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海關導遊詞五篇

  山海關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山海關已獲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地質公園、 中國長城文化之鄉、中國孟姜女文化之鄉、中國書法之鄉等稱號,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一***

  親愛的遊客,你們好!

  我是今天的導遊。歡迎來到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山海關是遠近聞名的萬里長城的起點,從公元1381年到現在已有625年的歷史了。天下第一關又稱鎮東樓,俗稱箭樓。其地處要隘,雄關緊扼要塞,成為華北通往東北的要衝,是山海關城的標誌性建築。說到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做孟姜女的人,美若天仙,很多人都喜歡她。有一次,她在後花園散步。走著走著發現一個人躲在樹後,這個人叫做萬喜良,是一個書生。

  她看萬喜良眉清目秀,非常喜歡他,便帶他到了父親的房間。她對父親說了她的想法,父親想了想就同意了。有一個地主非常喜歡孟姜女的美色後來聽人說她嫁給了萬喜良,非常生氣就對官兵說了萬喜良的壞話,官兵就把萬喜良抓了起來修長城,結果累死了。冬天,孟姜女拿做好的棉衣去找萬喜良,可怎麼也找不到他,最後才知道萬喜良死了。她來到長城下哭,把長城都哭倒了。最後她跳崖自盡變成了雕像。

  我們的旅行快要結束了,但我要提醒大家,要保護長城,不亂扔東西、不刻字,讓長城擁有以前的雄偉。

  好了,我們的旅行結束了!再見,希望大家能多來山海關。

  ***二***

  在我們面前的這方城池叫做瑞蓮閣公園,初建於民國14年***1925年***,是由邑人、臨榆縣參事會參事孫國鈞字蔭橋為首倡議集資興辦。“瑞蓮閣”的匾額,由當時的知縣常炳彝所題。現在的瑞蓮閣公園是1999年3月,經政府集資,根據《臨榆縣誌》的記載而重新修復的。修復後的瑞蓮閣公園,形成了以遼海咽喉橋為界,南湖、北湖4個水域。建成了垂柳軒、醉荷軒、麴院風荷、遊船碼頭等4個亭謝。

  天下第一關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1381年距今已經有620年曆史了明初建關時,這裡是朝鮮等國入貢和商旅往來的重要通道,平時城門大開供車馬人流通行,戰時緊閉固若金湯,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現在展現我們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關城樓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鎮東樓,俗稱箭樓。樓高13.7米,分上下兩層,地層西面為對開的紅漆木質大門,上層為木製的隔扇門窗,其餘的北東南三面為共開設68孔箭窗,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時開啟,是戰時射箭之用。它是坐東面西,其建築形式採用了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天下第一關的建築形式採用了九脊歇山式重簷頂,這種建築形式的等級較高,是僅次與皇宮和廟宇的建築格式。現在大家看,在天下第一關城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麼,我想大家都會說就是這塊天下第一關巨匾了,天下第一關匾長5.8米,寬1.55米,其中的一個一字就長1.09米,繁寫的關字右邊的一豎就長1.45米。您看著一字雖有一筆卻不顯單薄,關字右邊的一豎筆畫雖多卻不顯臃腫,五個大字安放合理,與這座建築渾然一體。

  大家仔細看這塊匾,有一大特點,有的朋友已經看出來了,此匾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書年月,不留姓名,這塊匾為何人所寫呢?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明朝宰相嚴嵩,有人說是餘一元,譚從簡,有人說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而根據當地的林榆縣誌記載:天下第一關匾傳為邑人肖顯所書,這裡的邑人就是指山海關當地人,這就為肖顯的寫匾提供了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並不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由山海關人楊寶清所篆刻的。原匾呢則為了防止風化掛在城樓內。一會我們就去等城樓,看原匾!好,現在給大家五分鐘照相時間,五分鐘後到我這集合,我們一起登城。

  大家看,在各個屋簷的羌機脊上,有許多形態各異的小獸,分別是騎鳳仙人為前導接著是:天馬、海馬、獅子和吼。當地的老百姓還給他們起了一些賦有傳奇色彩的名字。第一個是走投無路,接著是跟盯絆倒,第三個是東張西望,第四個是幫虎吃食,第五個是坐地分贓。傳說,走投無路的是古代的皇帝,大好的江山讓他搞的支離破碎,高高的脊頭代表皇帝的寶座,他站在上面,前走無路,後退不能,真是左右為難;跟盯拌倒的是緊隨皇帝的大臣,皇帝雖已無路可走,但臣子不忘舊情,雖倒也伴;東張西望是東瞧瞧西望望,見機行事;幫虎吃食一看到這種情況也緊隨其後,阿諛奉承;坐地分贓在石獸之末,幹什麼都沒有它的分,急的夠嗆,這真是各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倒黴的皇帝都走投無路,何況這些大臣呢。大家抬頭可以看到這群顯赫一時、高高在上的人物只好站在脊頭,飽受風吹雨淋,酷暑嚴寒,讓遊人注目了。這些異獸都是古代傳說中的瑞獸,他們不但有消災解禍的作用還是吉祥的象徵。但這種小獸也是有等級之分的皇宮和廟宇之上的小獸的數量是9到12個的,而衛所的等級比較低,是不允許超過六個的。

  我們腳下走過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原叫做馬道,是古代守城士兵騎馬上陣和巡視關內外的重要通道

  ***三***

  好現在隨我一起來看原匾,大家小心腳下門檻,大家要注意啊,遇見門檻要邁過,象徵走過人生的坎坎坷坷。

  現在我們看見的就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據說肖顯寫匾的時候,剛寫完的時候發現下字下面少寫了一個點,只寫成了一個T字,這時候皇帝派來的欽差已經過了石河了,這時大家都慌了起來。就在這時只見肖顯拿了一塊抹布,飽蘸墨汁用力的擲向那塊匾,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好了看完這塊匾,請大家和我看以一下我們面前的山海關復原圖。它描繪了山海關古代建築的全貌。山海關境內長城南起老龍頭,東到九門口,全長26公里,在這段長城上共分佈十座關隘,從南到北依次是:南海口關、南水關、山海關、北水關、旱門關、角山關、三道關、濫水關、寺兒峪關、九門口關***一片石關***,短短26公里長城之上就分著十大關隘,說明山海關的地理位置和軍事戰略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故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山海關城基本呈方型,它的最大特點是東西的城牆一身兼二職,既是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又是關城的東面城牆。山海關城有四個城門,東為鎮東門,南為望洋門,西為迎恩門,北為威遠門,四個城門規模相當,現在惟有東門即天下第一關城樓儲存最完整,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

  大家請回頭往東看,眼前的這個城圈叫甕城,原來四個城門之外均有甕城,現在只有眼前的甕城儲存完好。甕城的規模不大,但是有很重要的作用。1是對關城起保護作用。登臨其上可環視四野,士卒晝夜注視城外的動態,有警立即傳報,敵人入侵靠近,又可三面禦敵與牆外,即使敵人進入甕城,也可將關門設為二道防線。,以四城為堡壘制敵於翁中。2是從建築上看,城外甕城迴護,形成重城回守之勢,堅固、雄偉,充分表現了長城防禦工程的特色。

  車過旌駕橋,我們就進入了天柱山的南哨——三祖寺景區.三祖寺景區是天柱山人文景點最集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個文化精品景區。我們將在這裡感受到天柱山神祕的宗教文化和帝王文化,觀賞到具有歷代書法藝術長廊之稱的國家重點文保單位摩崖石刻群。

  甕城外圍是羅城,羅是羅列的意思,即城外套城。羅城的前方是威遠城,是山海關的前哨衛城。就在此處三百五十年前曾發生過關係改朝換代。

  天后宮的後面,有一座深入海中的華亭,亭亭玉立,八面來風,海風習習,波濤陣陣,我們去那裡休息片刻,領略一下海上的風光。

  朋友們,往兩邊一看我們就能感覺到海南真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小島,這裡有充足的陽光和豐沛的降水,除了種植水稻、橡膠之外,還有很多的水果:椰子、芒果、荔枝、龍眼、菠蘿、菠蘿蜜、榴蓮、桃楊、木瓜、香瓜、火龍果、人心果、雞蛋果等等等等,美不勝收,簡直就是“上帝的水果籃”!告訴大家,椰子一年四季都有,分青椰、紅椰、金椰、銀椰等品種,其中青椰最多最便宜,一般2-3塊錢一個,一個椰子可供2個人喝,太老椰子有點澀,太嫩椰子的口味淡,最好吃的是十八九歲的椰子。其它的水果現在正是上市季節,價格也不貴。

  好,遊客朋友們,山海關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援!

  嶺南園林的芳蹤倩影裹挾著悠遠幽長的古韻古風,幾可溯源到南越國與南漢小王朝。而歷史上構築於荔枝灣內的園林建築,規模就更為“大觀”了。如南漢王朝花園,“十里紅雲、八橋畫舫”的昌華苑,明代兵部右侍郎黃衷的晚景園等……到了清代,又相繼出現了廣州紳士丘熙的唐荔園***虯珠園***,蔡廷蕙的環翠園,以及清末民初的荔香園。而其中最為著名、在清代號稱為全市私園之冠的,則是廣州富商及文化名人潘仕成建於道光年間的“海上神山、仙人舊館”——海山仙館。它的名稱就因了館門上的這副對聯而得名。

  ***四***

  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景區位於山海關城南5公里處的渤海之濱,由寧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樓、南海口關、龍武營、海神廟等組成。萬里長城像一條巨龍,橫亙在華夏大地上,東端在山海關城南公里4處之插入海,猶如龍頭高昂,成為明長城東部起點,因此稱為老龍頭。

  老龍頭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唯一的一段海中長城。它建於明萬曆年間,由戚繼光修築。它選址科學、建築獨特,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千古奇觀”。歷經數百年的滄桑歲月,這座昔日海陸軍要塞,以其壯麗的風光、獨特的歷史地位,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和帝王將相來此觀海覽勝,留下了眾多詩篇佳話,成為舉世聞名的風景名勝地。

  天下第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建立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工作先進單位。“茫茫碣石東,此關自天作。粵惟中山王,經營始開拓!“天下第一關”為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這裡依山襟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

  關城建於公元1381年,由關城、甕城、羅城、翼城、哨城及星羅棋步的烽火臺、墩臺共同組成的一座科學、完整、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因其建置獨特,所以在明代萬里長城的眾多險關要隘中脫穎而出被譽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歷經風雨歲月洗禮的“天下第一關”,凝重而迷人,城樓上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無盡的往事。置身於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發現人們修築的座座名關,構建的是關隘,凝固的是歷史,同樣,長城凝結的是智慧,鑄就的是滄桑。

  孟姜女廟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河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文物遊覽勝地。在中國的歷史上,男性一直佔據著絕對重要的位置。而孟姜女卻是個例外,她的被景仰更多的是由於其堅貞不屈的性格、忠貞不渝的精神。在山海關城東4公里外的鳳凰山上,有一座小巧的孟姜女廟遠近馳名,綠樹掩映、紅牆素瓦,建築古樸、風格獨具。

  傳說中的孟姜女聰明伶俐、美麗異常,與範杞良悽美的愛情被世人傳頌。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姜女廟是長城文化衍生出的民間民俗文化的產物。始建於宋代以前,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主事張棟重修,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祭祀孟姜女的廟宇。

  長壽山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東倚長城,與遼寧省交界,西臨“北方小桂林”燕塞湖,南靠角山長城,北偎燕山峻嶺,東西跨越6.5公里,是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旅遊景區。

  景區佔地面積13.34平方公里,最高峰鸚鵡峰海拔657.1米。該區地貌起伏較大,多奇峰怪石。集山石、洞窟、瀑溪、中草藥植物為一體,以雕塑、書法、建築等藝術手法為表現形式。主要景觀還有:神醫石窟、壽字碑林、世外桃源、石門勝蹟、子母龜石、樵夫觀天、雄師昂首、雙送對峙、漩靨潭、懸崖飛瀑、仙人洞、瑞蓮捧日、柳蔭聽濤等景觀。

  角山景區位於山海關城北3公里,系燕山山脈,主峰海拔519米,與后角山南北對峙恰似龍首戴角,故名角山。山頂較平整,人稱“角山臺”。角山是萬里長城跨越的第一座高峰,又有“萬里長城第一山”之美稱。山上建有棲賢寺,是明清時期文人雅仕讀書消夏之所,被稱為山海關文化的搖籃。

  景區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集自然山地風光,長城建築精華與儒、釋、道教文化於一體,索道貫穿其間,可攬敵臺聳立,峰巒起伏,古寺幽深,氣象奇景。景區先後被國家林業部、地質部命名為“國家級森林、地質公園”,首批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秦皇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角山四季特點分明,春花、夏綠、秋風、冬雪。

  ***五***

  各位朋友們:你們好!我叫吳琳,是大家的導遊,今天我非常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我們的遊覽地點是山海關,山海關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山海關是萬里長城的末端,長城始於嘉峪關,終於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

  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很早就對它著了迷呢!進關第一,我們要跨過很高的門檻,你可別小看這門檻,它還有規矩呢,不是人人隨隨便便就可以跨過這門檻的:男士要用左腳跨,女士要用右腳跨,男左女右嘛!進去後,第一時間看見的就是一尊尊太歲爺的神像,前面還有一個太極盤,告訴大家吧!那個太極盤是富有靈氣的:人們要按照男左女右的道教規定,從太極盤的十二生肖一環中,找出自己的屬相,而後伸手輕輕的按順時針摸一圈,大家注意,僅僅一圈哦!摸完了,就再按順時針摸一圈太極圖案,沾沾福。

  以前的將軍出征前後會拜太歲爺,求上天保佑征程,讓將士平安迴歸。城牆也非常雄偉、壯觀,因為詳細地說需要一點兒時間,所以我就長話短說吧:矮矮的、平平的城牆,那就叫作“女兒牆”。另外一面高高的,凹凸不平的牆叫作“男兒牆”,男士就在男兒牆凹下去的地方向侵略者射出復仇的利箭。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它那如詩如畫的美姿,如仙如龍的軀體,橫跨中華大地,在世界上可以稱為是一枚獨一無二的文明之花!最後,希望大家能做一個文明的遊客,保護文物,人人有責,讓文物繼續保持以前的雄偉、壯觀吧!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