過猶不及也。而茶,便是中庸之道最好的詮釋!

  泡茶時,茶葉不可放置過多,否則便會反失本味。聞茶時,茶香不可過濃,不然便會烈而不純。看茶時,茶水不可過深,否則便無清亮之色。飲茶時,水不可過熱,不然便會燙舌炙口。

  茶苦中藏甘,澀中有醇。香氣若有若無,甘甜且濃且淡,方是茶之上品。茶可提神,卻不使人亢奮;不似烈酒那般,令人酩酊大醉。茶可安神,卻不讓人迷糊,不似安眠藥物,令人酣睡不起。

  茶道起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尋覓萬里皆不在,而又無處不在。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讓人無法抗拒它的自然之美。猶如“媚眼隨羞合丹脣逐笑分”,讓人窮追不捨它的無限魅力。

  我平生沒有什麼癖好,唯獨喜愛飲茶,寫了這麼久,也累了,不知不覺中,我又捧起了茶杯,淺嘗慢飲。一口熱騰騰的香茶,似乎又讓我體會了“天地與我為一,萬物與我並生”的妙境。在茶與道的漫漫長路,我猶如萬里黃沙中苦行僧,猶如無邊汪洋裡的獨行客,在矢志不渝的追尋,在循序漸進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