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主張的內容有哪些

  墨子是春秋末戰國初魯國人,出生於今山東省滕州市,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墨子主張的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墨子主張的內容介紹

  墨子,原名墨嚁,春秋戰國時期宋國人,是諸子百家中墨家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出身的大家。

  他的主張有許多,其中“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十大主張是他思想的核心,其中“兼愛”、“非攻”最為著名。

  “兼愛非攻”是指博愛平等,反對一切以掠奪為目的不義戰爭;

  “尚賢尚同”是指君王應任用賢者,選賢舉能,與臣民上下一心,實行明政;

  “天志明鬼”是指天道愛民,如果君王惜愛臣民,自會受到嘉賞。如果君王殘暴不仁,違背天道,天道就會懲罰他;

  “非樂”是指日常生活不應奏樂,以免影響國家運作。雖然音樂悅耳,但會使人分心,影響人民勞作,臣子處理政事,君王行政;

  “非命”是指人的命運並不是生來就定下來的,每個人可以靠自己的勤奮過上富裕的生活。國家的興衰滅亡也不是天定的,與君王和臣子的行政息息相關;

  “節葬節用”是指君王、貴族的葬禮應該從簡,不應奢侈浪費。並且認為君王和貴族的生活應該節約樸素。墨子的主張範圍很廣,包括政治、軍事、哲學、科學、教育等方方面面。

  墨子的主張是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提出的,所以在平民之中影響極大,因而墨家學說並列為“顯學”。墨家也成為與儒家學說對立的最大學派。

  墨子的事蹟介紹

  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山縣人 。他不僅是道家之人 ,而且是先秦墨家學派創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

  墨子的出身微賤,曾經學習過儒家的儒術,後來由於不滿儒家煩瑣的禮樂制度和學說,於是就自己創立了墨家學派以抗衡儒家學派。

  墨子曾經提出“兼愛”“非攻”等觀點,創墨家學說,有《墨子》一書流傳於世。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甚至和儒家學說並稱“顯學”。

  公元前5世紀,墨子出生在以木工為生活手段的家庭。墨子從小就學習了家裡的木工製作技術,由於聰明又善於思考,他成為傑出的木匠工程師,為他後來的社會活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墨子曾經做宋國大夫,覺得"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可以看出墨子是一個體察"農與工肆之人"苦難的士人。

  墨子"好學而博",是個以天下為己任、立志救民於水火中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愛民者。

  墨子可能是察覺到了人性薄弱的地方,他的著作《天志》《明鬼》宣揚要敬重天道和鬼神,用來威懾當時權力不受約制的皇帝,逐漸的形成了墨家宗教觀。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大量的收門徒,將自己的學說宣傳出去;二是積極地反對兼併戰爭。

  前376年,墨子卒,墨家弟子將他的遺體安葬在狐駘山下中。他的陪葬品很是簡單,最有價值的是《墨子》這部手稿。

  墨子的思想品德

  作為春秋末戰國初的著名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其思想包括學說思想、管理思想、教育思想、哲學政治思想。

  墨子提出了“非攻”愛民的方式,以人為本,主張“兼愛”。

  作為人臣應當具有愛民親民,以人為本;君子應當明察左右的人,使其左右的人修好行為,若是看見左右人行為不好應當自身反省,這樣子就可以行為修正了;身為人臣,理當不聽讒言,不說惡語,不存害人之心,就算有惡人的影響,品行依然端正,要能查明秋毫。

  墨子之思想也包括尚賢使能,意思就是說身為君臣,應當發現自己身邊的人才賢能者,然後重用有才之人,這樣才會使國家興盛;人臣人民的臣子也是人民的領導人,身為領導人也應該具有可以承擔重大責任的能力這樣才可以使人民心服口服,才能以得服眾;同時,墨子也認為君臣在考核觀察下屬的時候不能引文其唯命是從而就將其規類於忠心耿耿,而是在於,君有錯,臣能指出,臣有好謀能告知君,當然這些理念在現今的管理學運用也是非常廣泛的;要是國家強,首先要有一流的人才。

  墨子主張的“兼愛”其實本質上還是以“興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要以國家的百姓人民之利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