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廟堂碑虞世南

  《孔子廟堂碑》為虞世南撰文並書寫,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於唐貞觀七年***633年***。關於孔子廟堂碑和虞世南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廟堂碑介紹

  《孔子廟堂碑》,為虞世南撰文並書寫,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於唐貞觀七年***633年***。

  碑高280釐米,寬110釐米,楷書35行,每行64字。碑額篆書陰文“孔子廟堂之碑”六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為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此碑書法用筆俊朗圓潤,字形稍呈狹長而尤顯秀麗。橫平豎直,筆勢舒展,一片平和潤雅之象。宋黃庭堅有詩讚曰:“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 武周長安三年***703***,武則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毀。唐刻拓本今罕見。後唐拓本《孔子廟堂碑》流入日本,現藏日本東京三井文庫。現存此碑的兩種重刻本:一在陝西西安碑林,宋初王彥超刻,世稱“陝本”,或“西廟堂本”;一在山東城武,元代刻,稱“城武本”或“東廟堂本”。前者字較肥,後者較瘦。四廟堂碑,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時石斷為三。斷後初拓本二行“虞世”二字完好。明中期拓本末行“風水宣金石”幾字完好。

  虞世南書法風格

  虞世南所在的虞氏家族家族,歷代都是將相之材,世代為官,是名副其實的名門望族。而當時虞家與王羲之的王家關係甚好,尤其是虞世南和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和尚關係極為親密,是無話不談的好友。王氏家族自古便以書法見長,所以智永和尚自然也是書法大家。虞世南的書法便是師承智永和尚。據瞭解,當時虞世南學書法時,可是吃了不少的苦頭。智永和尚當時為了磨練虞世南的意志,每天讓虞世南用手提水很多桶,研並且每天研磨墨汁,對於古文的要求也極為嚴格,必須精讀古文,不僅要背誦,還要默寫出來,並且智永還會時不時的考考虞世南有沒有真正地領會。經歷過如此魔鬼訓練的虞世南,書法可謂是更上一層樓。他的楷書筆畫平直,規矩整齊,為後世典範。而他的草書也極為厲害,筆畫連綿,而且遒勁有力,如疾風吹過一般,狂放不羈,深得後世喜愛。以上便是虞世南書法的風格特徵。

  虞世南簡介

  虞世南生於我國詩詞文化最繁榮的朝代——唐朝。是我國初唐時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且還是一位詩人和書法家。他寫的文章用詞精準,言語生動,受到一致的好評。連唐太宗都曾讚歎過他的文章,可見其功力深厚。據悉,虞世南並不像很多文人那樣,文質彬彬,一副瘦弱書生的模樣。虞世南自小便身強體健,而且身高八尺有餘,擱在現代,絕對是型男一枚。而且虞世南自小便喜歡讀書,跟在先生身後問這問那,喜歡刨根問底,什麼都要問出個為什麼來。他痴迷於學習,學到緊要處,經常忘了吃飯喝水,想來後來的虞世南文章寫得如此好,與他小時候的勤奮自然是分不開的。雖然虞世南是一個文人,但是在涉及政要的問題上,他可是一步都不會妥協。

  虞世南是一個直言善諫的人,就連唐太宗也不能倖免。虞世南曾多次奉勸其要勤於政事,並且參照古人的言行,論證事情的利弊。上了年紀之後的虞世南曾多次請求告老還鄉,但始終不被允許,或許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能者多勞吧。一直到後來,虞世南都未能回鄉,卒於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