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起義的領導者是誰
黃巾起義,又稱黃巾之亂,黃巾之禍,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黃巾起義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越是苦難沉淪的年代,也就越是期盼上天派下救世主的年代。東漢末年,漢靈帝昏庸無能,資深宦官十常侍專橫奪權,政治體系腐朽不堪,貪官豪強橫行 無忌,天災人禍頻頻發生,百姓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王朝若比作建築,那麼東漢這一座地標建築,也差不多到了該推倒重修的地步了。在這樣的年代代,百姓就自 然而然的希望“救世主”的到來,迫切希望你能夠改變一切,重新締造一個太平盛世。黃巾起義領導者,踢開東漢最後一根支柱的“英雄”張角,就這樣走上了時代 的年輪。
黃巾起義領導者——張角
張角,冀州鉅鹿人士,師從南華老仙,自號“大賢良師”,因得道士于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遂以傳道治病為名,創立“太平道教”,廣招信徒, 信徒數高達數十萬人,遍佈中原。之後張角把信徒編為三十六方,每方人數數千至上萬不等,各有首領數人,由張角統一指揮。太平道教的口號就是“蒼天已死,黃 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意思就是漢朝天命已盡,太平盛世即將降臨,用以鼓舞人民的鬥志。
其實在大眾眼裡,張角的奮鬥過程,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書生。俗話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張角因為學問不精被老師趕了出 去,但這個肄業青年不但沒有自暴自棄,反而選擇了一條更匪夷所思的道路:獨立創造一個自己的學說—太平道,並不遺餘力地四處傳播。雖不被看好,但張角義無 反顧的去做了,他帶上兩個弟弟前往重災區,廣施恩德,像西方傳教士一樣。風言風語傳到宮內,漢靈帝與十常侍都當成了笑話,並沒有重視起來。在他們看來,這 是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做一件更不切實際的事兒。
黃巾起義簡介
在甲子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張角制定了奇異的具體戰鬥方案,並與朝內大臣相呼應,一舉攻下京師洛陽。可惜這一切都被叛徒告了密,導致朝內大臣被殺,並在京師大肆屠殺信徒千餘人。張角聽到訊息後,立即派人命令各方提前起義。
於是各地信徒同日起義,手持武器,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嚇得州郡官員紛紛逃出城去,不過都是針對官僚所做,對平民倒是廣開糧倉,救濟災民。因起義 軍都頭系黃巾,故稱黃巾軍,黃巾匪,張角被稱為“天公”,張寶稱“地公”,張樑稱“人公”。在起義的短短數日,起義人數越來越大,各個悍不畏 死,浴血奮戰,東漢王朝完全陷於起義的人潮之中。
張角能發展到這個規模,是因為他的學說,迎合了底層百姓的要求。因此有了規模巨大的信徒,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也折騰出了震撼整個東漢帝國的大動 靜。然而要想成為最終的勝利者,這些還遠遠不夠。原因在於張角實現願望的方法,是極其簡單粗暴的。他的起義軍所到之處,除了焚燒官府,就是四處搶掠。而老 百姓只是希望平平安安過著小日子,張角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底層的平民百姓不但沒有在起義中實現願望。原本被看做“救世主”的張角,也因此日益失去了百姓的 支援,最終嚐到了失敗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