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猿人遺址簡介

  導讀:藍田猿人,是中國的直立人化石,1964年發現於陝西省藍田縣公王嶺,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屬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時代是更新世中期、舊石器時代早期。藍田人的生活年代,本來認為是距今約69萬年前到95萬年前,但是1987年重新測定後認為是距今約115萬年前到70萬年前。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藍田縣公王嶺,距西安約50公里,中國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屬古遺址類。藍田猿人是繼北京猿人之後,我國發現的最重要的人類化石。這一發現擴大了我國猿人的分佈範圍,豐富了人類物質文化紀錄,為研究人類起源提供了珍貴的科學資料。 藍田猿人遺址紀念館建在藍田縣公王嶺的山腰上,這是一座飛簷高翹,精緻玲瓏,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六角碑亭,亭內豎立著藍田猿人化石出土紀念碑,碑上雕刻藍田猿人的復原胸像,碑身下刻“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出土處”,背面有郭沫若題詞。


藍田人

  世界遺址簡介之藍田猿人遺址

  

  藍田猿人遺址,在藍田縣陳家窩村和公王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1963年9 月,在陳家窩村厚30米左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的頜骨,1964年5 月,又在公王嶺紅土底部的鈣質結核土中,發現一個不完整的中年女性頭骨。兩地相約30千米。老年女性下頜骨特點與北京猿人相似,但比北京猿人較為原始。中年女性頭骨帶有較多的原始性。

  經古地磁測定,陳家窩村猿人距今65-50萬年,。公王嶺猿人距今約115萬年。兩者發現在藍田,屬於亞洲人種,按國際科學記名慣例,定為直立人藍田亞種,通常中做藍田猿人或藍田人。

  藍田猿人的文化遺存,主要是打製的粗石器。這些石器多發現在與猿人遺骸出土地相近的紅土層中。共200餘件,其種類有刮消器、砍砸器、尖狀器和有使用痕跡的石片、石球等。尖狀器形狀和特徵很像是人類早期使用的萬能工具石斧。砍砸器是砍砸東西的用具,有大型盤狀多邊砍砸器,中小型互動打製的多邊砍砸器和小型砍砸器,中小型互動打製的多邊砍砸器和小型砍砸器等。刮削器多用石片或碎廠塊加工而成,有直刃、 凸刃、凹刃和復刃四種形式,是用來剝取獸皮和刮削木棍的用具。

  如果說古都西安是中華民族深厚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那麼毋庸置疑,藍田猿人遺址是古都西安最厚重的一個文化符號。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西安東南的藍田縣公王嶺和陳家窩一帶,離西安市區約50公里。在這裡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石製品、動物化石經測定,年代為75—115萬年左右,是中國長江以北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

  藍田猿人遺址因其年代古老和特殊的考古研究價值,擁有無數榮耀。曾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重大發現之一,陝西省20世紀十項重大事件之一,而最近國家文物局準備將藍田猿人遺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1979年在公王嶺建立藍田猿人遺址保管所,設立展室陳列文物,供科學研究和遊人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