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法爾加海戰的戰前準備怎麼樣

  特拉法爾加海戰前後持續5小時,由於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蘭西聯合艦隊遭受決定性打擊。此戰之後,法國海軍一蹶不振,拿破崙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特拉法爾加海戰的戰前準備

  英方封鎖法方海軍港口

  宣戰之後,英國海軍部長聖·芬森特立即命令封鎖主要的法國海軍港口。霍雷肖·納爾遜負責地中海方面的指揮;凱茲勳爵監視北海和多佛爾海峽;康華里思封鎖布勒斯特。為了趕在歐洲大陸封建國家聯合向法國進攻之前戰勝英國,拿破崙開始了上臺後的最緊張的、規模最大的對英戰爭準備。他在法國西部海岸布倫港建立了龐大的軍營,幾萬工人集中在那裡,夜以繼日地建造新軍艦、運輸船、駁船以及橫渡英吉利海峽所需的一切。這裡還集結著準備在英國登陸的幾萬大軍,“只要有三天大霧,我就可以成為倫敦、英國議會和英格蘭銀行的主人。”拿破崙這樣自信地說著。到1805年,法國已有戰列艦103艘、巡洋艦55艘。

  拿破崙登陸計劃被嘲笑

  拿破崙的登陸計劃一度遭到英國人的嘲笑,英國人認為這不過是拿破崙故意擺出的一種唬人的架勢,可一直到了1803年底,特別是1804年初,英國人再也不敢嘲笑拿破崙的登陸計劃了。英國政府不斷收到有關拿破崙大規模擴軍備戰的令人膽寒的訊息,英國人有點驚慌失措了。既然拿破崙在1798年能夠率領一支強大的艦隊和軍隊繞過在整個地中海上追趕他的英國海軍,並能順利地在埃及登陸,那麼這個人實際上也可以利用在地中海上罕見的而在英吉利海峽很常見的濃霧成功地渡過英吉利海峽,在英國海岸登陸。英國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恐慌,開始了總動員,59萬人應徵入伍,預備役軍艦全部轉入現役,使現役戰艦達到240艘,巡洋艦317艘。

  拿破崙加冕稱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英國以大量英鎊開路,聯絡奧匈帝國和俄國,籌劃組織第三次反法聯盟。荷蘭和西班牙則站在了法國一邊,並將自己的海軍交給拿破崙指揮。這使拿破崙手中的海軍兵力有所加強。但由於英國海軍強有力的封鎖,三國艦隊分別被困守在各自的港口裡,發揮不了作用。為了扭轉這一不利的戰略態勢,拿破崙制定了一個調虎離山的計劃,讓駐守土倫的分艦隊在維爾納夫的率領下突破封鎖,前往西印度群島,同時,由米西賽指揮的羅什福爾分艦隊也應突破英軍封鎖,前往西印度群島。兩隻艦隊在馬提尼克會合,然後再對這一帶的英國殖民地進行騷擾,誘使英軍派兵救援以便減輕被封鎖的法國和西班牙的其它分艦隊的壓力。一旦英國上鉤,他們的艦隊即應返航駛往英吉利海峽,為渡海登陸作戰掃清道路。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英國漏洞百出的勝利

  就英軍取得的戰果而言,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納爾遜的採用的戰術顯然遠非完美,而新近研究成果則表明,英國艦隊的戰鬥過程甚至可說相當糟糕。納爾遜的勝利更多是仰仗敵人無可救藥的低能,而不是能征善戰的皇家海軍。

  英軍的表現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埃克塞特大學歷史學教授邁克爾·達菲***Michael Duffy***認為,最嚴重的問題是許多戰艦沒能及時投入戰鬥。

  無論是事先發布的攻擊計劃,還是臨場變陣後的攻擊態勢,納爾遜都要求所有戰艦儘早參戰。這既是為了取得決定性戰果,也是為了防止友艦遭到圍攻。但這一情況並未發生。

  依照邁克爾·達菲的考證,在科林伍德的縱隊裡,旗艦“皇家君權”號在12:00左右開始射擊,他身後的前7艘戰艦在隨後的20分鐘內投入戰鬥。但從“波呂斐摩斯”號到“挑戰”號的5艘戰艦卻是在開戰的60-75分鐘後才逐漸開火,而最末的“防禦”號與“親王”號甚至在2、3個小時後才開始戰鬥。

  納爾遜分隊的情況也相去不遠。旗艦“勝利”號在12:20開火,其後的5艘戰艦在15分鐘內就投入戰鬥。但其餘戰艦要到旗艦參戰的50分鐘後才首次開火,縱隊最末的“米諾陶”號與“斯巴達人”號則要到2個多小時後才開始向敵艦射擊。

  也就是說,在英軍開始作戰、旗艦突入敵陣的頭一個小時裡,只有15艘英國戰列艦投入了戰鬥,近半數戰艦在這個關鍵時刻無所作為。前半支艦隊陷入敵人的圍攻,承受了英方絕大部分傷亡。他們在缺乏支援的情況下硬生生打垮兵力佔優的敵人,為納爾遜贏得了勝利。

  如果說其餘英艦沒能及時參戰是由於納爾遜沒能事先重組艦隊,英軍的另一個嚴重缺陷就只能歸咎於各位艦長了。達菲教授認為,當日的許多戰艦違反了納爾遜“近距離交戰”的命令。

  近距離交戰是納爾遜戰術的核心,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取得決定性戰果。他曾命令巡航艦“傳令給所有戰列艦艦長,如果無法用既定的攻擊方法立即加入戰鬥,便選擇他們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迅速近距離與一艘敵艦接舷”。在突入敵陣前夕,納爾遜再次打出了“在更近距離上與敵人交戰”的訊號旗。

  但他的艦長們卻違反了他的意願。

  “俄裡翁”號艦長科德林頓在致妻子的信中說,除卻自己的戰艦,所有英艦都沒能抵禦在敵軍炮轟中回擊的誘惑,在遙遠的距離上開火射擊。英艦的遠端射擊讓後續艦隻投入近戰的行動構成了極大的阻礙。科德林頓回憶,友軍的火力網使他難以選擇最近的航路去接近目標。遠端射擊遲滯了後續戰艦投入戰鬥的行動,無法投入近戰的英艦又只能向遠方開火,跟著前方的戰艦緩緩前進。甚至有13艘英國戰列艦,始終都沒有投入近距離攻擊。

  然而在科德林頓等人的私人信件之外,所有的問題都被掩蓋了下來。

  戰鬥之後,海軍部沒有進行任何官方質詢,更沒有把不稱職的軍官拖上軍事法庭——在納爾遜陣亡後接掌艦隊的科林伍德向上級和公眾宣稱“所有人的表現都令人欽佩”,隱瞞了所有負面訊息。

  科林伍德的行動並不難理解。他曾在理查德·豪麾下參加1794年光榮的六月一日海戰,親眼目睹了豪在戰後的追責是怎樣讓整個軍官團四分五裂、陷入漫長的相互攻擊。他也曾參加了1797年聖文森特海戰,儘管只有一部分戰艦投入了戰鬥,主帥約翰·傑維斯仍然表彰了全體人員,維護了艦隊的團結和士氣。

  更關鍵的是,科林伍德是納爾遜相識三十多年的密友。他清楚地知道,一旦海軍部開始追責,英國戰艦沒能及時參戰的情況勢必會牽扯出納爾遜臨場變陣、匆忙進攻的所有問題。出於對逝去摯友的忠誠,科林伍德選擇保全納爾遜的名譽。他小心謹慎地埋藏了真相,將這場錯漏百出的海戰塑造成了一場完美勝利。

  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兩軍作戰計劃

  特拉法爾加海戰在海戰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在此戰中吃了敗仗。一場戰爭的輸贏其實有許多關聯因素,其中就包括兩軍主帥制定的作戰計劃。

  9月2日拂曉,納爾遜正在倫敦一小溪邊散步,巡洋艦“歐亞拉斯”號的艦長布萊克伍德給他帶來了一個訊息,說維爾納夫已經進入加的斯。於是納爾遜的短假遂告結束。9月15日,他乘他的旗艦“勝利”號揚帆出海。9月28日,他與柯林伍德的艦隊會合在一起,並接管了全部艦隊的指揮權。9月29日,正好是納爾遜的47歲生日,他宴請了他的艦長們,並把他自己考慮已久的作戰計劃解釋給他們聽。

  英方納爾遜的計劃

  納爾遜的計劃是:把全部艦隊分成二支隊,另以一支作預備隊。一隊由他親自率領突擊敵艦隊中央,切斷其前後聯絡,打亂敵人隊形,使其首尾不能相應;另外一支由柯林伍德率領攻擊敵人後衛;預備隊在發現敵人的旗艦後,才發起進攻,一舉打亂其指揮機關,迫使敵艦陷入混亂狀態,最後逐個殲滅被分割的敵軍軍艦。同時,他還給予艦長們在攻擊方式上享有極大自主權,只要求他們充分發揮勇猛頑強,積極主動,敢於近戰的精神。聽完這個計劃,艦長們極為振奮,異口同聲的說:“它是真新奇、真特殊和真簡單……只要我們抓住他們,就一定會成功!”他們把這種戰術稱為“納爾遜祕訣”。1805年10月9日,納爾遜正式下達了作戰命令。

  法方維爾納夫的計劃

  在加的斯的維爾納夫發現他的處境是空前的惡劣,他的金庫是已經一空如洗,一切的糧食,供應品都莫不感到缺乏。除了原有缺額2000人以外,又還有1700餘人的病兵。更壞的是法西兩國的官兵又經常發生爭吵。拿破崙此時已經放棄了侵英的計劃,他給“可憐的”維爾納夫***這是拿破崙對他所加的評語***下達了一項新的命令,要他從加的斯出發,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一帶完成牽制性運動,然後回到土倫整休艦隊。然而,由於對維爾納夫已失去信心,他又命令海軍部長德克雷撤換維爾納夫,而以海軍羅西里來替換他。1805年10月1日,維爾納夫開始作最後的準備,預訂在同年10月7日出海,可是風向突然轉變,使他在港中停留了10天之久。同年10月8日,在一個作戰會議上,維爾納夫向部下準確預言了納爾遜會採用切斷法西艦隊的前後聯絡,包圍後方,然後各個擊破的新戰術。但維爾納夫卻拿不出可行的對策。最後他只得下令:“假如法西聯合艦隊佔上風,則應迫近敵人,然後一對一地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