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紀伯倫生平故事介紹
紀伯倫是著名的作家和詩人,那關於紀伯倫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紀伯倫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紀伯倫故事
提起紀伯倫故事,很多讀者都知道紀伯倫與瑪麗、梅婭兩位女子的柏拉圖式愛情故事。除去這段愛情經歷來說,紀伯倫故事還有很多,其中有一則故事便是講述紀伯倫成長。紀伯倫於1883年在黎巴嫩北部的貝什裡村出生。
紀伯倫的父母都是典型的普通百姓。紀伯倫在黎巴嫩生活時,恰好是黎巴嫩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時期。紀伯倫因不堪奧斯曼帝國對黎巴嫩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紀伯倫12歲時便跟隨母親前往美國波士頓生活。紀伯倫和母親並沒有充足的錢財,所以倆人一直在波士頓唐人街過著清貧的生活。
1898年,年僅15歲的紀伯倫回到祖國黎巴嫩上學。4年之後,紀伯倫再次回到美國生活。當他回到美國僅一年多的時間,紀伯倫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肺病奪走了紀伯倫妹妹的生命,此時紀伯倫的妹妹年僅14歲。
紀伯倫的妹妹臨死之前,想要見到父親和紀伯倫一面,但是這個願望還沒來得及實現,紀伯倫的妹妹便離開人世了。不久之後,紀伯倫同父異母的哥哥也病倒去世了,紀伯倫雖然和哥哥不是一母同胞,但是紀伯倫非常喜愛哥哥。
得知哥哥去世訊息之後,紀伯倫深受打擊。紀伯倫的母親在陸續失去兩個孩子的打擊之下也一病不起,隨後撒手人寰。這對紀伯倫來說,無疑是巨大地打擊。正是因為紀伯倫早年經歷了生死離別,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對文學創作的慾望。後來,紀伯倫對人生反覆無常的感慨,也在《先知》中展現了出來。
紀伯倫的愛情故事
紀伯倫的愛情十分悽美而動人。眾所周知,紀伯倫一生並沒有娶妻生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紀伯倫沒有感情經歷。相反,紀伯倫的愛情如同柏拉圖式的愛情,他和瑪麗、梅婭的愛情美好而動人。紀伯倫愛上的第一個女子名叫瑪麗,比紀伯倫大十歲。
當紀伯倫落魄時,瑪麗慷慨解囊地幫助了紀伯倫,為他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在瑪麗的幫助下,紀伯倫還前往巴黎學畫畫。等到紀伯倫從巴黎回到波士頓後,立馬就向瑪麗求了婚。
但是,瑪麗拒絕了紀伯倫,她認為紀伯倫是一位自由藝術者,他不該被婚姻和家庭所束縛。雖然倆人沒有在一起,但是瑪麗和紀伯倫依然保持著書信聯絡。根據資料記載,在保留至今的書信中,紀伯倫共給瑪麗寫了325封信,而瑪麗給紀伯倫寫了290封。
除此之外,紀伯倫的愛情還與一名叫梅婭的女子有關。1911年,紀伯倫出版了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不久之後,紀伯倫收到了一封來自阿拉伯的信件。這封信是梅婭寫的,她在信中表達出自己對紀伯倫的崇拜之情,並寫出自己對婚姻的看法。
於是,紀伯倫便和梅婭認識了。值得一提的是,梅婭是黎巴嫩著名的女作家,並且精通多門語言,是一位才華洋溢的女子。後來,紀伯倫和梅婭以書信的方式展開了聯絡,在漸漸交流過程中,紀伯倫愛上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女子。
詩人紀伯倫生平簡介
紀伯倫是世界上著名的作家和詩人,他的作品至今深受各地讀者的喜愛。關於紀伯倫簡介,很多書籍中都有提及,而通過紀伯倫簡介得知,紀伯倫生於1883年,卒於1931年,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紀伯倫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因此素有“黎巴嫩文壇驕子”和“藝術天才”的美譽。
1883年1月6日,紀伯倫在黎巴嫩北部的鄉卜舍裡出生,等到紀伯倫12歲時,他跟隨母親前往波士頓,時隔兩年之後,紀伯倫回到黎巴嫩。隨後,紀伯倫在貝魯特希克瑪學校學習法文和美術。紀伯倫在學校一面學習文化教育課程,一面利用課餘時間主辦《真理》雜誌。
紀伯倫因受西方文化教育的薰陶,所以當他回到國內之後,紀伯倫看到社會現狀,便有了激進的態度。1908年,紀伯倫時年25歲,他因發表《叛逆的靈魂》一文,而惹怒了政府當局。
第二年,紀伯倫遷往紐約,隨後紀伯倫在紐約開始了文學創作活動。此後,紀伯倫一直在紐約生活,直到他1931年離世。早年間,紀伯倫的創作主要是小說領域,從1920年起,紀伯倫創作重心主要由小說創作轉向了詩歌和散文創作。
1920年,紀伯倫發表了《先驅者》、隨後在1923年,發表了《先知》,隨後又陸續發表了《沙與沫》、《人之子耶穌》、《流浪者》等多部作品。紀伯倫在文學領域有突出的成就,因此他和泰戈爾、魯迅等文學家一樣,都是引領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