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理解的文章
茶道是茶文化的靈魂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這一切的背後潛隱著微妙的哲學。每個人對茶道都有各自的理解。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關於茶道的11種理解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眾唸經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中國的茶道出現很早,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不過茶道來源於他邦。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事實上中國茶道並沒有僅僅滿足於以茶修身養性的發明和儀式的規範,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並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對茶道瞭解大家知道多少了,這個要多喝茶才能感受到裡面的精髓的,慢慢的會變成修身養性的人的。
2
茶道與茶藝的理解介紹
茶道是指以一定的環境氣氛為基調,以品茶、置茶、烹茶、點茶為核心,以語言、動作、器具、裝飾為體現,以飲茶過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為內涵的品茶約會的整套禮儀和個人修養的全面體現,是有關修身養性、學習禮儀和進行交際的綜合文化活動與特有風俗。
茶道起源於中國。早在唐代,我國就出現了茶道一詞,但由於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影響,中國人不輕言道。在20世紀80年代前,茶道一詞在我國使用頻率並不高。而且“茶道”一詞從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為其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其內涵並無明確的界定,有時是指煮茶之道和飲茶之道,有時也指飲茶過程中所領悟之道。茶道傳播到日本,被髮揮到極致,但在日本,茶道的概念同樣也不大確定,有時它指“具有深遠的哲理”的精神層面,如歸納為“和、敬、清、寂”四規,有時又指具體的操作方法,如“煎茶道”“末茶道”等,這裡的茶道就是指泡茶方法等技術層面。
茶藝是泡茶與飲茶的技藝。自從20世紀70年代中國臺灣地區的茶人們明確提出“茶藝”這個名詞以來,“茶藝”已被海峽兩岸的廣大茶文化工作者和大多數民眾所接受。20世紀80-90年代,在內地各地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茶藝館”的招牌,在各種大小茶文化盛會及茶藝館中,“茶藝表演”也往往成為重要節目,各種各樣的“茶藝大賽”此起彼伏,在各種視聽媒體中,“茶藝”也是一個出現頻率較高的名詞,並已逐漸成為人們的日常用語。目前,茶藝已成為一門實用的生活藝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