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橋的神仙傳說介紹

  八仙橋是黃海之濱一顆璀璨的明珠,是煙臺黃金旅遊線上觀景覽勝的絕佳去處。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八仙橋的神仙傳說

  過去湘潭沒得這樣繁華,雨湖岸邊盡是山嶺,鳳竹嶺啊,石塔庵嶺啊,湖頭嶺。在雨湖西岸,有一座叫長壽山,為什麼叫長壽山呢?因為山上住著一個姓鄭的長壽老人。他頭髮鬍子全白了,身體卻非常健旺,誰也不曉得他到底有年齡有多大。有的說他有一百四十多歲,有的講還不止哩。

  他一個人住在山上,搭了一個茅棚子,每天砍柴、打獵、種地,樣樣都行,他種的莊稼又多又壯;他種的菜, 個個又大又好;他要打獵,百發百中。所以他的東西吃不完,用不完。但他自己非常儉省,把剩下來的東西都賙濟了窮人。只要是來求他的,不分是認得的鄰舍、朋友,還是不認得的過路行人或叫化子,他都盡力幫助。有時他賙濟了別人,弄得自己都沒得飯吃了,他就採點樹葉、野果充飢。

  有天晚上,他在月光下打草鞋。忽然,一陣清風吹來,從外面走進八個人,其中還有一個女的。頭一個是白鬍子老倌,手上拿著一個漁鼓簡,他對鄭老伯說:"老丈!我們路過此地,想借寶地歇息歇息,不知行不?"

  鄭老伯高興地說;"只要你們不嫌棄,不過我這茅棚子太窄了,怕你們坐不下。"長者說:"不要緊,我們擠一下就是了。"說完,八個人都進了屋。說也奇怪,平日連進三個人都覺得擠的小棚子,現在擠進八個人,還覺得變寬敞。鄭老館正在有點奇怪,卻聽其中一個穿得破破爛爛,黑臉,柺子,身背酒葫蘆的連腮鬍子說:"老丈,我們幾位肚都餓了,你這裡有點東西吃麼?"鄭老相連忙悅:"有!有!想必你們幾位是從遠道來的,餓急了,我今天正好打了一隻兔子,就拿來款待客人吧!"說完,從旮旯彎裡搬來一缸酒,又端來一蒸砵噴噴香的兔子肉,放在一張竹子編的小方桌上。

  一個手中拿著一支玉簫的書生提議說:"今夜月色甚好,我們移至湖邊,對月暢飲如何?"那個連腮鬍子首先拍手叫好,其餘幾個也表示贊成。他們就一個提壺,一個端盆,一個搬桌子,來到雨湖邊上,各人尋來一塊麻石作為坐凳,一直飲到月亮偏西,鄭老伯也就招呼他午到月亮偏西,一會兒給他們燒水泡茶,一會兒又到山上給他們採果了下酒。眼看月亮快要落山了,星星也眨著眼睛在打瞌睡,八個飲酒的,也都一個個醉眼朦朧了,一個敞胸露懷的大肚子對鄭老倌說:"老丈,勞累了你一晚,我們如何報答你呢?你想要什麼吧,我們都能辦到。"

  鄭老倌搖了搖頭說:"我什麼都不要。"

  連腮鬍子說:"你的茅棚子這樣小,你不想要一棟好房子嗎?"鄭老伯微笑石說:"大地可以為廬,何況我現在還有這個茅棚子遮身,足夠了。"

  一個五綹須,長眉長目,身背寶劍的道人說:"老丈!人間福祿壽喜,隨你挑選。"

  鄭老伯說:"我把富貴福祿看成是繩索。我不願讓它捆住我的手腳,至於壽嘛,老死一關,人人逃脫不了,聽乎自然吧!"

  這時,那位美貌的女子開口了,她說:"人間福祿壽喜你都不愛,想必處看破紅塵,想超凡成仙吧!"

  鄭老清說:"常言道得好,無煩無惱即神仙,我天塌下來也不曉得愁,早已是人中之仙了。

  經過大家再三要求,鄭老倌想了一會說:

  "你們硬要我提,我就提一個吧!就是我們這個雨湖方圓幾十裡,從湖這邊過湖那邊去,要走半天,太不方便了。你們要能幫助修架橋,方便方便大家,就太好了。"

  大鬍子黑臉柺子連忙說:"這個容易,我們答應你。"

  八個人出去了,鄭老倌沒有跟出去,他在家裡給他們燒茶水。等茶燒好了,給他們送茶去時,只見一座大橋橫架雨湖之上。那八個人正從橋上走下,朝汀江去了。鄭老倌在後面一邊喊,一邊追,忽然飛起八朵祥雲,八個人向鄭老倌揮了揮手,登上祥雲飄走了。

  鄭老倌回到橋上,細看大橋,橋是由八塊麻石搭成的,平平整整,寬寬敞敞。第二天,附近的百姓看見了這座橋,一個個高興得了不得。大家根據鄭老倌說的情況,猜準是八洞神仙下凡來了,便將這座橋起名八仙橋。橋那邊的一條小街,因為八仙踏著南花步在這裡經過,就叫南步街。後來,年代久了,八塊麻石磨損了,又重修了一次,還是照樣用的八塊麻石。

  八仙赴西王母蟠桃壽宴故事

  民間傳說中有許多關於八仙的故事,而“八仙慶壽”與“八仙過海”的故事更廣為人知。“八仙慶壽”的故事常常出現在繪畫、瓷器、雕塑等民間工藝和民間戲曲裡,為大眾所喜愛,是民間祝壽必不可少的主題。

  西王母壽誕在即,八仙商量如何給王母祝壽,張果老提議向太上老君去求字。八仙遂駕祥雲來到了太上老君家中。聽完八仙的請求,太上老君欣然動筆,以《千秋歲》為調作詞一首:崑崙日暖,閬苑風光好。玉樓醉,玄女傅朱顏,頓覺烏雲曉,增纖巧;人在也,榮華南極祥光繞。位比東王老,歷萬劫而不朽,瑤池臺上司陰教。鈞天諸品,就贊乾坤自悠久;今朝海鶴添籌,莫惜金樽倒。八仙讀完,稱讚不止,告別老君,駕雲回府。八仙以天孫之綿為軸,編星星為字,剪雲霞為彩,量好王母宅宇的尺寸,製作了一幅賀壽雲軸。王母壽誕日,八仙持著賀壽雲軸,駕著祥雲,盛裝去給王母慶壽。

  天上諸佛、玉皇、諸神、諸仙,都來賀壽,賓客滿庭,大開筵宴。忽然仙童來報“八洞神仙來賀壽。”王母命仙童將八仙引入座席。寒暄完畢,八仙送上賀壽雲軸。王母命將雲軸張掛起來,只見雲霞燦爛,光輝滿堂,賀詞韻味雋永。而且雲軸的尺寸恰合王母庭宇。王母大喜,邀請眾仙同遊閬苑。只見園中奇花盛開,異卉叢生,珍禽繞客飛鳴,靈獸盤舞歡迎,蟠桃紅熟,青鳥相鳴。處處有異香隨擁,步步有仙樂相從。千奇萬異,難以盡述。又見臺殿迴旋屈曲,直抵九層。上窺無極之天,下看四方之地。令人目不暇接。正如古詩所謂:天上神仙府,人間宰相家;有田俱種玉,無地不栽花。

  王母又在瑤池之上設宴,與眾仙對酌。筵中擺列有交梨火棗,玉液瓊漿,胡麻紫芝。珍奇美味,應有盡有。席間,董雙成吹雲和之笛,王子彈八琅之璈,許飛瓊鼓太虛之簧,安法其歌妙初之曲。四人更是唱和疊和,果然是鈞天廣樂,餘韻悠揚。八仙聽得心曠神怡,受其鼓舞。藍采和持觴至王母前拜壽。王母說:“久聞賢弟,善能踏歌,今日正當行樂之會,何不為我一試。”採和說:“只怕我的歌難和這些陽春白雪。”王母說:“各有各的意思,不必過謙。”於是採和來到庭前,扣衣盤舞,俯仰紆徐,手執雲陽板,顛狂跳躍。舞罷,採和大踏步歌道:演出到此結束。眾仙大笑。王母說:“在我的戲臣中還沒有你這樣的表演的。”眾仙又推舉湘子唱道情一曲,湘子離席吹蕭助興,蕭音奇絕。王母讚道:“此曲逼真仙景。”於是命安法其記下樂曲。

  有仙童捧三千年一結果的蟠桃來到席間,王母命眾仙各食二枚。壽宴完畢,張果老率眾仙辭謝過王母,飄飄然赴龍華仙會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