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音樂鑑賞的好處

  學習音樂欣賞對於我們學習音樂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麼你們知道學習音樂鑑賞有哪些好處呢?下面是!讓小編我來幫助你整理相關的資料,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1.有益於陶冶情操

  優秀的音樂作品,無論是聲樂作品還是器樂作品,都是內容與形式、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有著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夠帶給賞析者藝術造詣的昇華,使其道德情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賞析者在審美的氛圍中會不知不覺受到音樂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啟迪,產生樂觀向上的思想情感,剔除思想意識中不健康、不正確的成分,逐漸變得高尚起來,進而形成較高的音樂文化修養及完美的人格。

  2.有益於提高審美能力

  優秀音樂作品是人類的藝術財富、人文精髓,能夠使審美活動帶有鮮明的傾向性,引導賞析者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消除錯誤的審美觀,從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啟迪。美的觀念是同人們的道德觀念緊密相連的,它反映著人們的世界觀,所以賞析者進行音樂賞析時,實際上是在接受一種道德觀、價值觀,其影響極為深遠。賞析者通過對音樂作品體裁、題材、形式、風格、內容思想性,作曲家創作意圖,具體的表現手法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細緻地分析,逐漸準確地把握住作品的音樂形象,領會作品中的人文情懷,汲取音樂藝術的精髓,養成審美鑑賞與辨別能力,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3.有益於培育創造性思維

  由於音樂語言往往帶有一定的模糊性、求異性和不確定性,總是有意無意地留下了許多空白,因而音樂賞析需要藝術想象力,讓賞析者去延伸拓展,去捉摸思考,否則便難以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世界,更不能從賞析中得其境界。音樂賞析不僅需要藝術想象力,而且也發展藝術想象力,它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藝術再創造活動,而不是被動、消極的感知。音樂賞析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創造的過程,其間所形成的思維方式主要是為了達到對音樂作品內涵的深刻感受、體驗和創造,要藉助儲存的知識和經驗,也要運用聯想、想象等思維手段,這就使賞析者的智力得到開發,思維更加靈活和敏捷,從而培育創造性思維。

  音樂學習對學生髮展的作用

  一、發展學生心理素質

  現在學生的學習負擔特別的重很多孩子甚至有了厭學等不良學習狀態。但是我們普遍發現學生對音樂課都是非常熱愛的,理由有以下:音樂課輕鬆,音樂課沒有作業,音樂課可以釋放壓力等等。當我們從關注學生學習心理的角度出發,會發現音樂是一種有助於調節身心健康的方式。在音樂課中我們會欣賞到許多優秀的作品。比如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等,科學家研究表明這些作品與人類腦電波的頻率是相同的,對安神,舒緩情緒有很大幫助。所以,通過音樂學習來減壓,排解不良的心理情緒是音樂學習幫助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一個方面。在音樂學習中很多欣賞、歌唱都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與他人合作的良好意識。剛開始有學生不願意傾聽,喜歡插話或是無法安靜下來,而教師通過佳作欣賞,使學生關注到作品中,關注到別人發言的內容中,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又例如音樂合作,合奏、合唱,都需要學生能與他人良好合作,通過音樂合作使學生了解學習的方法,不斷增強自信,使學生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

  二、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音樂是藝術的一種,藝術的本源就是發展人類的審美情趣。音樂的審美情趣,就是喜歡和愛好什麼音樂的問題。一個學生為什麼喜歡這種音樂,不喜歡那種音樂,和學生的家庭、經歷、性格、文化修養等方面有關係。首先我們應尊重學生的個人趣味,進而更深一層地通過音樂教學,把健康、純正、明確、自然,對人類社會有意的音樂展現出來,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培養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 學生審美情趣的明顯差異,給音樂課,特別是音樂欣賞課提出了任務和要求,我們應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瞭解外國的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鑑賞能力,以此不斷提高學生良好的審美情緒。

  三、發展良好的道德水平

  盧梭的《大教學論》中提到,不具有德育目的的教學不能稱為教育。現在很多音樂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德育目的。課前的討論和課上的實踐,都使孩子們深深意識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使學生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得到高尚道德情懷的薰陶感染,提高了整堂課的立意。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