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改革開放散文_描寫改革開放散文

  經過二十八年的艱苦奮鬥,中國人民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在改革開放30週年的時刻,我們和世界一道,見證了奧運的光榮與夢想。。下面是有歌頌改革開放散文,歡迎參閱。

  歌頌改革開放散文:祖國改革開放30週年

  雖然我是個中學生,沒有親眼目睹三十年前的景象,但我已經通過書本、電視、電影、學校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講述,感受到了改革開放30年的變化。

  時間流逝,不知不覺,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街上熱鬧非凡,公路上車水馬龍,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中國曆經千辛萬苦,終於走上了繁榮富強、世界文明之路。

  以前,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供應嚴重匱乏,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且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大家都穿著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冬天連一雙襪子都沒有,更談不上吃好穿好上學校。改革開放後,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思想的解放,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裝或時裝,服飾成為了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改革開放以前,食物非常單調,人們的營養嚴重不足,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改革開放後,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概念也漸漸深入人心。改革開放前,人們的居住條件較差。改革開放後,不僅人均居住面積大,而且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也有明顯的改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交通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的增長都很快。

  這些變化,都與改革開放離不開的。我們的祖國日益富強起來,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澳門迴歸,在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罕見雪災和汶川地震面前,中華兒女們團結一心,擊敗了種種困難。隨著科技的不斷提高,神舟六號、神舟七號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帶著中國人盼望已久的心願升上了天空,同時也向外國人證明了:我們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有首詩歌說得好:三十年過去了,現在我坐在歲月的這一頭,細數著春天的身影和腳步;三十年過去了,我坐到歲月的那一頭,看見眾多的夢想,正在地平線上一一實現……”是啊!三十年過去了,我們迎來了多少個春天;三十年過去了,多少個夢想,一一實現了.....

  三十年間的種種變化讓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經歷的只是千千萬萬國人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來之不易。改革開放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幸福,讓我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奮鬥,相信祖國還會越來越富強,人民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歌頌改革開放散文:改革開放中國鉅變

  幾十年一晃而過,轉眼間,改革開放三十年在繁榮富強中轉瞬即逝。回首人們感慨萬千的改革歲月,一股股暖流湧入心田。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代替了往日崎嶇不平的鄉間小路;聳入雲霄的摩天大樓代替了往日搖搖欲墜的破磚瓦房;出口成章的談吐代替了往日斷斷續續的思路……人民的生活奔小康,科技水平震驚國際,保衛和平永不打戰,旅遊景點客戶擁擠……中國這條東方巨龍,沉睡百年驀然而起,震驚世界,屹立東方。

  回望以前的農村,渴求知識的孩子們只能睜著水潤晶瑩的大眼睛在早已破舊不堪、歷經風吹日晒的茅草棚裡如痴如醉地讀那僅有的一本半舊的課本。不僅如此,通往“學校”的是一條曲折蜿蜒的泥濘小路,經過風雨的數次洗禮早已“面目全非”……孩子們腳上穿的是用藤枝編織的簡易草鞋,身上套的是打滿補丁的破布爛麻,黝黑的而有力的雙臂上疤痕清晰可見,頭髮亂糟糟的,臉兒“黃澄澄”的,指甲黑漆漆的……

  展望現在的農村,“破舊”一詞已成為過去。聳立著的樓屋,光鮮體面的衣物,溫文爾雅的舉止……無不顯示著改革開放的偉大業績,無不顯示出改革開放的巨大收穫!現在,同樣有著水潤晶瑩大眼睛的孩子們已端端正正的坐在亮亮堂堂的教室裡,朗朗的讀書聲縈繞耳際,一本又一本包裝新穎的課外讀物驕傲的矗立著,散發出奪目的光環,一圈又一圈的向外擴散……誰能料想現在中國的翻天覆地?恐怕只有那些親身經歷過的人了。

  皺紋滿布臉間的爺爺說:“中國以前窮啊!俺這一代人那時候就從不知道豬肉是個什麼味兒!餓的沒法兒了,就吃地瓜葉兒,吃樹皮。有一家因為孩子多,餓死、病死了兩三個……咱家以前賣過豆腐,每次都是天不亮就出去,在大街上站一天、餓一天再回家吃點地瓜乾兒……”爺爺用那雙枯樹枝一樣的手抹了抹亮晶晶的眼淚,哽咽著繼續說:“當時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便了,還是餓啊!哪像現在,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孩子啊,你可要珍惜啊,過去的辛酸你不知道,那可真是地獄生活哪!”爺爺意味深長的我一眼,緩緩的說:“多虧周的改革開放,你看現在,人們的日子都過得紅紅火火的,哪還有一點兒吃不飽穿不暖的樣子?你也要好好學習啊,不能愧對了黨和周,知道麼?”

  皺紋滿布臉間的爺爺說:“中國以前窮啊!俺這一代人那時候就從不知道豬肉是個什麼味兒!餓的沒法兒了,就吃地瓜葉兒,吃樹皮。有一家因為孩子多,餓死、病死了兩三個……咱家以前賣過豆腐,每次都是天不亮就出去,在大街上站一天、餓一天再回家吃點地瓜乾兒……”爺爺用那雙枯樹枝一樣的手抹了抹亮晶晶的眼淚,哽咽著繼續說:“當時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便了,還是餓啊!哪像現在,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孩子啊,你可要珍惜啊,過去的辛酸你不知道,那可真是地獄生活哪!”爺爺意味深長的我一眼,緩緩的說:“多虧周的改革開放,你看現在,人們的日子都過得紅紅火火的,哪還有一點兒吃不飽穿不暖的樣子?你也要好好學習啊,不能愧對了黨和周,知道麼?”

  細細想想:現在的我們,正是豆蔻年華,人生的春天,又有如此好的學習條件、物質條件、生活條件,不為生計所累,不為家庭奔波,只要安心的學習,健康的發展,就會擁有燦爛的明天!

       歌頌改革開放散文:家鄉鉅變

  2008年,對於中國來講,是一個五味雜陳、忽喜忽悲的複雜年份,喜的是1978年改革開放之風緩緩吹過了三十年,喜的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終於落戶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國;悲的是年初南方的一場特大暴雪冰凍了全中國人民熱迎2008年這個有著吉祥數字,代表吉祥含義的快樂年,悲的是當我們尚未從暴風雪帶來的悲痛中緩過神來,“五·一二”四川8.0級大地震瞬間將家園盡毀,將親人永隔。

  暫時擱置不堪回憶,算起來,離開邵武已經整整八年了。此時坐於福建南端海濱小城家中,感受端陽後第一場暴烈陽光帶來的熾熱,吹著四季不分明的朗朗海風,“閩北、邵武”兩個詞輕易地勾起心裡最沉最重的點點回憶。

  1993年:建市十週年,全市歡慶,遍地成歡樂海洋。

  1993年,我十一歲,就讀於邵武實驗小學四年級。清楚地記得,那個有著燦爛陽光的暑期,我在實小水泥操場上腰鼓隊的操練中度過。四年級4班,是當時實小的實驗班、重點班,整個班級不僅學習好、品德好,其他方面也是爭先恐後的優秀。入選建市十週年,歡慶腰鼓隊隊員之一,對我而言,對同學們而言是最最驕傲的事情。一個多月的汗水疲累訓練,帶來了整隻腰鼓隊越來越熟練的排練效果。訓練最終完畢,當我們走在全市人民歡呼雀躍,舉市歡慶“邵武建市十週年”的隊伍中,鞭炮聲歡天喜地地此起彼伏,焰火花五彩繽紛地騰空小城,八一路、五一九路很快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當我帶著熱情的鞭炮在校服上展示的“傑作”,惴惴不安地回到家之後,發現八一橋頭的家中吸引了好多好多親戚朋友,個個喜氣洋洋,媽媽沒顧上校服的小孔洞,急急把我趕到陽臺,天啊!對面熙春山上各式各樣、燦爛奪目的煙花忽明忽暗地照亮每個人的臉。夜晚的熙春山上綻放的璀璨禮花把歡慶的喜悅推向高潮,那一刻,每個人的臉上都閃爍著異樣的興奮,煙花的光亮對映在每個人的臉上。

  那一刻,邵武,你真的很美!

  1998年:百年未遇的大洪災,沖垮了家園,卻衝不垮我們重建家園的決心。

  九八,一個很吉利的數字,九八,卻不是一個吉利的年份。那個夏天,一場五十年未遇的洪災淹沒了邵武這個山清水秀的明媚小鎮。98年,是我們的中考年,急需一場考試證明我們即將升學成為高中生,卻不得不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洪災將中考生生延遲。為考試苦苦備戰的初三生,在這個六月裡,每日穿著高筒雨靴,淌著漫過八一大橋,日漸湧到市中心,進入市一中操場各個角落的渾濁洪水,穿梭於教室和家裡。天災無情人有情,學校鑑於安全考慮,在洶湧洪水抵達教室之前,強行停課,果斷安排,離開學校的所有學生,以“一個家長帶走一個學生”、“簽名登記”的形式又快又好地保證了學生的安全。

  一中那天的大門史無前例地開啟了一扇小門,只允許一個人通過。黑壓壓的學生家長被鐵門攔在校外,焦急的目光深刻地落在經歷過這場洪災的每一個人心裡。然而當時的做法,還是得到了所有家長和學生的認同、理解。

  家園被沖垮,但希望仍在,信心依存。得到政府及時妥善安置的受災群眾,很快住進了臨時安頓房,捐款也紛紛從全國各地而來,家人朋友相互鼓勵,互相幫忙,重建家園。邵武市政府也在四次洪峰到來之時,臨危不亂,安全轉移了5468名群眾,並及時這場措手不及的洪災中得到啟發,在城鄉防洪堤建設投入達1個億,建成標準防洪堤總長27公里。現在標準防洪堤已達57公里,城區全部處於防洪堤的保護之下。

  2008年:今日邵武,今日刮目相看的青山綠水小城。

  印象邵武·超市:2003年,“興福興”大賣場以5000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入住邵武。五一九路繁華地段的“百貨大樓”永遠成為一頁泛黃的歷史。踏上興福興緩緩而上的電梯上,望著周圍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的商品應接不暇,節假日各種各樣的打折活動,讓我們的購物慾瞬間倍增。

  印象邵武·房產:華榮豪苑、米蘭大廈、城南新天地、天潤國際花園,樓盤遍地生花,高層電梯房帶來了開闊視野,送來了頂級享受。站在封頂的大樓下,抬頭仰望,高樓拔地而起,聳入雲天,若是能在自己的家鄉入住高層,該是怎樣的一種美妙?

  印象邵武·旅遊:和平古鎮,旅遊文化的興起。“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 “邵武第一古鎮”、“邵武千年文化的集萃”美譽環繞的和平古鎮,無論怎麼看都是這座山清水秀、美麗小城的典型代表。

  印象邵武·夜景工程:色彩逼真的夜景,動靜結合的霓虹,從華光路與五一九路的交叉路口一直綿延至八一大橋,繽紛炫彩、深淺交錯,邵武夜景向市民提供了一場完美的視覺盛宴。

  從1978年到2008年,改革開放整整走過了三十年。中國每天都悄不知聲地發生著細微的變化,儘管疼痛與快樂並存,儘管挫折與希望同在,但中國始終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著她民族本色的一面。法制制度越來越健全,新聞媒體越來越透明,社會保險、教育教學、醫療衛生都不斷地從一次又一次的陣痛中完善起來。大城市在變化,中小城市也在變化。邵武,這個山清水秀的明麗小鎮,正在以它的“天時、地利、人和”,一顯自我風采。新路修建,樓盤崛起,每一年回去都有新的驚喜;節源開流、倡導環保,新的理念思想不斷被人們接受。三十年變遷不是用簡單的字句可以表達,三十年起落需要一定經歷的人才能體會。

  用質樸的心感受家鄉的變化,用簡單的話表達內心的感受。作為三十萬分之一的邵武人,謹願:我們的家鄉,明天更輝煌!


看過歌頌改革開放散文的人還:

1.描寫改革開放散文

2.歌頌改革開放散文

3.歌頌改革開放三十週年散文

4.歌頌家鄉變化的散文

5.歌頌工人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