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勾踐的故事

  勾踐是一位歷經苦難挫折終成大事的王,他艱難困苦最後終於成功的報仇之路,之後成了人們口中的忍辱負重的代表性人物。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嚥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ǐ***。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凶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太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范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裡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關於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後,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國是吳國的臨國,它與吳國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為了征服越國,吳王發兵攻打越國。兩國在槜李地方展開了一場大戰,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嚥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夫差為了報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奸臣伯嚭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餵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一嘗苦味,還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臥薪嚐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臥薪嚐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吳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後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哪裡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只是佔點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後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

  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準備,大規模地進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越軍把吳都包圍了兩年,夫差被逼得走投無路,說:“我沒有面目見伍子胥了。”說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

  後來勾踐北上中原與諸侯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於使自己成就了一番偉業!

  關於勾踐兔死狗烹的故事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范蠡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剷除。兩位大夫為什麼不讓吳國儲存下來,替自己留點餘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拔劍自刎。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文種此時方知范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范蠡的這番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但時間久了還是引起了勾踐的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