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華佗的生平事蹟

  華佗是東漢末醫學家,因為華佗不求名利,不慕富貴,得以集中精力於醫藥的研究上,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現已失傳。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華佗生平事蹟,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華佗簡介

  華佗***約145-208***,名敷,字元化,譙***今亳州市譙城區***人,是東漢末年卓越的醫學家。他精於內、外、婦、兒、鍼灸各科,尤其擅長外科,是世界上第一個運用全身麻醉進行腹腔手術的人。

  他生活的東漢末年,朝政腐敗,災荒頻仍,戰爭連年不斷,造成多種疫病流行,人民苦不堪言。他潛心研讀醫書,廣泛蒐集民間驗方,認真加以總結,掌握了高超的醫療技術。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能夠進行諸如腹腔腫物摘除、胃腸吻合等大手術。他發明了全身麻醉劑--麻沸散,用全身麻醉和手術的方法,救治了不少垂危病人。華佗治病,善於根據病人的形色判斷疾病,辨證施治,對症下藥。華佗很重視疾病的預防,創造了一套"五禽戲"***模仿虎、鹿、熊、猿、鳥動作的保健體操***,傳授於百姓。

  華佗人物生平

  據人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一二七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這考證很可疑。因為《後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的記載,也有說他壽至一百五六十歲仍保持著六十多歲的容貌,而且是鶴髮童顏的記載。據此,華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歲。

  東漢末年在我國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其中,董奉隱居廬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理法謹嚴,被後世譽為“醫聖”;而華佗則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尤其以創麻沸散***臨床麻醉藥***、行剖腹術聞名於世。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醫家,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華佗是東漢傑出的醫學家,《後漢書》和《三國志》均為他專門立傳。華氏家族本是一個望族,其後裔中有一支定居於譙縣以北十餘里處一個風景秀麗的小華莊***今譙城區華佗鎮***。至華佗時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對華佗寄託了很大的期望。從其名、字來看,名“佗”,乃負載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華佗自幼刻苦攻讀,習誦《尚書》、《詩經》、《周易》、《禮記》、《春秋》等古籍,逐漸具有了較高的文化素養 。

  華佗行醫,並無師傳,主要是精研前代醫學典籍,在實踐中不斷鑽研、進取。當時我國醫學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典籍相繼問世,望、聞、問、切四診原則和導引、鍼灸、藥物等診治手段已基本確立和廣泛運用;而古代醫家,如戰國時的扁鵲,西漢的倉公,東漢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榮利富貴、終生以醫濟世的動人事蹟,所有這些不僅為華佗精研醫學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華佗的行醫故事

  1.刮骨療傷

  千百年來,人們傳說的華佗給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

  三國初期的時候,有一次,關羽到樊城去攻打曹操,右臂被毒箭射中。後來,傷口漸漸腫大,十 分疼痛,不能動彈。經有名醫生多方診治,始終無效。一天,關羽和他的部將正在發愁。忽然,部下前來報告,說醫生華佗要進見。關羽說:"請進帳來!"

  華佗進來後,關羽說:"您如果能把我的右臂治好,我是感謝不盡的。”

  華佗說;"我正是為治您的病才來的。辦法倒是有,只是怕您忍受不了疼痛。"關羽聽後笑了笑說:"我是一個久經沙場、出生入死的軍人,千軍萬馬尚且不怕,疼痛有什麼了不起!"

  華倫說:"那就好了。您中的箭是烏頭毒箭,現在毒已入骨。我準備在房樑上釘上一個鐵環,把您的右臂伸進鐵環中去,再把您的眼睛蒙上,然後給您動手術。"關羽說:"不用什麼鐵環,你就給我治吧!"

  翌日,關羽設宴犒勞華佗。飲宴完畢,關羽一邊和謀士對弈,一邊袒胸伸出右臂。華佗抽出消過毒的尖刀,割開關羽的胳膊,骨頭已變成青色。他用刀"咔喳咔喳"地將骨頭上的箭毒刮淨,而後縫合復原,敷上藥,包紮好。手術時,關羽疼痛難忍;手術後,關羽站起來對華倫說:"現在我的右臂不疼了,您真是妙手回春啊!"

  這是《三國演義》和湖北《襄陽府志》上記載、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個根據事實虛構的故事。關羽雖然有刮骨療傷,但是華佗早已在幾年前死去。這個故事原本是頌揚關羽有毅力,能忍耐,同時也說明了華佗外科醫術高明,博得人們的稱讚和敬佩。他是我們外科醫學的鼻祖。

  2.試醫丟命

  有一年,華佗到某地行醫,一個布店的學徒不服氣他。這天,學徒吃過午飯,坐在門旁揉肚皮,見華佗走來,就對他的老闆說:"今天我想試試華佗的本領。我到櫃檯裡裝病,你把他請來,為我診治。"說罷,他一個翻身,跳進櫃檯,兩手捂著肚子,摔頭打滾地嚎叫起來。布店老闆忙請華佗給他診治。華佗望望那學徒的氣色,切脈之後,臉色一沉,痛惜地對老闆說:"無救了,準備後事吧!"

  老闆心中好笑。故意問道:"先生.你看他還有多少陽壽?"

  "挨不過今夜子時!"華佗說罷,嘆息而去。華佗走後,布店老闆搖頭冷笑:"哼,人傳神醫,我看也是徒有虛名!"轉身對他的小夥計說:"好了好了,別叫了,起來吧!"可是,任他怎麼制止,那學徒卻仍舊一個勁翻來覆去地嚎叫,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下來。原來剛才他翻騰的時候,掙斷了腸子。

  3.沸兒湯

  華佗常給人動手術,病家難耐的痛苦狀,使他痛心不已。尤其是華佗給關公刮骨時,看見關公雖然裝得若無其事,其實,疼得頭上直冒豆大的汗珠。啥辦法才能叫病人不這樣痛苦呢?華佗決心解決這個難題。

  一天,一個朋友從泰山回來,與華佗閒聊,朋友說了一件事:他上泰山時到了半坡,口渴得難忍,摘吃了一種紅色的草果子,誰知吃過之後渾身麻木,迷迷糊糊睡著了,等到醒來,已經半夜了。華佗一聽,心裡猛一高興,用這種草果子給需要開刀的人吃,病人身上要是麻木,不就不知疼了嗎?華佗問朋友,草果子長在什麼地方?啥顏色?啥模樣?並一一記在心裡。

  第二天.華佗起身去找這種草果子,8歲的兒子沸兒非要跟父親去不可。華佗就這一個兒子,平時十分喜愛,拗不住沸兒再三纏磨,就帶著他一塊去了山東。

  華佗按朋友所說,在泰山上找到了這種草果子。但能否像朋友說的那樣,吃了就渾身麻木,失去知覺呢?非得試試不行啊。他拿起一個草果子,對兒子說:"沸兒,我想試試這藥的效力怎樣,要是我失去知覺,醒不過來,你就下山請幾個人把我抬下去,免得夜裡在這出危險。"沸兒說:"爹,讓我試試吧,我年紀小,要是吃了藥醒不過來,你把我抱下山就行了。你是醫生,要是這藥有毒,你還能給我治呢。"華佗聽兒子說得有理,就把草果子遞給了沸兒。

  沸兒吃下去一個,華佗問:"嘴上可麻?"沸兒搖搖頭。吃下去兩個,華佗又問可麻?"沸兒又搖搖頭。一連吃了十幾個,華佗問了十幾遍,沸兒搖了十幾回頭。華佗心裡洩勁了,懷疑朋友說了瞎話。沸兒越吃越多,吃著吃著,沸兒忽地把頭一歪,躺在地上睡著了。華佗喜歡極了,草果子還真能使人失去知覺呢!

  華佗抱著沸兒下了山,住在客店裡,買了許多好吃的東西,等兒子醒來吃。到了半夜,兒子還沒醒來。原來,沸兒吃了過量的草果,中毒死了。見此情景,華佗放聲大哭。

  後來,華佗用這種草果與幾種草藥配成了麻藥,人喝了,全身麻木,在身上割瘡剜肉也不知道疼。可是為了麻藥,華佗唯一的兒子沸兒卻死了。這藥是用沸兒生命換來的。為此,華佗給藥取名為"沸兒湯",這就是後來著名的"麻沸散"。

  醫學大成

  《隋書·經籍志》記有“華佗枕中灸刺經”一卷,已佚。《醫心方》所引《華佗鍼灸經》可能是該書的佚文,《太平聖惠方》引有“華佗明堂”之文。從現存佚文看,《華佗鍼灸經》所載腧穴名稱及定位均與《黃帝明堂經》有較大不同。

  1.民間愛戴

  在華佗成長的過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外,盛產藥材的家鄉也給他以不少的影響。譙縣出產多種藥材,如“亳芍”、“亳菊”,早已聞名天下。再加水陸交通較為發達,所以譙縣自古就是一個藥材的集散中心。幼年的華佗在攻讀經史的同時,也留心醫藥,當地傳說他曾在泥臺店一帶讀書養性,學醫識藥。中年以後,華佗因中原***而“遊學徐土”。徐州是江淮重地,有郡、國六,下轄六十二個城、邑,人口二百餘萬,首府為彭城***今江蘇徐州***。民間傳說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國***今江蘇沛縣***。其實華佗的行醫足跡,遍及當時的徐州、豫州、青州、兗州各地。根據他醫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為中心,東起甘陵***今山東臨清***、鹽讀***今江蘇鹽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縣***,南抵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南直至譙縣***今亳州市譙城區***,即今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省廣大地區,方圓達數百平方公里。在行醫的同時,為了採藥他還先後到過朝歌、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彭城臥牛山、魯南山區和微山湖。由於行蹤地域廣闊,又深入民間,華佗成了我國曆史上民間傳說眾多的醫家。

  2.醫學精湛

  就這樣,經過數十年的醫療實踐,華佗的醫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熟練地掌握了養生、方藥、鍼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精通內、外、婦、兒各科,臨證施治,診斷精確,方法簡捷,療效神速,被譽為“神醫”。對此,《三國志》、《後漢書》中都有一段內容相仿的評述,說他善於養生***“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用藥精當***“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鍼灸簡捷***“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手術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積聚”、“斷腸滴洗”***。所留醫案,《三國志》中有十六則,《華佗別傳》中五則,其他文獻中五則,共二十六則,在先秦和兩漢醫家中是較多的。從其治療範圍看,內科病有熱性病、內臟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蟲病,屬於外、兒、婦科的疾病有外傷、腸癰、腫瘤、骨折、針誤、忌乳、死胎、小兒瀉痢等等。

  3.名師高徒

  華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廣陵的吳普和西安的李當之,皆聞名於世。為了將醫學經驗留傳於後世,華佗晚年精心於醫書的撰寫,計有《青囊經》、《枕中灸刺經》等多部著作,可惜失傳。吳普遵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過度罷了。運動後水谷之氣才能消化,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比如轉動著的門軸不會腐朽就是這樣。因此以前修仙養道的人常做“氣功”之類的鍛鍊,他們摹仿熊攀掛樹枝和鴟鷹轉頸顧盼,舒腰展體,活動關節,用來求得延年益壽。我有一種鍛鍊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同時可使腿腳輕便利索,用來當作“氣功”。身體不舒服時,就起來做其中一戲,流汗浸溼衣服後,接著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鬆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吳普施行這種方法鍛鍊,活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都很好,牙齒也完整牢固。樊阿精通針療法。所有的醫生都說背部和胸部內臟之間不可以亂扎針,即使下針也不能超過四分深,而樊阿針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闕穴扎進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華佗討教可以服用而且對人體有好處的藥方,華佗便拿“漆葉青黏散”教給他。藥方用漆葉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兩,按這個比例配製,說是長期服用此藥能打掉三種寄生蟲,對五臟有利,使身體輕便,使人的頭髮不會變白。樊阿遵照他的話去做,活到一百多歲。漆葉到處都有,青黏據說生長在豐、沛、彭城和朝歌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