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玉的傳說故事有趣簡短的
玉是石頭的精華,佛道雅稱為大地舍利子,是具有祛邪避凶的靈石,在世界各地區受到廣泛歡迎的一個寶石的分類。下面小編介紹兩個關於玉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玉的傳說和故事: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邯鄲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覆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您根據什麼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麼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裡。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交。現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倖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他的要求。”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麼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負理虧的責任。”趙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願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王坐在章臺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歡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於是,藺相如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邯鄲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該。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麼?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現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裡接見我,禮節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後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快要撞擊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並召喚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裡到那裡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我才敢獻上和氏璧。”秦王估計這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裡。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打發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邯鄲城。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從小路到達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現在憑藉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侍從中有的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係。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讓他回邯鄲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於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送他回邯鄲去了。
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後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玉的傳說和故事:玉白菜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大理街上住著一對相依為命的貧苦母子.母親因為操勞過度而生的重病,兒子心疼母親,就到處去求醫問藥,結果地荒了,圈裡的牲畜跑了.家裡都快揭不開鍋了,可是母親的病卻一點也不見好.兒子急在心裡,夜裡愁的睡不著覺!有一天,好不容易合上眼睛,卻在夢裡見到一個白鬍子老頭!他指指城南,說:"你從中和峰腳下的那口龍井爬進去,井壁上有個洞,順著洞往裡走,拐十八個彎,就會看到由4條紅龍把守著的玉白菜.你向紅龍懇求一小片白菜葉,來救你母親吧!只要一小片就夠了,千萬不要貪心."兒子醒來後,知道是本地山神爺爺託夢幫助自己,便按著指點,找到了玉白菜!紅龍們可憐兒子一片赤誠的孝心,就答應了兒子的請求.兒子走到青翠欲滴的玉白菜跟前撕了一小片菜葉,滿懷欣喜的把它帶回家,放在母親的鼻子上給她聞了聞,母親的病頓時就好了.兒子又把玉白菜的葉子借給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用,從此以後,大家都沒病沒災,過上了勤勤勞勞,安安心心的日子.
後來,皇宮裡有一位大臣,聽說了這件事,便派手下的士兵搶走了玉白菜的葉子,這還不滿足,就把自己裝扮成貧苦的老百姓,爬進了紅龍井,對著紅龍假模假樣的哭訴,紅龍們受了騙,就讓他走上前去撕玉白菜,貪心的大臣,抱著玉白菜使勁一掰,想把整棵玉白菜都抱走,結果整個大理城都搖晃起來,地震了,紅龍們非常生氣,口裡噴出火來,把貪心的大臣活活燒死了!
玉的傳說和故事:血玉的傳說
血玉一種是指在西藏的雪域高原出產有一種紅色的玉石,叫貢覺瑪之歌,俗稱高原血玉,因其色彩殷紅而得名。這種石頭的記載極少,在史料中,只在吐蕃時代,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時的禮單中有過它的紀錄與介紹。”這種玉十分難得;傳說中的貢覺瑪是當惹雍湖的女神,她住在當惹雍湖心底四四方方的綠寶石宮殿裡,宮殿的四面牆有不同的顏色;紅色是歌唱.貢覺瑪之歌,也就是當惹雍女神歌唱的意思.
另一種血玉則讓人感到有一點恐怖,它指的不是單單那一種玉,而是指透了血進去的玉石,不管是翡翠,和闐,還是黃玉等諸類,只要是真的透了血的,就是血玉,血玉的形成,和屍體有關,當人落葬的時候,作為銜玉的玉器,被強行塞入人口,若人剛死,一口氣嚥下的當時玉被塞入,便會隨氣落入咽喉,進入血管密佈之中,久置千年,死血透漬,血絲直達玉心,便會形成華麗的血玉。這種東西往往落在骷髏的嚥下,是所有屍體玉塞中最寶貴的一個。按品質定價,少則幾千,多則達到百萬。於是偽商也用一種相似自然的手段來造血玉。將玉塞入狗嘴之中,再封其嘴,狗被活活噫死之後,屍骨埋入地下。幾十年後再掘,就可以得到血玉。當然,不管是人血還是狗血,都比較通靈***人的更好***,狗血玉有怨氣凝在此中,對佩戴者並沒好處。當代血玉之所以會那麼多,是因為用人工染色而得來的,這樣的玉,就不是血玉了,一點靈性也沒有了。 現在還有一種血玉是上等的新疆白玉,埋放在小羊的面板下, 讓血深透到玉里,幾年之後再取出來, 這一種玉是很貴的, 而且市面上也很少見。
無論是富有神祕色彩的高原血紅還是染了人或動物血的血玉,見過這種玉的人是很少的,我們更多的是在小說中讀到的關於血玉更為神祕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