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大戰共工的傳說是什麼

  顓頊是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是“五帝”之一,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顓頊大戰共工的傳說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顓頊大戰共工的傳說介紹

  據爺爺的爺爺的爺爺講,古時候,顓頊帝的轄區是非常的大,只要日月能照到的地方,都是顓頊帝的領地。

  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顓頊帝的大德智慧,使善者從之,卻使邪惡及無法無天的共工恨之,共工妒忌的簡直髮了狂,便糾集一些同樣無法無天且對顓頊帝不滿的壞神組建成一支軍隊,輕騎短刃,突襲京都內黃。

  顓頊帝聞變,泰然自若,命人點燃七十二座烽火臺,召來各地軍隊保衛京都內黃。大戰開始後,顓頊帝率軍將共工部眾從天上追逐到凡界,再從凡界廝殺到天上,幾個回合過去後,顓頊帝的部眾越殺越多,共工的部落被殺的人仰馬翻,幾乎全軍覆沒。

  共工輾轉逃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邊僅剩一十三騎。不周山的奇崛突兀,頂天立地,擋住了這夥賊寇的去路。這不周山是一根撐天的巨柱,是顓頊帝維持宇宙秩序的主要憑藉之一。這時,顓頊帝率軍從四面八方衝來,喊殺聲、勸降聲驚天動地,天羅地網已經布成。共工到死還想壞一把,不顧一切後果發洩怨恨,他向不周山撞去。在轟隆隆、潑喇喇的巨響聲中,那撐天拄地的不周山竟被他攔腰撞斷,橫塌下來。

  天柱折斷後,整個宇宙便隨之發生了大變動,西北的天穹失去撐持而向下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頂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在原來位置上再也站不住腳,身不由己的掙脫束縛,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日月星辰的執行路線。

  顓頊制定曆法的故事

  漢初的歷法基本上是沿用秦以來的顓頊歷。顓頊歷是一種古四分曆,以365 1/4日為迴歸年長度,29 499/950日為朔望月長度,十九年七閏。漢武帝時,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受命議造漢歷;最後,在18種改歷方案中選定了鄧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歷,稱太初曆。太初曆以365 385/1539日為迴歸年長度,29 43/81日為朔望月長度。

  西漢末年,劉歆修訂太初曆而更名為三統曆。

  《顓頊歷》完成於秦獻公十九年***前366年***。該歷以夏正十月為歲首,閏置於九月之後,以該年正月初一日剛好立春為節氣的計算起點。《顓頊歷》有兩大特點: 一是其時秦政權尚僻處於雍州,不與諸侯各國交往。

  諸侯自大,也以夷翟之邦視秦國,所以它實行的歷法,直到秦統一天下後才推行全國。但又漢行秦歷,才使《顓頊歷》一躍而奉為曆法“正統”。

  二其時古四分曆理論已非常成熟,所謂《顓頊歷》,只不過是月建有差,歷策卻仍是一個師傅下山的“疇人” 用古四分曆方法擬訂的。由於前367年夏曆十一月初一日干支為乙卯***年干支也是乙卯***,是用古四分曆推步而出,而《顓頊歷》歷家又稱之為“乙卯元”可知,《顓頊歷》不過是“古四分曆”或逕是《殷歷》的一支而已。關於此兩歷關係中的“正統”問題,實在是要與歷史的看法來個“否定之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