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孝善創新奮進初中素材

  創新奮進,這四個字的意思是創造新的事物,奮鬥,前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忠勇孝善創新奮進的素材作文,歡迎大家參閱學習!

  1

  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精神信仰,麻城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城市,但是也有自己的精神信仰,那就是“忠勇孝善,創新奮進”。

  “忠勇孝善”,那就是忠心耿耿地對待自己的國家和政府;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任何合法事情。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在古今的中國人中,並不缺乏這樣大寫的人物。陳再道,麻城乘馬崗區程家沖人,上將軍銜,27歲時參加革命,忠心地擁護黨的領導,堅持實事求是,撥亂反正,對鐵道兵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他近70高齡時,仍不辭勞苦,多次去成昆線、青藏線和其他施工現場考察,深受廣大官兵愛戴。

  董詠,是我們湖北孝感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他的家境貧寒,以至於在父親去世的時候都無錢購買棺木,於是他賣身葬父。其實,在現在,孝不一定要這樣做,在家裡幫父母做家務事,和他們在一起聊聊天,一樣是孝順的行為。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我們熟悉的三字經中,最開始的一句。“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這是我們隨處可見的箴言,教導我們,不要因為那些善良很小就不去做,其實那些大的善良都是由許多小的事來組合起來的。不嘲笑那些有殘疾的人,不隨處吐痰,愛護公共衛生等等,這些善良的行為。

  創新奮進,這四個字的意思是創造新的事物,奮鬥,前進,對麻城的發展作出貢獻。

  彭桓武,是麻城的理論物理學家,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的物理系,194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參與了中國核武器的研製工作,併為中國核事業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章。劉昌國,1976年生於麻城,是副主任設計師,高階工程師,現在在上海空間推進研究所從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究和設計工作。先後獲得中國青年獎、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是中國先進青年。對於青年學生來說,應當努力學習知識和一些方法,努力奮進,多去看外面的世界,在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積極開動大腦,思考問題,不抄襲作業。

  作為麻城人,應當學習那些先進的人,將麻城精神發揚光大,讓世界知道忠勇孝善,創新奮進的麻城人。

  2

  在大別山南麓,有一個地方人傑地靈。自古英才輩出。這片紅色革命老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思想家李贄到大將王樹聲,麻城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攜著“忠勇孝善,創新奮進”的內涵昂首向前。

  悠悠舉水河,哺育了麻姑的善良無私,麻姑事蹟廣為稱讚,家喻戶曉,那時的麻城子民對於麻姑的父親麻秋的殘酷壓迫敢怒不敢言,善良的麻姑深察民生疾苦,百姓日夜不息,打更才得休息,她便學雞叫,救百姓於水火之中,怕父親怪責懲罰,於是進山洞修行,化為了麻姑仙子,麻城精神是從麻姑的背父救民中傳承的“勇”“善”,麻城兒女是富有智慧的,大膽而巧妙地把握商機,研發長壽酒:仙姑菊花酒,取得不同凡響的收益。

  奇山秀水造就了李贄為天下思想之先的無畏,明朝時期獨具個性的思想家李贄,不懼權威,對正統思想提出了大膽挑戰,致力於思想學問的傳播,在麻城多次講學,抨擊時政,鍼砭時弊,聽任各界男女前往聽講,受到熱烈歡迎,這樣的“非正統”思想不免讓李贄成為當時統治者的眼中釘,不管成敗結局,任浩瀚歷史長河中,他佔著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他就是一盞激勵後人大膽創新、勇敢奮進的長明燈,“兩彈一星”的功臣,物理學家彭桓武,嫦娥二號設計師,畢業於麻城一中的劉昌國,他們是創新的奮進麻城精神的時代先鋒,麻城精神生生不息,我們以他們為榮。

  看到人間四月的杜鵑花海,我們彷彿看到了麻城兒女爭取民主爭取解放的鮮紅的旗幟,看到麻城兒女拋頭顱酒熱血,保家衛國浴血奮戰,麻城兒女的堅毅勇敢令人敬佩,蔡濟璜,麻城夫子河人,1927年4月,逃亡在河南光山的麻城土豪劣紳丁嶽屏,王仲槐糾集當地反動民團,紅槍會匪近萬人,向麻城區猖狂進攻,一路燒殺劫掠,無惡不作,製造了聳人聽聞的“麻城慘案”蔡濟黃臨危不懼,一面指揮城關工人,店員和撤進縣城的乘馬、順河等地的農民堅守城池,英勇抗敵,一面派王樹聲赴武漢請求支援,他就勢召開大會,將作惡多端的李舜卿、丁枕魚、王子歷等斬首示眾,燕將農民武裝敢死隊編為麻城農民自衛軍之後,作為黃麻起義特委委員會參與組織和領導了著名的“黃麻起義”血雨腥風的日子裡,他賦詩一首表明其心志:“明月照秋霜,今朝還故鄉,留得頭顱在,雄心誓不降。”12月,在順河集洞門衝赤腳寺開會,由於壞人告密,散會後在下山路上遭到了反動民團頭子周朗山的襲擊,不幸被捕,受盡各種酷刑,始終忠貞不屈,二日後,被敵殺害於林店河。

  3

  麻城,是一塊紅色的土地。

  黃麻起義的發源地,革命將軍的故里,強楚伐黃的歷史刑場……麻城人民身上的精神一一展現。

  樑維亞,生於1880卒於1962年,麻城市白果鎮樑家灣人。1906年投第一營前隊當兵,由余誠介紹加入同盟會。武昌起義後漢口成立軍政分府,他擔任參軍兼軍法官,併兼管軍政分府立隊。27日負傷,轉漢陽府助李亞東策劃防守。樑回到武昌報告經達。黎元洪派他赴長江下游策反。11月初抵上落,適枝江張蓬生、沔陽劉福標正組織進攻兵工廠,他自告奮勇,指揮戰士。滬軍都督陳其美見他勇於任事,派他同方偉二人赴蘇州活動。蘇州同志以樑新從武昌來,派他往說蘇撫程德全。程出現,樑手按槍柄大聲對程說:“武昌起義,各省響應,公素識時務,只有應天順人,方為上策。”程迫於大勢,連聲贊同。事畢回滬,陳都督令成立援鄂敢死隊,樑被任為敢死隊隊長。1913年起參加反袁活動,直到北伐戰爭,他都站在革命一邊。

  樑維亞,忠勇——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組成要素和麻城人的精神特質。程龍富,1973年生,為乘馬崗鎮村民。初中畢業後一直在外務工,天有不測風雲,兒子多多突患白血病,幸福之家舉步維艱。面對一貧如洗的家,面對幼小的兒子,程龍富不離不棄,一個人打6份工的事蹟感動網友、感動湖北,被贊為“鐵富父親”。2012年被評為“感動湖北”先進個人。

  孝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靈魂,是華夏子孫最基本的人倫規範。

  嚴士健,長於代數環上的線性群。與人合作建立了非平衡統計物理的一般概率模型,開展隨機場與無窮質點馬爾地夫過程的研究。“無窮質點馬爾可夫過程與Q過程”1985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嚴士健是一位在代數、數論和概率論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及教學中做出重要貢獻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

  嚴士健,創新——是推動發展的動力,實現進步的靈魂,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也是麻城人的精神因子。

  鮑先志,1911年生於麻城市順河鎮西張店鮑家灣一個貧農家庭。2007年,小說《閃閃紅星》作者李心田接受《齊魯晚報》記者採訪時,曾明確表示潘冬子的原型是鮑聲蘇,鮑聲蘇系麻城籍開國中將鮑先志將軍的兒子。紅軍長征後,國民黨反動派和還鄉團將鮑先志將軍的妻子販買到了外地,將兒子鮑聲蘇販賣給了惡霸地主。鮑聲蘇在惡霸地主家中受盡折磨。解放後,鮑聲蘇找到了父親鮑先志。鑑於文化水平太低,1961年,鮑先志便讓鮑聲蘇到南京軍區舉辦的部隊文化速成中學學習。李心田便是他的老師,鮑聲蘇向李心田講述了自己童年的成長經歷,講到了惡霸地主和還鄉團的狠毒,講到了麻城滿山紅杜鵑的美麗,講到了盼望紅軍回鄉的故事……

  鮑先志,奮進——是一種自強不息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是一種不畏困難頑強拼搏的堅強意志,是一種不甘人生追求卓越的時代精神。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麻城精神,忠勇、孝善、創新、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