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橋之戰的過程簡介

  八里橋之戰,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發生的一場激烈的戰鬥,因發生地點為八里橋而得名。在此次戰鬥當中,雖然清軍士兵表現英勇,但終因戰法、裝備嚴重落後而慘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00,希望大家喜歡!

  八里橋之戰簡介

  ‍‍‍‍‍‍‍‍八里橋之戰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發生的一場非常激烈的鬥爭,由於此次戰爭發生在八里橋,所以後世稱之為八里橋之戰。八里橋之戰清軍對外表現得十分勇猛,不過由於作戰方法和武器裝備過於落後,此次戰役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現在很多資料中有關八里橋之戰簡介文章很多,說法也是各種各樣,有些甚至存在明顯的牴牾。

  之前有關八里橋之戰事件,北京有家報社談到八里橋之戰時說清軍在此次戰役中消滅了聯軍一千人,後來這則訊息遭到一位老者的強烈批評。因為曾經《通州古建》裡面記載到,清軍曾經在八里橋與聯軍抗戰了數日,衝鋒了多次,最終都是失敗,從這些資料中顯示清軍不可能消滅上千敵軍。

  事實上八里橋之戰開始後,清軍馬隊按照原先戰略奮不顧身的往前衝,他們齊聲吶喊向前衝,但都由於裝備有限而損失慘重。根據很多歷史資料記載,八里橋之戰清軍傷亡高達一千兩百多人,這對於當時聯軍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聯軍傷亡都是以幾個或十幾個來計數,對於聯軍來說這次戰役打得一馬平川完全沒有任何損失。真正查閱相關資料的都知道八里橋之戰簡介的真實情況,這場戰役對於中國無疑是一場大浩劫。當時英法聯軍曾對八里橋一帶進行過全面的軍事偵查,發現了北京到通州運河沿岸的大量清軍,於是對其展開了全面的攻擊。

  八里橋之戰傷亡

  ‍八里橋之戰是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對於中國來說八里橋之戰傷亡非常嚴重。當時清軍三萬多多人其中傷亡超過一半,而當時英法聯軍一萬多人傷亡卻非常少,只有十幾個人陣亡。當時法國聯軍將領回國之後就因為八里橋之戰的勝利而被拿破崙封為“八里橋伯爵”,成為法國的參議員。甚至後來拿破崙準備獎賞五萬法郎給這位將領,但當時很多參議員都持反對意見。大家都覺得對於聯軍來說八里橋之戰傷亡是個奇蹟,八里橋發生的不過是“一場引人發笑的戰鬥”。

  法國很多參議員都一致認為八里橋之戰在整個戰役期間,只有十二個人被打死,對於將領雖然有很大的功勞但不值得再給他那麼高的獎勵。在八里橋之戰傷亡統計當中兩人死亡,一個是英國士兵,另外一個是印度士兵,這樣的數字是十分可笑的。此戰役中二十九人受傷,裡面十一個是英國兵士,另外十八個是印度士兵,這些傷亡人員的名字都是可以一一列舉出來的。曾經在《拿破崙三世和他權力的頂峰》這本書裡面記載了,關於八里橋戰役的,裡面提到法軍死亡3人,傷18人;英軍死2人,傷29人。不管是哪些資料中記載八里橋之戰傷亡的數字對於聯軍來說都是屈指可數的。而當時的清軍損失卻超過了一千二百多人,同時繳獲了“大量的火炮,一堆弓箭上千把火繩槍,很多旗幟,裡面有僧格林沁的皇家大旗,落入了勝利者的手中。”

  僧格林沁和八里橋之戰的關係

  僧格林沁八里橋之戰發生於1860年,天津大沽口淪陷後,咸豐帝欲和英法聯軍談判乞和,談判破裂後聯軍決定進攻北京。1860年9月18日英法聯軍向僧格林沁守軍發動激烈炮火攻擊,蒙古騎兵馬匹被英法火箭驚嚇回奔導致陣勢混亂,僧格林沁見機退回八里橋。

  9月21日英法聯軍分為東西南三個方向對八里橋的清軍陣地發起了攻擊,清軍馬隊按照原部署奮不顧身與聯軍拼殺,但因為槍火裝置有限,清軍傷亡慘重,僧格林沁八里橋之戰開戰後僧格林沁才明白主攻部隊是南路敵軍,為彌補失誤僧格林沁重做規劃,在戰鬥同時企圖分割敵人,以殲滅敵人主力,但因勝保部潰敗沒能實現此作戰意圖。

  僧格林沁八里橋之戰後期英軍兵分兩路包抄僧軍,僧格林沁腹背受敵但仍揮舞黃旗挑戰,蒙古騎兵表現的更是異常英勇,不畏密集的炮火攻擊,以血肉之軀不斷衝向敵軍陣營,此時英法聯軍不斷用大口徑火炮射擊誓死保衛八里橋的清軍,八里橋最終被聯軍佔領,八里橋上屍橫遍野,早上還勇猛威武鬥志昂揚的蒙古騎兵,在戰鬥結束時消失的無影無蹤。八里橋之戰是封建冷兵器與近代新式武器的一次經典戰役,英法聯軍使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新式武裝兵器及最新戰術,而八旗軍使用的是傳統冷兵器,英法聯軍佔據了壓倒性的武器優勢,八里橋之戰清軍傷亡上萬,而英法聯軍僅有十二人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