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期末試題分析範文

  試卷分析對地理教學起到積極、正確的導向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本次試題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單選題,第二部分為連線題,第三部分為綜合題。總體上看題不是很難,但從學生的得分情況來看,不是很理想。最高分89分,最低分10分。相差79分,40——50分學生居多。分析如下:

  第一大題單選題基本上是基礎知識,需要學生識記的東西,學生做不上來,就是落實不到位。比如第2小題: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約_______℃。這是書上的原話,大部分學生都能得分。

  第12小題:東西半球的界線是:20°W和160°E經線構成的經線圈。學生都能做對。比較難的就是第4小題:南極考察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A、4至6月B、7至8月C9至11月D、11月至次年3月

  學生首先要明白南極考查是在極晝而不是極夜。南半球的極晝應是北半球的冬季。從11月至次年3月。學生失分原因在於不清楚極晝時間造成的。此題只有個別學生才能做對。

  還有第9小題: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級濟的商談。學生記憶不清,與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互助合作***混淆。

  第二大題連線題失分不多,在此不多做分析。

  第三大題綜合題:主要是由3個小題組成。全部考查氣候一章內容。第1小題考查地球公轉。第2小題考查氣候型別,地中海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特徵,圖形。學生對圖形還是陌生。氣候特徵也把握不準。此小題失分最多。第3小題是年平均氣溫變化曲線圖。此題學生得分大部分在8——12分,滿分14分。

  失分原因:

  一、考前複習重點的偏差。我老認為經緯網一章才是重點,難點。學生不易掌握。所以考前側重於本節的複習,忽視了期中考試以後內容的鞏固。而此次考試經緯網只出了一個選擇題,即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幾乎等於沒有考。而重點則在期中考試以後的內容,世界氣候。世界發展差異。國際合作。世界居民這三章內容。這是本次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學生對地圖還是不熟悉。不會看圖。析圖,還是侷限於死記硬背。

  今後措施:

  一、著重培養學生識圖,用圖能力。從圖中分析資料,加強記憶,把知識點落實到圖中。

  二、每一章節的重點內容要抓住概念,世界之最,方法,總結性的語言,讓學生自己找出來。並在作業本上做一遍,加強記憶。

  三、關注文中的“小字部分”。這幾年地理考試的“小字部分”考查內容逐漸增多。平時我總認為小字部分不考,實際上不是這樣。小字內容還是重點考查物件。

  四、考前複習,一般情況課上完離考試也沒有幾節課了。所以考前複習的側重點,怎樣複習就很重要。一要過基礎,二要抓重點。

  ***二***

  一、試題評價

  ***評價標準:課程改革發展綱要、本學科的課程標準、考試綱要;評價內容:命題材料選擇、試卷結構、題型設計、能力點分佈、三維目標的體現、分值分佈、試題難易比例等。***

  1、這份試卷題量比較適中,按照滿分1000分來配置。其中選擇題佔30% ,連線題佔10% ,讀圖題佔60% 。試題內容覆蓋面比較廣,地形、氣候、人口、國家、山川河流、常識性的地理世界之最等知識點均有涉及,重點考察了學生的讀圖、記憶能力,但是對經濟方面的 知識涉及較少,如農礦產品、工農業發展狀況***僅15題和連線題中有一個問題,共2分***,沒有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思考型題目。

  2、讀圖題所佔比重過大,填圖的部分內容要求過高,難度偏大,如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脈和德拉肯斯山脈,高中生也未必能記住,北美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可以要求學生在後面的《美國》一節中去記憶。

  第1題,所給答案錯誤,最高的高原應是青藏高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湘教版教參中認為是南極高原***。

  第11題是第二章第3節的內容,超出了本次考試的命題範圍。

  3、連線題的設計應改進,五條線交織,被1000多學生畫的花樣百出,所有的閱卷老師都怕改這樣的題,寧願改10個選擇題,也不願改這個5分的題。建議把前面的選項標上括號,後面的選項標上代號,然後要求學生把代號填進括號,教師看代號改就輕鬆多了。

  二、學生典型錯誤分析

  ***要求:抽樣調查,歸類整理,列出現象,分析原因。***

  單項選擇題的第1題:題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是——”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高”字上的,就選擇了A、青藏高原;注意力集中在後面的“大”字上的,就選了B、巴西高原。閱卷教師是按B選項來判卷的,這樣大部分同學都被扣去了一分。

  單項選擇題的第4題:有些同學把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多瑙河”與歐洲第一長河“伏爾加河”弄混了,選擇了答案C。

  填圖題的第1題:填寫德拉肯斯山脈、阿特拉斯山脈、尼日河、贊比西河,正確率很低,原因是對地圖記憶不夠全面。

  三、反思與建議

  ***針對典型錯誤分析,做出教學反思,並提出教學建議。***

  1.重視對地圖中地理事物的記憶。

  2.紮紮實實打好基礎,熟記基礎知識。

  3.注意把握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絡,做到理解透徹,記憶熟練。

  4.強化填圖練習。

  ***三***

  一、試題評價

  本次試卷注重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減少了死記硬背的內容;關注了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考察了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簡單分析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還關注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說,本次試卷對今後我們的初中地理教學起到積極、正確的導向作用。

  1、覆蓋面廣,重點強調基礎

  試題考點覆蓋了初中課程標準所列的重要知識點,重要圖表都有所涉及***如地形圖、分佈圖等***,覆蓋面較大。重點強調基礎,考查基本能力,及會運用所學知識簡單分析問題的能力。目的是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必備的地理知識,初步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重視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為以後學習打好基礎。

  2、結合生活實際,嘗試考查實踐能力

  有些題目體現了課標的理念,考查了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簡單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試卷中的選擇題10題和綜合題中的幾道題均體現了這一特點。

  3、設定新情境,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問題

  社會熱點問題是本次考試關注的焦點,如11題、20題,以此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地理非常重要。

  本次考試年級平均成績27.55,最高分80,及格率0.273 。從成績來看試卷難易比較適中,95%題比較容易,5%的題較難。

  二、學生典型錯誤分析

  統計資料因為沒有對試卷的各小題進行分析,只是對全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進行統計,以及自己在批卷時的感受進行分析,究其原因:

  1、基礎知識不是太紮實,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從試卷情況分析可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浮於表面,沒有深入透徹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

  選擇題中1、9、15、19題學生記憶不紮實錯誤較多,10題選擇答案五花八門,沒有考慮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氣候特點,填空題顯然對地理事物位置、地理現象以及地理基礎知識重視不夠,錯誤太多。

  2、學生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亟待提高。如30題學生不能根據圖中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地理事物的輪廓、位置判斷問題,從而導致作答不夠準確。可以看出2/3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運用地圖和地圖冊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問。

  3、思路不明,條理不清,答題不知從何下手,雖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點較少。如29題簡述美國五大湖區乳畜帶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實正確答案只是一句或幾句話,但學生抓不住主次,將有用的沒用的全寫到了卷子上,也給批卷帶來了麻煩。

  4、讀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特別是對如何讀圖,如何從圖中獲取有效資訊***含顯形和隱性***,然後運用這些資訊,結合地理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如第28、2930題等;

  三、反思與改進

  1、備教材,對別是七年級的複習課,教師要對初中地理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備資料、試題,複習過程中我個人覺得要講、練結合,針對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準備資料,同時對資料中經常出現的重點知識也要重點講解。備學生,對七年級現階段要分析每一位學生。

  2、對學生要求嚴格。記憶性知識點要背、要記、要寫,課堂筆記要記,最好在書上記。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嚴謹審題。如加強試卷的審題;用幾節課專門訓練。

  3、緊緊結合地圖加強地理事物名稱的識記,重點是世界地理的幾個區域,幾個國家的地理事物的記憶。

  4、要在掌握各區域地理位置的基礎上,理解他們的氣候等地理特徵,以及各區域之間的差異和聯絡。

  5、加強練習,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複習,提高複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