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培訓總結
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紮根於中國文化之中,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茶文化學習體會
中國茶的發源地,是茶的故鄉,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國家。 茶道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宜興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常與茶及與茶有關的事物有所接觸,然而對於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所知寥寥,一直以來我將茶文化當成茶與茶壺的簡單結合,這次通過江大MBA胡老師的教導及示範,雖然只有兩次課的時間,但仍讓我收穫良多,在學習茶道、品嚐香茗的同時也提升了自我修養。
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
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範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範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古代眾多的茶道專著,儘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飲技藝上卻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切外部表現形式都是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鮮香甘醇”,絕非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國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須清洗潔淨;***二***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鬆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講求水沸適度。***四***要求使用名貴優質茶具,並規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於茶湯香氣充分升揚。
紫砂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飲茶的一種使用器具,又是具有實用性的藝術品,因茶而興。隨著茶藝興起,品茗玩紫砂之人日增,沒有一把上好的紫砂壺,再配上絕好的茶葉,這一切就都缺乏了底蘊和信服度。這是文人雅士對茶文化和紫砂壺文化的理解。愛茶者與賞茶之士可在把玩紫砂壺之間,細品那幽幽茶香,感受那份靜謐愜意。紫砂壺是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正是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脫俗”,加上宜興紫砂壺具有“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的實用優勢,一躍成為飲茶 的主要用具,而集壺藝、詩詞、書畫、篆刻於一體的紫砂壺文化也就成為了茶文化的一種標誌。
中國茶道是修身養性,追尋自我之道。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途徑。如何從小小的茶壺中去體悟宇宙的奧祕?如何從淡淡的茶湯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動中明心見性?如何通過茶道的修習來澡雪精神,鍛鍊人格,超越自我?
答案只有一個——靜。中國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一個空靈虛靜的心境,當茶的清香靜靜地浸潤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你的心靈便在虛靜中顯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虛靜昇華淨化,你將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涵玄會,達到“天人和一”的“天樂”境界。在茶道中,靜與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來,無論是羽士還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歸地把“靜”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大道。因為靜則明,靜則虛,靜可虛懷若谷,靜課內斂含藏,靜可洞察明激,體道入微。可以說:“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是由儒、佛、道三教精神及其影響組成。茶文化在三教精神共同影響與作用下,走向成熟。茶禪一味講的就是佛教禪宗之明心見性與茶道的清靜平和的意境是息息相通的。佛門大事都有隆重的茶儀,他們把茶作為普渡眾生、明心見性的甘露。儒家認為茗茶體驗與中庸之道相吻合。認為飲茶可使人自省,可養廉修德,進而追求“天人合一”的儒家理想境界。茶性平和自然,與崇尚清淨無為的道家思想相吻合。茶對於重視養生之道的道家來說也是一種修煉方法。正是茶的品性,使得三教得以在茶文化的範疇內達到前所未有的調和與平衡。
我認為茶道不單單是一種烹茶技術,更是一種修身養心的方式。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煉心性。如朱熹所說“正心誠意修身”,在品味茶的香醇同時,尋找人生樂趣,體會人生哲理,提升個人思想境界。茶與中國人相伴幾千年,茶的自然屬性,促使人們在茗飲過程中,順應自然,進入精神和藝術的境界,進而追求物我兩忘的無上化境,這也許是中國茶道的最高境界。
篇三:茶文化的學習心得體
茶文化賞析學習心得
會
與茶有關的學習心得體會
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紮根於中國文化之中,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茶文化是以茶道***即德***為核心內容的,同時它也體現出定力、孝心、感恩心和孝敬心等等。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們學習茶文化不僅要學習茶知識,更要學習其中的蘊含的高深
人生之道
茶的韻味,是由心的味道決定的,所以佛家常講“茶禪一味”。禪意太深,但弄茶時,專注於安處自在的深處,常常帶我走入青燈古寺的寧靜。
我經常會在嫋嫋的茶香中,聞到自己內心的孤獨,喜悅,但更多的是篤定。無論在都市的喧鬧中,還是在空谷幽靜的山野,那杯盞之間發出的清脆,有如鍾罄之聲,讓人洗盡鉛華。
在這一學期的選修課中學習了茶文化,於是也試著去品嚐。儘管苦澀繞於舌間,情境的愜意與美好,卻牽著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說飲茶時,茶的品質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飲人的心境,是決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學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師的教導是真誠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實的,陪著自己慢慢的品,淺淺的嘗,心事說盡,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盡顯人生百態。
如今,學會了這份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讓我摸清了這個難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雖然各據一方,倒真地體會
到一點點物是人非的人生況味,但那份情懷,卻如這茶香,在心的最深處,揮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於任何情境下,都擁有一份不被打擾的心情;於任何因緣中,保持最真摯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中國是中國茶的故鄉,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曆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中國何時開始飲茶,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這個說法是最普遍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因為《茶經》的權威性是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
茶葉在中國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還有許多的功能。據現代科學證實,茶葉中含有蛋白質、脂肪、茶多酚、咖啡鹼和十多種維生素等各種成分多達350多種,富有營養,能調節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藥理作用。茶葉被發現就是從藥用開始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個傳說是眾所周知的,從而證明茶有解毒的功能《神農本草》 雲: “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本草綱目》中更系統地總結了茶的藥理作用,書中說:“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上升散,又兼解酒之功能也。” 另外茶葉能降低血壓防治動脈粥樣化等等。茶的保健作用也是很早就被動人們發現的。喝茶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去痰、除煩、去膩、消炎解毒等功效。
另外,古代的文人騷客都通過品茶感受飲茶的情趣,陶冶性情,以茶為內容吟詩作作賦,留下了不少名詞不達意佳句。
其次茶葉的好壞還需要評審。茶葉的審評中要數紅、綠茶的品質審評最嚴格和最有難度了。紅綠茶的審評主要包括:外形、嫩度、淨度、勻度、色澤這五點,其中,在審評的過程中,要步步嚴謹,不能有一絲的疏忽。而其它的茶葉審評則依照香氣、滋味、水色和葉底等來一一審評,過程也是要嚴謹,不能有一絲的疏忽。
在茶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茶道
所謂的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 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漢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而且,在我我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茶文化是以茶道為核心的,德貫穿於茶文化的始終。關於這個德,我是比較有感觸的,尤其是在現在的這個社會裡,
特別需要道德來衡量我們的所作所為。其實,早在兩千年以前,我們的”聖人“孔子就提出了倫理道德,非常重視道德在社會中的作用,強調統治者要為政以德,臣要忠君,還有其他的平民百姓全部都要按照這標準來做。雖然以前的倫理道德束縛了人們的思維發展,儘管它有著種種弊端,但毫無疑問是維繫民族團結、統一和中國得以延續的重要原因。沒有這倫理道德的束縛,也許中國早已經像其他的文明古國一樣,消失在歷史的潮流中了。相對於古代,縱觀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道德已經被人們摒棄了,人們的道德已經跌到了最低點,可謂碩果僅存了。
我們現在經常聽到的什麼“大學生宿舍投毒”事件,無一不在挑戰著我們的道德底線。通過這些事件,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的道德缺失。當然,這些事件多多少少也喚起了一些人對道德的呼喚,重新倡導我們幾千年前古人所早已經領悟的道德,但裡面的糟粕是需要摒棄的。但願我們是社會真的可以喚起道德這面旗子,否則,一個國家是很難強大並延續下去的。 我個人對道德是十分推崇的,在日常的生活也嚴格遵守一些基本道德。雖然有時在別人眼中有些另類,但我依然堅持,不求影響別人,但求心中無過。讓我感到非常幸運的事,我周圍的人都是比較有德行的,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感染著我。他們都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就是創造快樂,別人快樂自己
也快樂。
德行不僅是茶文化的核心,也應該是我們人生的核心,遵守德行就走上了一條成功之路。 在學習茶文化的過程中,除了德,還有定和靜是很有感悟的。在我的理解中,定和靜雖然有著字面上的差別,但大體上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定中有靜,靜中必有定,兩者是可割離的,必須連在一起。 我十分贊同 “定能生慧”這四個字,這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可以領悟到的。定,我自己是把它理解為心定,內心平靜並堅定。只要能做到這一點,那一切問題就能引刃而解了,但往往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卻寥寥無幾,特別是在現在這個充滿浮躁的社會中,能定下來更顯得可貴了。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浮躁的人,定下來一直是我所追求的,但也是很難做到的,但學習了茶文化後,特別是看我們上課時那種淡定,真的讓我感悟良多,特別是在上課時,我覺得我無法不定下來,因為上課時的那種氣氛感染了
我,使我能夠定下來,即使有時不是很認真去聽課,但老師常說的:能兩節課安靜地 坐下來,就是一種定了,一種不小的成功了。 在其他的課堂上,每當我想起老師說的話,也能很快地靜下來,在定下來的那一刻,聽課效果已不重要了,因為重要的已經做到了,還有什麼比靜下來更難呢?“定能生慧”說得一點也不錯,這也許是一種境界,一種人生的最大境界!! 茶文化的精髓還有孝、恭敬心、謙卑等很多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啟發和教育意義的東西,只有慢慢地深入體會,才能領悟其中的奧祕。
2
與茶有關的學習心得體會
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紮根於中國文化之中,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茶文化是以茶道***即德***為核心內容的,同時它也體現出定力、孝心、感恩心和孝敬心等等。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們學習茶文化不僅要學習茶知識,更要學習其中的蘊含的高深
人生之道
茶的韻味,是由心的味道決定的,所以佛家常講“茶禪一味”。禪意太深,但弄茶時,專注於安處自在的深處,常常帶我走入青燈古寺的寧靜。
我經常會在嫋嫋的茶香中,聞到自己內心的孤獨,喜悅,但更多的是篤定。無論在都市的喧鬧中,還是在空谷幽靜山野,那杯盞之間發出的清脆,有如鍾罄之聲,讓人洗盡鉛華。
在這一學期的選修課中學習了茶文化,於是也試著去品嚐。儘管苦澀繞於舌間,情境的愜意與美好,卻牽著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說飲茶時,茶的品質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飲人的心境,是決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學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師的教導是真誠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實的,陪著自己慢慢的品,淺淺的嘗,心事說盡,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盡顯人生百態。
如今,學會了這份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讓我摸清了這個難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雖然各據一方,倒真地體會
到一點點物是人非的人生況味,但那份情懷,卻如這茶香,在心的最深處,揮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於任何情境下,都擁有一份不被打擾的心情;於任何因緣中,保持最真摯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中國是中國茶的故鄉,也是
中國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曆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中國何時開始飲茶,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這個說法是最普遍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因為《茶經》的權威性是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
茶葉在中國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還有許多的功能。據現代科學證實,茶葉中含有蛋白質、脂肪、茶多酚、咖啡鹼和
十多種維生素等各種成分多達350多種,富有營養,能調節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藥理作用。茶葉被發現就是從藥用開始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個傳說是眾所周知的,從而證明茶有解毒的功能《神農本草》 雲: “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本草綱目》中更系統地總結了茶的藥理作用,書中說:“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上升散,
又兼解酒之功能也。” 另外茶葉能降低血壓防治動脈粥樣化等等。
茶的保健作用也是很早就被動人們發現的。喝茶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去痰、除煩、去膩、消炎解毒等功效。
另外,古代的文人騷客都通過品茶感受飲茶的情趣,陶冶性情,以茶為內容吟詩作作賦,留下了不少名詞不達意佳句。
其次茶葉的好壞還需要評審。茶葉的審評中要數紅、綠茶的品質審評最嚴格和最有難度了。紅綠茶的審評主要包括:外形、嫩度、淨度、勻度、色澤這五點,其中,在審評的過程中,要步步嚴謹,不能有一絲的疏忽。而其它的茶葉審評則依照香氣、滋味、水色和葉底等來一一審評,過程也是要嚴謹,不能有一絲的疏忽。
在茶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茶道
所謂的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 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漢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而且,在我
我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
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茶文化是以茶道為核心的,德貫穿於茶文化的始終。關於這個德,我是比較有感觸的,尤其是在現在的這個社會裡,
特別需要道德來衡量我們的所作所為。其實,早在兩千年以前,我們的”聖人“孔子就提出了倫理道德,非常重視道德在社會中的作用,強調統治者要為政以德,臣要忠君,還有其他的平民百姓全部都要按照這標準來做。雖然以前的倫理道德束縛了人們的思維發展,儘管它有著種種弊端,但毫無疑問是維繫民族團結、統一和中國得以延續的重要原
因。沒有這倫理道德的束縛,也許中國早已經像其他的文明古國一樣,消失在歷史的潮流中了。
相對於古代,縱觀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道德已經被人們摒棄了,人們的道德已經跌到了最低點,可謂碩果僅存了。
我們現在經常聽到的什麼“大學生宿舍投毒”事件,無一不在挑戰著我們的道德底線。通過這些事件,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的道德缺失。當然,這些事件多多少少也喚起了一些人對道德的呼喚,重新倡導我們幾千年前古人所早已經領悟的道德,但裡面的糟粕是需要摒棄的。但願我們是社會真的可以喚起道德這面旗子,否則,一個國家是很難強大並延續下去的。 我個人對道德是十分推崇的,在日常的生活也嚴格遵守一些基本道德。雖然有時在別人眼中有些另類,但我依然堅持,不求影響別人,但求心中無過。讓我感到非常幸運的事,我周圍的人都是比較有德行的,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感染著我。他們都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就是創造快樂,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
3
茶文化課的感想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喝茶,只是對茶文化不是特別瞭解,所以在公選課的時候我選擇了《茶文化》這一課,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這門課,雖然課程不多,卻學會了不少茶文化的知識。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在我們中國按原料和採摘季節可以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按加工度可以分為初加工茶、精加工茶、在加工茶及深加工茶等;按加工時茶葉是否經過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程度可以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青茶***、紅茶。不同型別的茶葉的加工方式又不盡相同。如我們最熟悉的綠茶,是經過先讓鮮葉處理,水分散失,葉色由翠綠變暗綠,葉質變軟,葉片體積變小等物理性狀。然後是殺青,在經過揉捏乾燥等工序。而紅茶的加工卻是在綠茶加工的基礎上插入了發酵工序。黃茶、黑茶等的加工程式也是同種有異,異中有同。
學習《茶文化》這門課程,讓我學到的不僅僅是茶,還有禮。老師課前課後那真誠的鞠躬禮、坐姿、站姿等深深的影響了我,這禮彷彿彌合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鴻溝,表面了我們不是單方面的傳授知識,而是在做思想上的交流。老師的這份恭敬之心,使我學會了恭敬和謙卑。在此,我深深的感謝我的老師,能作為您的其中一名學生,能和您做思想上的交流,我倍感榮幸!
這門課真真切切地改變了我,讓我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走的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