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為什麼輸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納粹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首先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德國因為巴爾幹戰役耽誤了五週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鬥,從而直接扭轉了二戰的戰局。

  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捱打,節節敗退。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闢,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

  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人設直接崩塌。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

  八、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覆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乾了身上的血。

  再來看一下德國比較顯著的失誤:

  1 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德軍的失誤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頓河以東約60公里處,是蘇聯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水陸交通的中轉站。也是來自高加索的石油轉運站和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當時德軍的設想是:奪取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切斷伏爾加河的交通命脈,奪取巴庫油田,烏克蘭的小麥和頓吧斯的煤。再向東北迂迴包抄莫斯科,南出波斯彎與日本會師印度洋。按照德軍的要求,德軍最高統帥部擬定了1942年夏季南方作戰計劃,代號“勃勞”。

  其主要內容是:戰役由博克元帥發動***但在其攻下沃羅涅日後,被撤職***,利斯特A集團軍群以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為左翼,魯夫第17集團軍為右翼,分別從哈爾可夫南面和塔甘羅格北面向東和東南方向進攻,佔領頓河下游的羅斯托夫,向高加索進軍;博克B集團軍群以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和魏克斯第2集團軍為左翼,保盧斯第6集團軍為右翼,分別從庫爾斯克南面和哈爾可夫北面向東和東南方向突擊,佔領頓河上游的沃羅涅日,向斯大林格勒前進。但在此時德軍和他的高官們卻犯了一個關鍵性錯誤:在繼續行軍高加索的同時,再向斯大林格勒進攻,這樣使得原本已是兵力沒有富餘的德軍進一步分散了兵力***如同當年分兵同時進攻烏克蘭和列寧格勒一般***犯了兵家之大忌。

  2北非戰局對歐洲戰場的影響

  1942年1月下旬,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從布魯加港開始了進攻,2月佔領班加西並控制了整個昔蘭尼加。6月突破英軍加查拉防線,並攻佔託布魯克,迫使守軍投降。7月追擊馬特魯之潰軍,越過埃及邊境,直逼英軍北非最後一道防線——阿拉曼防線。隆美爾“非洲軍團”的之所以取得勝利,關鍵在於凱塞林第二航空兵團癱瘓了英國馬耳他島空軍基地,獲得北非戰場的戰略和戰術制空權,並對地面戰鬥實施了火力支援,以及保障了地中海航線的暢通,使得隆美爾“非洲軍團”作戰物質得到及時補充。***“大力神”計劃***

  而當美國在5月初決定將用於中國遠征軍的地面裝備和作戰飛機緊急調往北非後,形勢立刻發生逆轉,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相持階段,英軍馬耳他島的空軍基地重新活躍,英國空軍迅速掌握了北非戰場的戰略和戰術制空權,幾乎完全切斷了軸心國地中海航線,使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得不到裝備和燃料的補充。在8月最後一個星期裡,英軍獲得50萬噸補給品,而德意軍隊只獲得1萬噸補給品。在坐以待斃的前景威脅下,隆美爾被迫同英軍在阿拉曼一線展開決戰。喪失制空權和燃料短缺的“非洲軍團”在決定北非命運的阿拉曼和哈勒法戰鬥中豈有不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