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如何種植

  蛇莓為薔薇科蛇莓屬的植物。全草供藥用。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蛇莓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蛇莓的栽培技術

  蛇莓,別名蛇泡草、蛇果草、龍吐珠、三爪龍、紅頂果、三匹風、地楊梅等,原產於中國,現主要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等地區,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蛇莓因植株低矮、常綠、枝葉茂密、匍匐生長、地面覆蓋性好等而被園林專家所看好,公認為較有推廣應用價值的野生花卉。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所曾經引種並作地被栽培試驗。其主要特點:適應性強,既喜光又能耐蔭,抗寒、耐旱,在北京以南地區可露地越冬。

  蛇莓生長迅速,覆蓋地面能力強,它的葉、花、果均有較高觀賞價值,花期時節一朵朵黃色的小花綴於其上,打破了綠色的單調,給人以生命的活力。花期過後,綴滿紅色的果實,抗逆能力強,管理粗放簡單,勿需修剪,是不可多得的優新地被植物。蛇莓全草可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收斂止血作用,用於痢疾、腸炎、白喉、頸淋巴結核、水火燙傷、蛇咬傷、疔瘡腫毒,也可用於殺滅孑孓及蠅蛆。

  蛇莓,全株有白色柔毛。莖細長,匍匐,節節長根。三出複葉基生或互生,有長柄,柄長5~8釐米,基部有2枚披針形托葉,小葉菱狀卵形,長1.5~4釐米、寬1~3釐米,邊緣具鈍齒,兩面散生柔毛或無毛。4~7月開花,花單生於葉腋,花梗甚長,可達5.5釐米;花萼二輪,內輪萼片5片,較小,披針形,外輪萼片較寬,先端3淺裂;花冠黃色,直徑1.5~1.8釐米,花5瓣,先端微凹;雄蕊多數。瘦果小,圓球狀,多數生在膨大球形花上,聚合成卵狀球形的聚合果,直徑約1釐米,鮮紅色,果熟期5~9月,夏季果量大而多。

  蛇莓常生於山坡、路旁、草叢、陰溼處,匍匐莖落地生根,容易栽培管理,其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宜於疏鬆沙壤土生長,生長期每半月施速效肥1次,則生長旺盛,花繁葉茂。

  蛇莓的繁殖方法可分為播種和分株兩種。播種多在秋季室內盆播,春季下地栽植;分株隨時可以進行,但以春、夏季為好,株行距20釐米×20釐米,栽後澆水,當年即可鋪滿地面,而且長蛇莓的地方很少有雜草,栽培中可免去修剪,綠化效果很好。

  蛇莓常綠,速生,花鮮,果美,植株矮小,匍匐生長,較耐踐踏,是不可多得的優良地被植物。江蘇省常熟尚湖公園有成片的蛇莓生長,形成較具特色綠化景觀。目前,為適應生物多樣性要求,省內外不少景觀工程已開始設計應用蛇莓,由於專業生產蛇莓的單位很少,蛇莓單價較高,農民利用零星田塊或大田生產蛇莓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蛇莓的形態特徵

  蛇莓是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柔毛,直根系,莖細長,匍狀,節節生根。具纖細的分枝,根深6~200px,根量很少,有2~3個分枝,纖維根稀少,地上匍匐莖,長30~2500px,纖細,直徑1mm左右,莖節可著地生根,隨著莖的延伸節距逐漸加長,莖為實心。三出複葉互生,小葉菱狀卵形,長1.5~4cm,寬1~3cm,邊緣具鈍齒,兩面均被疏矛橇,具托葉;葉柄與地片等長或長數倍,有向上伏生的白柔毛。花單生於葉腋,具長柄;副萼片5,有缺刻,萼片5,較副萼片小;花瓣5,黃色,倒卵形;雄蕊多數,著生於扁平花托上。聚合果成熟時花托膨大,海綿質,紅色。瘦果小,多數,紅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葉緣有鋸齒狀缺刻,兩面散生柔毛,葉柄基部有托葉。花單生於葉腋,具長柄,花黃色,倒卵形,5片綠色花托,5片綠色花萼,交錯排列,為兩性花,花冠球形,直徑1~50mm。聚合果紅色,近球形直徑0.7~37.5mm。種子紅褐色,近圓形,千粒重0.3g。

  蛇莓的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800m以下的林緣、疏林下,路邊草地荒坡及田園邊,公路旁邊護坡,防止水土流失。喜蔭涼、耐寒,在華北地區可露地越冬,適生溫度15℃~25℃。喜溫暖溼潤,不耐旱、不耐水漬。對土壤要求不嚴,田園土、砂壤土、中性土均能生長良好,宜於疏鬆、溼潤的砂壤土生長。蛇莓是優良的花卉,春季賞花、夏季觀果。

  蛇莓的分佈情況

  產遼寧以南各省區。分佈從阿富汗東達日本,南達印度、印度尼西亞,在歐洲及美洲均有記錄。生長於海拔280米至3,1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山坡、河岸、草地及潮溼的地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蛇莓的園林栽種

  蛇莓植株低矮,枝葉茂密,具有春季返青早、耐陰、綠色期長等特點。

  每年4月初至11月一片濃綠鋪於地面,可以很好的覆蓋住地面。蛇莓在半陰處開花良好,花朵直徑可達1釐米。花期4至10月,花期一朵朵黃色的小花綴於其上,打破了綠色的沉悶,給人以生命的活力。果期從5月開始也能持續到10月,用聚合果展示著鄉野裡的驚豔紅色。作為多年生草本,是一次建坪多年受益,可自行繁殖,在北京地區其綠期長達250余天,花期、果期從4月份可連續至11月份,可同時觀花、果、葉,園林效果突出。由於蛇莓不耐踐踏,在封閉的綠地內可表現出很好的觀賞效果。

  蛇莓的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性耐寒,喜生於陰溼環境,常生於溝邊潮溼草地。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溼潤的砂質壤土為好。

  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分株繁殖。播種在秋季進行,可播於露地苗床,亦可於室內盆播。其匍匐莖節處著土後可萌生新根形成新植株,將幼小新植株另行栽植即為分株,按30cm×30cm的行株距種植即可。

  田間管理

  栽前應施足基肥,生長期每月追肥1次,旱季注意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