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必讀哲理書

  《培根隨筆》堪稱哲理書,大家有必要去閱讀來增強自己的思辨能力。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書籍簡介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至今暢銷不衰。1985年被美國《生活》雜誌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的20種最佳書"之一;同年入選美國《優良讀物指南》的推薦書目。

  隨筆主要是收錄了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論讀書》、 《論真理》、《論嫉妒》、 《論死亡》寫得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是他的著名篇章,也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

  :作者簡介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

  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他崇尚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這位一生 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後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但同時,培根也是一個男權、貴族、功利主義者。

  :論友誼節選

  “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說這話的人若要在寥寥數語之中,更能把真理和邪說放在一處,那就很難了。因為,若說一個人心裡有了一種天生的,隱祕的,對社會的憎恨嫌棄,則那個人不免帶點野獸底性質,這是極其真實的;然而要說這樣的一個人居然有任何神靈底性質,則是極不真實的。只有一點可為例外,那就是當這種憎恨社會的心理不是出於對孤獨的愛好而是出於一種想把自己退出社會以求更崇高的生活的心理的時候;這樣的人異教徒中有些人曾冒充過,如克瑞蒂人埃闢曼尼底斯羅馬人努馬西西利人安闢道克利斯和蒂安那人阿波郎尼亞斯是也;而基督教會中許多的古隱者和長老則確有如此者。但是一般人並不大明白何為孤獨以及孤獨底範圍。因為在沒有“仁愛”的地方,一群的人眾並不能算做一個團體,許多的面目也僅僅是一列圖畫;而交談則不過是鐃鈸丁令作聲而已。這種情形有句拉丁成語略能形容之:“一座大城市就是一片大荒野”;因為在一座大城市裡朋友們是散居各處的,所以就其大概而言,不象在小一點的城鎮裡,有那樣的交情。但是我們不妨更進一步並且很真實地斷言說,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純粹最可憐的孤獨;沒有友誼則斯世不過是一片荒野;我們還可以用這個意義來論“孤獨”說,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說是來自禽獸而不是來自人類的。

  友誼底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使人心中的憤懣抑鬱之氣得以宣洩弛放,這些不平之氣是各種的情感都可以引起的。閉塞之症於人底身體最為凶險,這是我們知道的;在人底精神方面亦復如此;你可以服撒爾沙以通肝,服鋼以通脾;服硫華以通肺;服海狸膠以通腦;然而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是可以通心的。對一個真心的朋友你可以傳達你底憂愁、歡悅、恐懼、希望、疑忌、諫諍,以及任何壓在你心上的事情,有如一種教堂以外的懺悔一樣。


必讀哲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