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學習方法總結

  應對今年的高考,到底該怎樣全面的、系統的、並能根據個人特點進行復習呢?理科生又該如何提高學習效率?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高三理科學習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高三理科學習方法:理綜

  理綜在高考實施中雖為“一科”,但卻佔據了高考總分750分的40%,即300分,比具有相同考試時間***2.5小時***的語文學科高了一倍,所以。理綜發揮的好與差對高考成績尤顯重要———所謂“成也理綜,敗也理綜!”。因此,臨近高考,澄清幾個認識很必要!

  1.少啃難題,潛心梳理

  經過高三一年的複習,應該說題已經做得不少了,現在離高考只有約2周時間,不要再沉湎於各種“最新模擬練習”、“模擬試題”中———“題海”無邊,當收則收!一方面,考前啃難題,既耗費精力,又容易挫傷信心;另一方面,對近兩個月做過的模擬練習進行梳理,重新溫習曾經做錯過的題,較之啃難題更有針對性和高效性。

  2.把握題型,有備而待

  隨著高考命題的日漸科學化和規範化,近些年來,高考試題中逐漸形成了一批相對固定的試題型別,如理綜Ⅱ卷化學試題中的“化學實驗題”、“無機推斷題”、“化學計算題”、“有機合成與推斷題”等。可利用一點時間,對3、4、5三個月所做練習按上述題型進行總結、比較、歸納,從而能居高臨下,觀滿棋盤,形成對高考常見題型的清晰、明朗地認識。

  3.答題有序,揚長避短

  考期將至,時常有同學存在這樣的困惑:“考試時,理綜Ⅱ卷中理、化、生三科的答題時間如何分配?答題順序又如何?”!我認為,答題順序和答題時間都因人而異,但應把握一個原則,就是“揚長避短”!理綜Ⅱ卷共4 4 2=10個題,自然排序為“理→化→生”,對一個考生來說,理、化、生三科水平常常並不均衡,而且考生自己也心中有數,為追求“得分最大化”,考場上應先去完成平時最喜歡、最有把握的學科,尤其恰遇理綜試卷偏難、可能做不完時,這樣做才能不留遺憾!

  4.端正心態,輕鬆上場

  要正確評估自己。通過近三年的學習,尤其是通過高三總複習,自己的水平已趨於穩定。高考目標的確定也應切合實際,而不能好高騖遠;語、數、外、綜合四學科中,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劣勢是什麼,應心中有數,既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劣勢與別人的優勢做對比,搞得自己心灰意懶、喪失自信,也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優勢與別人的劣勢做對比,以致於盲目樂觀、驕傲懈怠。總之,在客觀評估自己的基礎上,有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考試態度,才可能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

  高三理科學習方法:英語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和漢語一樣,學習它需要大量地閱讀、大量地寫作、大量地聽力和口語訓練,將自己置身於一個英語的環境中,提高自己的聽、說、寫、讀能力,培養好語感。從總體上說,英語學習可以分為語音、詞彙、語法三大塊,他們互相聯絡、交織在一起。

  語音主要通過結合詞彙牢記一些普遍規律,平時練習中注意隨時記下那些特殊的不規則的發音,對基本詞彙能正確拼寫出國際音標,尤其是一些特別的母音和子音。

  詞彙,重點是課本詞彙,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擴充套件。記一個單詞,可想想這個單詞的其他各種形式,也可把發音規則相同或讀音有某種聯絡的一組單詞聯絡起來記憶。對單詞,尤其是動詞的掌握,應凡在句子中、課文中,以片語或句子為單位來記。

  語法要結合大量閱讀和習題來進行,尤其要熟讀課文和各種句型的例句,並儘可能地多背課文和例句,這樣應試就能觸類旁通,許多似曾相識的題都能迎刃而解。同時大量閱讀又能擴充詞彙量,訓練閱讀速度,適應高考需要。

  高三理科學習方法:語文

  一、精練試題

  以前曾有雜誌登了這樣一則資訊,說有某位權威人士拿語文高考試卷在四類人中同時進行了測試,這四類人是:雜誌編輯、主攻中文的大學教授、高二語文老師、高三學生。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成績最好的是高三學生。難道真地是大學教授、雜誌編輯的實際語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學生?我想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學生正經歷著題海戰術,熟能生巧了,而編輯和教授們沒有練過。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題海戰術這方法雖有點土,卻是不得不用的。

  否則,即使你有很高的語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大學教授、雜誌編輯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當然,練也不是盲目地大量地練,必須精挑細選,這方面的任務主要在我們老師,我們會挑選出一些合適的試題給我們學生做。作為學生,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多練練自己的薄弱環節,已經掌握的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了。

  二、求同思維

  想是語文的獨特之處,尤其適用於思考一些語文選擇題時。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模糊性的藝術,它不是那麼明晰和唯一。經歷過語文題海戰術的人都感覺到,有太多太多的選擇題你是可以得出與所謂標準答案不一樣的答案的。

  我們暫且不要去探討語文考試是否適合用選擇題這一形式。作為老師和學生,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去適應這一題型。我認為,我們能做的是求同思維,是儘可能地揣摩出題者的意圖。

  分析題目時,不要為自己的已被判為錯誤的答案找理由,因為你成心要找,在這樣的一門模糊性知識的學科中是一定可以找到的,但這樣的找到不但不能給你帶來收穫,也許讓你損失更大,你離出題者的思路會越來越遠。你要思考的是為什麼這一答案會是標準答案,它是怎麼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