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簡介及著作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相關資訊,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孟子的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名軻,字子輿,華夏族,今山東人。

  他是孔子之孫孔汲的再傳弟子。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顧左右而言他》已編入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他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遊歷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後世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是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 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發揮詳盡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

  孟子是魯桓公的庶長子公子慶父的後代,公子慶父之子公孫敖另立一族,為孟孫氏,或稱仲孫氏、孟氏。齊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齊國攻破了孟孫氏的的食邑郕城,孟孫氏子孫遂分散開來。孟子的祖先就從魯國遷居到鄒國***今山東省鄒縣***,於是孟子自此成了鄒國人。相傳其父名為激,字公宜;其母親的姓氏也有仉氏與李氏之說。據說,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斷杼教子”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

  孟子大事年表:

  周烈王4年己酉***公元前372年***

  孟子約生於此時孟子

  周顯王12年魏惠王13年韓昭侯6年 甲子***公元前357年***

  孟子約十五歲,受業於子思門人

  周顯王17年秦孝公10年 己巳***公元前352年***

  孟子約二十歲,欲休妻

  周顯王37年己丑***公元前332年***

  孟子在鄒,答鄒穆公問

  周顯王38年庚寅***公元前331年***

  孟子居平陸

  周顯王39年辛卯***公元前330年***孟子名言

  孟子到任國,拜訪季任

  孟子在鄒,與屋廬子、曹交問答

  周顯王40年齊威王28年 壬辰***公元前329年***

  孟子約四十三歲,首次至齊

  齊相儲子來見孟子

  周顯王41年齊威王30年宋君偃後元1年 癸巳***公元前328年*** 孟子與告子辯論

  孟子勸蚳鼃向齊王進諫

  孟子與匡章交遊

  孟子離開齊國,前往宋國

  周顯王42年宋君偃後元2年甲午***公元前327年***

  孟子至宋

  周顯王43年宋君偃後元3年 乙未***公元前326年***

  孟子在宋,與滕國世子相會

  孟子與宋人勾踐論遊說之道

  周顯王44年宋君偃後元4年秦惠文王13年 丙申***公元前325年***

  孟子離開宋國,回到鄒

  周顯王45年梁惠王後元11年 丁酉***公元前324年***

  孟子在鄒,滕文公派然友問喪禮

  孟子由鄒之滕,推行仁政

  山東鄒城孟子故里周顯王46年魏惠王后元12年 齊威王34年 戊戌***公元前323年***

  孟子與農家陳相辯論

  周慎靚王1年魏後元15年 齊威王37年 辛丑***公元前320年***

  梁惠王“厚幣卑禮”召賢納士

  孟子見梁惠王,時約五十二歲

  孟子與周霄論出仕

  周慎靚王2年魏惠王后元16年齊宣王1年 壬寅***公元前319年***

  孟子與公孫丑論短喪.

  周慎靚王3年魏襄王1年 齊宣王2年 癸卯***公元前318年***

  孟子約五十四歲,見樑襄王

  孟子在範遇齊王子

  孟子至齊,答齊宣王問

  孟子論“我四十不動心”

  周慎靚王5年燕王噲5年 乙巳***公元前316年***

  孟子出吊滕文公

  周慎靚王6年楚懷王14年 魯平公10年 齊宣王5年 丙午***公元前315年***

  魯平公欲見孟子孟子墓孟子返回齊國,與充虞論葬母

  齊宣王問孟子伐燕

  周赧王3年齊宣王 8年 楚懷王 17年 己酉***公元前312年*** 燕人叛齊,齊宣王說“吾甚慚於孟子”

  孟子論“臣視君如寇仇”

  孟子與淳于髡辯論

  孟子約六十歲,辭官離開齊國

  孟子遇宋於石丘

  周赧王25年辛卯***公元前290年***

  《孟子》約編撰於此時

  周赧王26年壬申***公元前2******

  孟子約卒於此時

  孟子主要著作: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但考諸《孟子》,孟軻所見時君如梁惠王、樑襄王、齊宣王、鄒穆公、滕文公、魯平公等皆稱諡號,恐非孟子自作時所為也;又記孟子弟子樂正子、公都子、屋盧子皆以“子”稱,也斷非孟子之所為,其編定者極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

  《孟子》行文氣勢磅礴,感情充沛,雄辯滔滔,極富感染力,流傳後世,影響深遠,成為儒家經典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