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對外擴張戰爭的歷史貢獻大全

  阿拉伯人的對外擴張戰爭前後持續逾百年,領土得到擴張的同時,促進了文化交流。通過宗教將鬆散的部落文化聯合起來,並通過征戰使各個地區的文化得以傳播。此戰的歷史貢獻還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阿拉伯對外擴張戰爭的歷史貢獻,希望你喜歡。

  阿拉伯對外擴張戰爭的歷史貢獻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在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國家而不是伊斯蘭教的擴張。在被征服地區,非伊斯蘭教徒並沒有被強迫改變信仰。事實上,阿拉伯統治者往往並不鼓勵被征服地區的人民改信伊斯蘭教,因為阿拉伯帝國向非伊斯蘭教徒徵收的賦稅,要比向穆斯林徵收的高一些,如果人民大量皈依伊斯蘭教,則意味著阿拉伯帝國的財政收入將大大降低。所以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基本不存在宗教迫害。各種文明,各種信仰相互雜居,文化的多樣性得以延續。

  經過78年的擴張,公元634~712年征服運動的高潮時期,阿拉伯帝國的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再是阿拉伯部落聯盟的酋長,而是一位東方的神權君主。建立在官僚體系和常備軍的基礎之上。在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下,廣袤疆域內各個迥然不同的古典文明逐漸融合,最終於幾個世紀後形成了全新的阿拉伯文明。舉世聞名的新月沃地是阿拉伯文明的肇興地;也是伊斯蘭世界的中心。作為阿拉伯帝國的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伍麥葉王朝歷位哈里發曾從此釋出敕令指揮亞歐非三洲的運作,以後的阿拔斯哈里發則遷都於巴格達。

  阿拉伯對外擴張戰爭過程

  阿拉伯對外征服戰爭可分為兩個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634—656年***   戰爭第一階段發生在634—656年,穆罕默德去世後,其繼承者繼續執行其對外軍事擴張的 “伊斯蘭遠征”計劃。在平定了內部叛亂後,於公元633年秋,組織三支阿拉伯軍隊, 每支7500人,從阿拉伯半島出發,經敘利亞沙漠攻入巴勒斯坦和敘利亞。這是的拜占庭和波斯帝國因長期戰爭兩敗俱傷,無力抵抗阿拉伯人的進攻。635年,哈里發的軍隊同時對拜占庭和波斯帝國展開了進攻。被稱作“安拉***Allah***之劍”的哈立德·伊本·瓦立德***Khalid,?-642***,率領阿拉伯人迅速通過人跡罕至的敘利亞沙漠,在雅穆克河***Yarmuk River***畔一舉殲滅了拜占庭5萬大軍,佔領了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Damascus***。636年,阿拉伯軍隊又向伊拉克、敘利亞進發,首先攻克加薩尼王朝都會巴士拉;爾後佔領外約旦 的斐哈勒,並乘勝直趨大馬士革,圍城6個月攻陷該城。此時,東羅馬帝國調兵5萬人, 解救大馬士革。哈立德被迫放棄大馬士革撤至約旦河東支流雅穆克河畔,以2.5萬人採 取以逸待勞的戰術,打敗了拜占庭軍隊,重新收復大馬士革,佔領了整個敘利亞,面對阿拉伯人猛烈的攻擊,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悲哀說道:“敘利亞,如此美好的錦繡河山,還是歸於敵人了!”。哈里發軍隊的接連勝利,迫使被圍困兩年的耶路撒冷***Jerusalem***於638年請降歸順。   阿拉伯軍隊在進軍敘利亞的同時,還向波斯和埃及發動了進攻。633年,阿拉伯軍隊佔領伊拉克南部的希拉後,開始進軍波斯。波斯軍隊用戰象作為突擊力量,大敗阿拉伯軍隊,曾一度使阿拉伯人深感恐懼。637年6月1日,阿拉伯軍隊在獲得增援後取得卡迪西亞會戰勝利,輕取波斯帝國首府泰西豐,繳獲大量戰利品和珍寶。隨後,又攻佔摩蘇爾和訥哈範德兩城,將波斯併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639年底,阿拉伯軍隊對埃及突襲成功,一舉攻克皮盧希恩,640年,又在開羅大敗拜占庭軍隊。爾後迅速前推,於642 年9月佔領亞歷山大里亞,進至昔蘭尼加,從此,拜占庭失去了埃及。643年阿拉伯軍隊 攻佔利比亞,647年又侵入拜占庭在北非的領地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地。為 了進一步控制地中海,阿拉伯徵集小亞細亞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並迅速佔領了地中海幾個有戰略意義的島嶼。到7世紀50年代,阿拉伯軍隊向西進佔了北非部分省份,向東已逼近印度邊境,向北突進至亞美尼亞以北,控制了拜占庭帝國在近東的 大部分領土,形成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新帝國。659年,由於阿拉伯貴族內訌,阿拉伯軍隊暫時停止了進一步擴張。661年,倭馬亞王朝以敘利亞為基地建立起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王朝。在平定內亂後,阿拉伯人又重新組織對拜占庭發起新的進攻。 [3] 戰爭第二階段***668—750年***   戰爭第二階段發生在668—750年,阿拉伯軍隊首先以拜占庭帝國沿海城市為進攻目標,派艦隊渡過愛琴海,穿越達達尼爾海峽,進入馬爾馬拉海,在基齊庫斯城建立軍事基地。673— 677年,阿拉伯艦隊連續在每年夏季進攻君士坦丁堡。由於拜占庭軍隊做好了充分準備, 精心佈置防衛,並採用一種叫“希臘火”的液體燃燒劑,有效地擊退了阿拉伯艦隊的進攻,保衛了君士坦丁堡。677年6月,阿拉伯艦隊被迫撤離君士坦丁堡,在途經小亞細亞南岸海面時,遭到風暴襲擊和希臘艦隊阻截,幾乎全軍覆沒。陸軍在小亞細亞也遭到慘 敗。678年,雙方再度簽訂和約,阿拉伯國家被迫向拜占庭納貢。在北非,阿拉伯軍隊卻進展順利。697—698年,奪取迦太基,從而結束了拜占庭對北非的統治。709年,阿拉伯軍隊進抵大西洋沿岸。711年春,一支由300名阿拉伯人和7000名信奉伊斯蘭教的柏柏爾人組成的部隊進入比利牛斯半島,很快就佔領了半島大部分地區,建立起阿拉伯人的統治。732年10月4日,阿拉伯軍隊在普瓦提埃與法蘭克人交戰,結果阿拉伯輕騎兵不敵法蘭克重騎兵。由於比利牛斯半島人民的頑強抵抗,駐西班牙的阿拉伯軍隊內部各部族發生矛盾,阿拉伯軍隊於8世紀中葉被迫退出高盧,停止了向歐洲的進軍。至此,阿拉伯人達到了向西征服的地理極限。   705—715年,阿拉伯軍隊侵入中亞細亞的費爾干納和錫爾河流域。為了佔領這些地區,阿拉伯軍隊與突厥族遊牧部落進行了交戰。711年,阿拉伯軍隊進入印度, 這支軍隊雖不足6000人,但裝備精良,有可拆卸後用駱駝運載的擲石器和攻城器等。阿拉伯軍隊連續擊敗印度人後,將印度河谷併入阿拉伯帝國。此後,印度河谷地區長期成為以後突厥政權哥疾寧王朝、古爾王朝、德里蘇丹國***入侵印度的前沿陣地。   717年,阿拉伯軍隊分水陸兩路再次對君士坦丁堡發動進攻。陸路以騎兵和駱駝兵為主,號稱12萬人,越過小亞細亞,從阿拜多斯城跨越達達尼爾海峽,進入歐洲大陸,包圍色雷斯;水路1800艘戰艦從敘利亞和埃及港口出發,直驅博斯普魯斯海峽,同時20艘各載100名重灌士兵的大型戰船緊隨其後,準備登陸作戰。拜占庭軍隊採用誘敵深入, 聚而殲之的方針,拆除設在進港海口的防衛鐵鏈,任阿拉伯艦隊駛進港灣。然後,出其不意地發出火箭、火船和火矛,投射“希臘火”。阿拉伯艦隊在突然襲擊下大亂,在熊熊烈火中幾乎全軍覆滅。陸路一支因阿拉伯士兵不耐嚴寒,且供應不足,加之時疫流行,戰鬥力銳減,被拜占庭收買的保加利亞人乘機進攻,重創阿拉伯軍隊。另兩支運送武器、士兵和糧食的阿拉伯艦隊也被擊潰。至此,圍攻君士坦丁堡長達一年零一個月的阿拉伯軍隊,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君士坦丁堡會戰之後,拜占庭開始向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展開全面進攻,整個戰局發生了根本轉折,拜占庭轉為戰略進攻,阿拉伯轉為戰略防禦。746年,在塞普勒斯附近 的大海戰中,拜占庭擊潰了擁有1000多艘戰艦的阿拉伯艦隊,奪回了塞普勒斯。8世紀後半期,拜占庭在小亞細亞屢獲勝利,把阿拉伯人趕到小亞細亞東部,重振了“帝國”的聲威。750年,阿拉伯帝國內部矛盾激化,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遷都巴格達。此後,拜占庭與阿拉伯爭奪的重點主要在小亞細亞和上美索不達米亞、黑海 沿岸及地中海東部和義大利等地,雖然戰事連綿不斷,但規模不大。   公元750年,阿拉伯人佔領坦尚尼亞的桑格幾布群島。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國軍隊與唐朝軍隊在中亞城市怛羅斯交戰,結果唐朝戰敗,造紙術由此西傳。

  阿拉伯對外擴張戰爭勝利原因

  阿拉伯人的對外擴張戰爭前後持續逾百年,佔領了多處地區,促進了文化交流。此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首先取決於拜占庭和波斯帝國連年戰爭,國力衰竭,無力抵抗阿拉伯人的進攻。阿拉伯是遊牧民族,軍隊以騎兵和駱駝兵為主,主要武器是投槍,擅長沙漠作戰,但不善用弓、劍、長矛和攻城器械,攻城的方法只是強攻、策反和封鎖。因此,在戰術上並不佔優勢。但拜占庭已歷經長年戰亂,內部黨爭不已,階級矛盾突出,軍隊成分複雜,又在幾個方向抗擊阿拉伯的進攻,常常顧此失彼,窮於應付,使阿拉伯人得以順利地進行擴張。

  其次,阿拉伯軍隊組織嚴密,騎兵部隊機動快速,從而能達成作戰的突然性。在戰術上為彌補武器裝備的不足,戰鬥隊形借鑑拜占庭和波斯軍隊的長處,沿正面和縱深分為前衛、中軍、左翼、右翼和後衛幾部分。兩翼用騎兵掩護,並掌握強大的預備隊。當出現勝利希望時,迅速將主力投入交戰;追擊敵人時要求迅猛異常,窮追不捨,以便不斷擴大戰果。

  另外,阿拉伯對外擴張戰爭加速了阿拉伯社會封建化的程序,建立起一些神權專制式的中央集權封建主義國家,擴大了伊斯蘭教的傳播範圍,為鞏固和擴大自己的統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