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曹植的結局怎麼樣

  曹睿對曹植這位能幹的叔父本就心存忌憚,加上卞太后去世,疼愛曹植的人已經死去,於是曹植只能在自己的府邸當中寂寞死去。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曹彰曹植的結局

  曹丕正月即位,即位之後開始大封功臣,對一些曹魏宗室和軍中宿將進行大規模的嘉獎,連曹丕一直很討厭的曹洪都被提拔為車騎。曹丕的目的很簡單,搶先給這些老臣一些好處,既然已經得到了好處,那些老臣自然也不願意捨近求遠去攀附曹彰曹植了。同時,曹丕任命在自己奪取魏國太子大位中出力頗多的元老重臣賈詡出任太尉,讓自己一直當成老師來侍奉的老臣華歆出任相國,任命一直對自己忠心耿耿的王朗擔任御史大夫。朝廷的軍政首腦全部都換成了自己的人馬。於是,朝中軍中的一些紛亂漸漸平息下來。然後,曹丕果斷下令,曹彰等諸侯王必須離開洛陽,返回自己的封地。曹丕的詔令有理有據,早在曹操時代,就曾經加強對各位王子的禁令,非有魏王詔令不得擅自離開封地,否則視為謀反。同時,曹丕已經控制了朝廷的軍政大權,此時曹彰再想作亂,就是自尋死路了。

  當時,朝廷派去監視臨淄侯曹植的官員偷偷稟告魏王曹丕,說曹植在封國中一天到晚喝酒,聽聞先王去世的訊息之後一點悲傷的意思都沒有,面對朝廷的使節也傲慢無禮。曹丕接到奏報自然大喜,本來就想找機會收拾掉自己的這個弟弟,可是父親在世的時候,對這個弟弟一直看護很嚴,雖然不讓殺掉曹植的左膀右臂,使得曹植不能威脅到曹丕正常即位,但是也使得曹丕沒有機會對這個弟弟下毒手。現在曹操已經去世,曹植身邊的大臣全部被換成了新任魏王曹丕的人馬。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曹丕很快就蒐集到曹植的許多罪狀。於是,魏王曹丕下令,貶斥臨淄侯曹植為安鄉侯。同時,曹丕把大臣丁儀一家所有男子全部殺掉。這丁儀是什麼人?原來這丁儀是漢末中原地區的名士,曹操曾經很喜歡丁儀,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丁儀。丁儀也收到了訊息,很是高興。可沒曾想好事情被曹丕給破壞了。曹丕表面上說,丁儀這個人有個大缺點,就是一隻眼睛瞎了***估計是高度近視***,怎麼能夠把妹妹嫁給這樣的人呢?曹操一聽也一有道理,於是就讓曹丕推薦一個人選,於是曹丕就推薦了和自己關係密切的夏侯楙做自己的妹夫。

  後來,丁儀見到了曹操,一番交談之後,曹操很是開心,很欣賞丁儀的才學呢。結束會面之後還特意把曹丕叫來狠狠訓斥了一頓,說,就是因為你小心眼,才讓我的女兒錯過了這樣好的男孩啊。丁儀這人瞎了一隻眼睛算什麼,就算是全部都瞎了,也比許多人強啊。曹操對丁儀的欣賞溢於言表。丁儀後來知道是曹丕壞了自己的好事,自然對曹丕恨之入骨。而丁儀又和曹植關係走得很近,在曹操晚年,丁儀擔任曹操的丞相府屬官,專門負責替曹操做密探,糾察一些不法官員,權力很大,曾經和曹丕關係不錯的清流領袖崔琰和毛玠那都是被丁儀給整倒的。可以說扳倒丁儀,徹底擊垮了曹植在朝中的勢力。在擊垮曹植之後,曹丕開始空出手來整治曹彰。曹彰和曹植不同。曹植在曹操時代楊修等許多心腹就被殺掉,可以說已經是沒有牙齒的老虎,而丁儀被殺,更是讓曹植一時間連活下去的希望都沒有了,整天都沉醉酒鄉,恐懼度日。可是曹彰呢,畢竟在軍中多年,威望很高,對付曹彰不能硬來。於是曹丕在即位之後第二年封曹彰為公爵,同年又再次加封曹彰為任城王,同時去除曹彰的所有兵權。曹彰看到皇兄對自己還算不錯,雖然交出了兵權,但表面上總還是比較尊重自己,曹彰也漸漸的放鬆了警惕。

  在曹丕即位的第四名,曹丕宣召曹彰入京朝見,曹彰很高興,終於有機會向兄長表明心跡了,只要能夠活下去,一切都是好商量的。可是,等到曹彰來到都城洛陽之後,表章遞上去了,可是皇兄曹丕久久不接見自己,搞得曹彰很鬱悶。又有一些大臣給曹彰傳來悄悄話,詢問曹彰,當初先王去世的時候,任城王你為什麼詢問先王的印綬呢?莫非想圖謀不軌?曹彰於是明白,兄長曹丕從來沒有忘記當初的事情,既然如此,那自己以後還有什麼盼頭呢?於是,曹彰死了,或者是自殺,或者是被自殺,總之是死了。剩下孤零零的曹植,一直被孤立在政權之外,曹丕也曾經想殺掉曹植,可是母親卞太后不同意。加上曹丕自己短命,即位之後七年不到就死掉了。當然曹植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魏明帝曹睿時期,曹植多次上表,希望能夠給個機會參與朝政,可是曹睿對曹植這位能幹的叔父本就心存忌憚,加上卞太后去世,疼愛曹植的人已經死去,於是曹植只能在自己的府邸當中寂寞死去。

  曹操不選曹彰當繼承人的原因

  次子曹丕更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不過為人很陰損。好多事都做的天衣無縫,你看那個曹植不就被他害慘了。最有名的就是曹植,也是一個才高八斗的人物,可惜屢屢中了曹植的暗算。天才的曹衝雖然極其聰明,可惜聰明人不長壽,死得太早。下面說說和曹操性格相仿的人物,此人名叫曹彰。曹操當年很衝,做副縣級的公安局長的時候,曾經把大太監的叔父找個理由給做了。這一下子可戳了馬蜂窩,不過曹操一點也不害怕,仍然挺直腰桿做人。

  曹彰也很牛,從小就善於射箭、駕車,臂力過人,徒手能與猛獸格鬥,不怕危險困難。曹操有時也不耐煩,曾經批評他說:“你不向往讀書學習聖賢之道,卻好騎馬擊劍,這都是隻能對付一個人的,哪值得珍貴!”督促他學習《詩經》、《尚書》。曹彰對身邊的人說:“大丈夫一旦作了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就能率領十萬人馬在沙漠上馳騁,驅逐戎狄,立功建號,哪能作博士呢?”曹操有一次問幾個兒子的愛好,讓他們各自說出自己的志向。曹彰說:“願作。”曹操說:“作幹什麼呢?”曹彰回答說:“披堅甲,握利器,面臨危難不顧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曹操大笑。

  曹操笑歸笑,對這個兒子也很讚賞,後來多次讓曹彰帶兵,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有了軍隊,曹彰當然有了地位。公元218年四月,代北烏桓無***能***臣氐等造反,曹操任命曹彰擔任北中郎將,行使驍騎的職責。臨出發以前,曹操告誡曹彰說:“在家裡我們是父子,接受了命令就是君臣了,一舉一動都要按王法行事,你要引為儆戒呀!”曹彰北征進入涿郡的境內,叛變的烏丸族幾千騎兵攻到,當時曹彰的兵馬尚未集結,只有兵馬一千人,戰馬幾萬匹,結果以少勝多,斬首俘虜了幾千人。曹彰超過常例幾倍地犒賞將士,全軍沒有不高興的。當時鮮卑族的首領軻比能率領幾萬人馬觀望雙方強弱,看到曹彰奮力衝殺,所向披靡,便請求臣服。這樣北方便平定了。曹操很高興,捋著曹彰的鬍子說:“黃鬚兒居然大不簡單!”

  那麼曹操為什麼選做太子呢

  其一,曹操是個各方面都優秀的人才,自然選太子也要權衡利弊。曹彰很優秀,但是曹丕曹植等人比他更優秀。

  其二,曹彰雖然善於帶兵打仗,但是謀略不行,玩政治讀書多不行,有點迂腐,但完全不讀書,更不行,你不能駕馭手下的群臣,你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其三,曹彰很有軍事思維,但是治理國家有些外行。曹彰一直做的是部隊的職務,很少管政治,要知道曹丕才是玩政治的人才,何況他手下籠絡著司馬懿吳質陳群這些一等一的高手。

  其四,治理國家,要有民本思想,這需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善於從古文化中汲取經驗,這一點曹丕曹植都比他強。自然曹彰就是有當太子的想法,也沒有人去輔佐,當然曹操也不給他機會,在曹操的兒子中,曹彰的才幹應該是偏才。

  曹操不為父親報仇的原因

  而曹嵩幾年來一直居住在徐州轄區的琅琊郡,陶謙要捕殺曹嵩有很多的機會,可是曹嵩一直活的好好的。而曹操派去的泰山太守應劭,曾經在初平三年和陶謙一起並肩作戰,討伐李傕,兩人感情非淺。從這幾點看,陶謙派出人馬保護曹嵩,向曹操示好才是最可能發生的情況。

  可惜,問題出在護衛的將領身上。曹嵩從琅琊前往兗州,攜帶一百多輛金銀,實在讓人眼紅。陶謙的部下,很多都是黃巾降將,三國演義將張闓如此設定,頗有道理。加上華縣、費縣地區,多有叛軍屯聚,治安情況非常不好,張闓假扮賊兵,渾水摸魚也有個藉口。

  更為重要的是,在張闓殺害曹嵩之後,曹操沒有盡全力去淮南追殺殺父仇人,而是把所有的怒火都撒向了徐州的陶謙,攻佔徐州十餘城,竟然屠城,把百姓全部殺死。整個徐州都為之恐懼,幸虧青州刺史田楷與平原相劉備帶兵救援徐州,勉強抵擋住了曹軍的攻勢。而恰在此時,張邈、陳宮等人聯合呂布,在曹操的老巢兗州發動變亂,攻佔了兗州的大部分郡縣。曹操不想雞飛蛋打,於是只能撤兵,徐州才得以保全。

  而張闓呢,在投奔淮南之後,並沒有就此消失。淮南是袁術的地盤,而袁術和曹操交惡,何況張闓有上百車金銀,袁術怎麼會不接納張闓呢?而《後漢書》引謝承記載:“袁術使部曲將張闓陽私行到陳,之***駱***俊所,俊往從飲酒,因詐殺俊,一郡吏人哀號如喪父母。”說明張闓確實投靠了袁術,並且在袁術手下擔任了暗殺陳國相駱俊的工作。做殺手,是張闓的強項。

  當時曹操不可能不知道張闓的下落,可是,此時的袁術還非常強大,一旦雙方交戰,曹操佔不了什麼便宜,可是徐州就不同了,只要沒有外人干擾,奪下徐州幾乎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曹操也可以趁此機會將兗州和徐州連成一塊,東方戰線將再沒有後顧之憂。是以曹操沒有追殺自己的殺父仇人張闓,而是把目光鎖定徐州的陶謙,消滅陶謙,佔領徐州,不用花很大的力氣,卻可以讓自己實力大增。並且,以為父報仇為由出兵,師出有名,其他諸侯強行干涉的機會就大大減少,而全軍上下也必然士氣大振。

  由此可見,曹操的算盤打的很響,可惜的是,他沒想到呂布捅了他一刀子,而且這一刀子插的很深,差點就要了曹操的老命。為父報仇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