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晉之戰的發生經過是什麼

  陰晉之戰是秦國起兵50萬討伐魏國西河郡,被郡守吳起以少勝多擊敗秦軍的著名戰爭,那麼你瞭解五丈原之戰的發生經過是什麼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五丈原之戰的發生經過,希望能幫到你。

  陰晉之戰的發生經過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的陰晉之戰,魏國將領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 創造了步足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那麼陰晉之戰過程是怎樣的呢?如何實現以少勝多的呢?

  話說公元前3***,秦惠公破釜沉舟,傾國之兵50萬,進攻秦軍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鎮——陰晉。秦軍在陰晉城外佈下營壘。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秦軍用生在陰晉城外堆起了土山, 然後往城裡面射箭,或用鉤子鉤住城壁,兵卒攀緣而上,但都被魏軍一一破解,這真是場慘烈的消耗戰。

  魏武侯親自到前線犒勞將士,魏軍上下士氣高昂。吳起對魏武侯說:“我聽說人有短處有長處,士氣也有盛有衰。您不妨試派五萬名沒有立過功的人,讓我率領去抵擋秦軍,如果不勝,就會被諸侯譏笑,喪失權威於天下了。但這是不會發生的。所以我敢去嘗試。譬如現在有一個犯了死罪的盜賊,隱伏在荒郊曠野,派一千人去追捕他,沒有一個不瞻前顧後的。這是為什麼呢?是怕他突然跳出來傷害了自己。所以一個人拼命,足使千人畏懼。現在我這五萬人都像那個盜賊一樣,率領他們去征討敵人,敵人就很難抵擋了。”魏武侯採納了吳起的意見,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人為步兵,當然這5萬名士兵是魏武卒,是吳起考選的一支精銳部隊,魏武卒的人員選拔及其嚴格,是當時世界上步兵最為精銳和彪悍的軍隊。另外還增加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人,跟隨這5萬沒立過功的士兵一起抗秦。

  面對這次秦軍大規模進攻,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釋出命令說:諸吏士都要跟我一起去對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如果車兵不能繳獲敵人的戰車,騎兵不能俘獲敵人的戰馬,步兵不能俘獲敵人的步兵,即使打敗敵人,都不算有功。

  這群沒有功名的魏武卒下級兵士以一當十,奮勇殺敵。決戰日的夜晚,吳起的五萬魏軍突然迂迴到秦軍後面,而騎兵又開始在四周放起火來。烏雲蓋頂般黑壓壓的五十萬秦軍,五萬魏武卒全然不懼,秦軍讓戰車衝鋒,可迎接他們的是魏軍精銳的騎兵迎頭地痛擊,隨後魏軍戰車也如猛虎下山般全力出擊,騎兵則開始對秦軍步兵不斷實施包抄、分割,而此時魏武卒大軍也山呼海嘯般地壓上

  這一夜,陰晉之戰,秦軍50萬大軍被打得潰不成軍,魏國取得了戰爭勝利。吳起奉行窮寇莫追的思想,所以並沒有對潰敗的秦軍進行追擊, 歷史上也沒有記載此次魏國大敗秦軍的戰役究竟殺了多少人。

  這就是陰晉之戰的過程。

  陰晉之戰使用的計謀

  陰晉之戰,著名的軍事家吳起時任魏國將領以五萬兵力大敗秦軍五十萬大軍,其間必有緣故,那魏國究竟用了什麼計謀呢?

  陰晉之戰使用的計謀包括:穩紮穩打的戰略;避敵正面,迂迴後方、兩面夾擊、戰前激勵等戰術.

  一場戰爭的勝利與否,取決於多種因素,進攻和防守謀略,經濟力量對比、外交關係的好壞等等都有關係。而在這場戰爭開始之前,魏國就已經佔了先機。

  首先,當時的魏國明修政治、發展生產、充實軍備,魏武侯為人開明,任用賢士,魏國內部政治穩定,陰晉之戰時,魏國的綜合實力在當時諸侯中可以說是最強的。

  其次,陰晉之戰爆發之前,魏國將領吳起為河西郡守經營河西十幾年了。這就是“穩紮穩打”的戰略,佔領一地,在此築城,又佔領一地,又築城。如此這般,在陰晉之戰爆發之前,魏國已經盡佔河西之地,搶佔了地利優勢,再者吳起經營有方,河西之地已經成為魏國進攻秦國的有利之地。秦國重奪河西之地相當困難。這一戰略在戰機成熟時,可消弱對方的人力優勢,事半功倍。戰國時代,地利優勢往往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

  再者,吳起制定的繞開秦軍的正面進攻,魏國主力向其守備薄弱的後方迂迴突襲,再與陰晉城邑的魏國守軍配合,對秦軍實行兩面夾擊。出其不意的戰略突襲,採用的是“以迂為直,前後夾擊”的戰術,直擊敵人最虛弱的後方,出其不意,使敵人變被動,倉促應戰,再與陰晉城邑的魏國守軍配合夾擊。勝局鎖定。

  另外,吳起組成的“魏武卒”軍團同於普通的步兵,是精銳的部隊,能手執一支長矛、身上揹著五十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12石之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總重約五十餘斤,連續急行軍***半日內***一百里還能立即投入激戰的士兵,其戰鬥力非秦國普通士兵可以比。這樣的士兵可以以一當十,迅速擊敗敵人

  還有,吳起的“賞罰分明”、“戰前激勵”等治軍之術為其“迂迴後方,兩面夾擊”戰術的安排實施創造了前提。吳起治軍賞罰分明: 每有慶功宴會,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銀、銅等貴重餐具,豬、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貴重餐具適當減少;無功者坐後排,不得用貴重餐具。宴會結束後,還要在大門外論功賞賜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屬。對死難將士家屬,每年都派使者慰問,賞賜他們的父母,以示不忘。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釋出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這樣,秦軍一進攻河西,魏軍立即有數萬士兵不待命令而自動穿戴甲冑,要求作戰,他們爭先想報效祖國,奮勇殺敵。吳起通過激勵方法極大地提高了魏軍的士氣,顯著地增強了戰鬥力,能夠取勝是理所當然。

  魏軍可以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不得不說是吳起精妙謀略、用兵如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