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的成功故事

  你們只看到她們冠軍的光環,可曾留意到他們背後努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張怡

  像很多初出茅廬的選手一樣,張怡寧的心氣很高,又特愛表現,一心想打精彩的球。對手越強,她打得越起勁,而面對不知名的選手,她喜歡先讓球,然後再慢慢扳回。她喜歡這種力挽狂瀾、後來居上的感覺,多酷呀!

  在2004年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團體賽中,中國隊先是以2∶0領先對手。張怡寧是第三個出場,她一心想打些漂亮的球,贏得更精彩,結果反而不斷失利,一場本沒有多大懸念的比賽,卻被張怡寧給打砸了。接著是奧運會預選賽,她也打得不好,結果被取消了已經獲得的悉尼奧運會參賽資格。

  一下子從世界亞軍的位置上跌到谷底,張怡寧感覺天都變成陰沉沉的了。苦悶彷徨之後,張怡寧靜下心來,認真回想自己打球走過的路:從小打球都很順,只憑感覺和興趣,過於注重形式,因此忽視了許多基本的東西。張怡寧下決心從頭開始,把自己當作一個新人,從正手、反手這樣的基本動作開始練起。那年年底去歐洲比賽,張怡寧一改過去的作風,對每場球都準備得細緻充分,哪怕對手只是一個歐洲青年賽的冠軍,她也嚴陣以待,利用一切機會去了解對手的情況。於是張怡寧一路過關斬將,直到殺入決賽和歐洲強手鮑羅斯相遇。苦戰五局,張怡寧贏得了最後的冠軍。國外的媒體也用“Cool”來評價這個面無表情的冠軍。

  酷,不是裝出來的;酷,更需要的是實力。

  張怡寧一直堅持寫訓練日記,從沒間斷過。至今為止,她一共寫了多少本日記,張怡寧自己也不記得了。每一次比賽前,她都在日記中仔細分析對手的特點,設想在形勢有利時該怎麼打,情況不利的時候該怎麼打,遇到突然的情況又該怎麼打。對一切都瞭然於胸,準備充分後,賽場上的張怡寧當然不會有什麼情緒波動了。

  2:鄧亞萍

  我出生的時候,父親鄧大鬆40歲,母親蔡荷珍36歲。父親性格很內向,不愛說話,屬於意志品質特別頑強、特別有韌勁兒的那種人,一輩子勤勤懇懇工作。母親性格外向,很要強。我的性格融合了他們兩人的特點。

  父親一生酷愛乒乓球,他年輕時是河南省隊的主力,拿過中南五省男子單打冠軍,退役後在河南省隊執教,曾任男隊主教練。

  從我兩歲多開始,父親常常把我放在他的自行車上,帶著我到工人俱樂部看他們打球。我從小打球特別認真,就是脾氣不好,不能輸球,一輸就急,拉住對手不放,非要和人家再打一場不可。因為這個急脾氣,我小時候沒少挨父親說。每次我輸了球,父親並不怨我,但他會不停地給我講,告訴我輸在哪兒了。我坐在自行車的後座上,他推著車,一路上不停地嘮叨。有時候進了家門,坐在飯桌前,他還在說。這時候媽媽就會提意見:“有什麼話吃完飯再說。”看我輸了球撅著嘴,媽媽就逗我:“瞧你撅著嘴,都能掛個油瓶了。”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遇到過很多困難。因為個頭矮,省隊不要我,這些情況父親都跟我說了,我明白他的意思:別人說你不行,你就要自己爭口氣,要加倍苦練才行,所以我從小就很乖,訓練特別能吃苦。1983年我進了鄭州市乒乓球隊,小隊員們經常去附近一家旱冰場玩,父親一直不允許我去,怕我受傷影響訓練。有一天我忍不往好奇心,和幾個小隊員偷偷跑去溜旱冰,父親到宿舍找我,看我不在,就找到了旱冰場。從小到大,我從來沒見父親發過那麼大的脾氣。在領我回隊的路上,他越說越生氣,照我的屁股踢了一腳,這是好脾氣的父親唯一一次打我。

  我 13歲那年獲得全國冠軍,第二年入選國家青年隊。到北京後,經常收到父親的來信,教育我要刻苦訓練,早出成績。等我拿了世界冠軍,他又告誡我:要謙虛謹慎,從零開始……他總是這麼教育我。97年我在一次國內比賽中輸了球,自己沒有太在意。過了很久以後,父親見到我時竟提到了那次比賽,很認真地說:“我對你那場球不滿意。”我當時挺驚訝,女兒都拿了十幾個世界冠軍了,父親對一國內比賽還是那麼看重。現在我才明白父親一直用高標準要求我,不管我拿了多少冠軍。

  在事業上,父親對我的影響和幫助很大,而母親則在生活上關心我、疼愛我。雖然我14歲就離開了家,我和父母還是挺親的。這些年比賽多、訓練忙,很少有時間回鄭州,每次回家都是來去匆匆,總覺愧對父母。96年10月份,我在北京買的住房裝修妥當後,就把父親接到北京住了半年,有時間就儘量多陪陪他們。父親身體不好,我自己開車載著他四處求醫問藥,為他做全面的身體檢查。

  現在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很多朋友都很關心我將找一個什麼樣的丈夫。我想,首先他要有我父親那樣的人品和脾氣,然後要有一定的文化層次;最近幾年要以支援我的事業為主,因為我現在既要完成清華大學的學業,還要訓練比賽。但是男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我希望他將來能在自己的工作領域裡有所成就。我挺羨慕我父母那樣的婚姻:平靜、和睦、穩定。

  3:伏明霞

  伏明霞, 這個中國的小明星, 像天邊一道絢麗彩霞, 11歲就照亮了天際, 成為億萬人矚目的世界冠軍; 14歲成為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跳水金牌得主, 4年後又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獲兩枚跳水金牌, 成為當今跳水界乃至整個體育界的走紅人物。

  小明霞7歲開始練跳水。她吃了不知多少苦, 流了不知多少淚。為了加強關節的柔韌性, 矯正孩子們的關節, 教練每天都讓小傢伙在各自房間裡練功。他們坐在小板凳上, 把雙腿平放在另一個小板凳上, 然後由教練或探望的家長幫忙, 坐在小傢伙的雙膝上。大人100多斤的重量, 一壓就是幾十分鐘, 孩子關節疼痛難熬的程度, 是可以想象出來的。小明霞疼得眼淚像決堤河水嘩嘩流個不止。她用小手使勁拍打著媽媽, 尖聲喊著: “到時間了吧?到時間了吧?”媽媽為了讓孩子成才, 真是鐵石心腸, 不為所動。小明霞儘管連聲哭叫求饒, 但第二個晚上, 她還是乖乖地坐在板凳上, 等著壓韌帶。這是一個多麼有毅力的孩子啊! 成功正是孕育在堅韌不拔的毅力之中。

  1987年, 小明霞被國家跳水隊教練於芬看中了。經過精心培養和嚴格的訓練, 小姑娘開始一步一步登上了世界冠軍的寶座。1990 年7月, 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友好運動會上, 徐益明教練果斷地把伏明霞推到疾風暴雨中考驗, 讓她參加了比賽。面對人高馬大的外國運動員, 伏明霞就像童話裡的小矮人。但小明霞猶如鶴立雞群, 技壓群芳, 終於奪得友好運動會女子10 米跳臺跳水金牌。中國小女孩一下子爆出了世界大賽的冷門。

  1991年1月4日, 在佩思世界錦標賽女子跳臺賽中, 伏明霞又贏得了這個專案的冠軍。從此, 伏明霞像九霄彩霞一般照亮天際。然而, 任重而道遠, 正如她在1992 年7 月26 日的日記中所寫: “今天預賽成績不錯, 我排在第一; 但那已經成為過去, 明天我要重新開始, 一輪一輪地拼。”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1992 年7 月27 日跳臺跳水決賽中, 伏明霞沉著穩健地一輪一輪拼到底, 戰勝了所有的對手, 為祖國贏得了又一枚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跳水的金牌。14歲的小明霞再次成為萬眾仰慕的世界級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