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受助勵志故事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感恩,不是為求得心理平衡的片刻答謝,而是一種無言卻也真誠的表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每個優秀貧困學生都有個勵志故事
8月20日,鄂州團市委舉行了“希望工程—圓大學夢”助學金髮放儀式,40名鄂州貧困學生領取了愛心企業發放的每人5000元助學金,受助學生均考上二類以上學校,其中不乏考上名校學子。
喪父女孩餐館當服務員賺學費
今年18歲的女孩李晨晨有些靦腆,領到5000元助學金,就意味著學費有著落,媽媽可以不用頂著烈日,四處奔波為她籌集學費。
李晨晨今年高考以549分***文科***的成績被湖北大學錄取,當收到通知書時,她既喜悅又難過,喜的是自己終於考上了大學,難過的是父親卻見不到這紙沉甸甸的通知書。
2008年,李晨晨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獨自一人靠著低保撫養僅13歲的李晨晨。沒有父親的日子讓李晨晨非常難過,但父親臨終時的叮囑“好好讀書,考上大學”,讓她知道,只有認真讀書,才能告慰父親。
懂事的晨晨不希望母親太過辛苦,自己的大學學費也應該自己想辦法湊一部分,於是她開始找兼職。高考完後,李晨晨在黃石一家油燜大蝦餐館當服務員,一個月1000元,每天工作5小時,負責點菜端菜。
本以為自己能順利的做完兩個月暑假工,賺一點學費,可餐館因生意不好,便將她這個暑假工辭退了,幹了半個月的李晨晨只領到了400元的工資。她說:“就當出去歷練了一下,還好也賺到了400塊。”
8月4日,領到通知書的第二天,李晨晨早早來到父親墳前,跟父親說了這個好訊息。她說,父親的遺願終於實現了,她會在大學裡努力學習,畢業後努力賺錢,照顧好媽媽。
親人受病痛折磨,他立志學醫
塗周正今年17歲,他以鄂州市二中理科第一名619分考上華中科技大學醫學系。
對於為什麼鍾情醫學系,他說,自己從初中起就目睹父親被病痛折磨,尤其是奶奶出車禍差點去世後,他更加堅定了當醫生的信念,並且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病人。
他的父親是一名下崗職工,患肺結核常年受病痛折磨,無法幹體力活。母親無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生活。身患癌症的爺爺和出車禍重傷的奶奶也需要人照顧。一家人的困境超過常人的想象。
高考完的第二個星期,塗周正就四處打聽想找份暑假工,希望能賺得部分學費,得知工地小工一天有100元,他不顧父母反對,硬是到了石山中學附近工地上幹了起來。“工地不要暑假工,而且他太瘦了,還是通過熟人介紹,人家才答應收他。”媽媽周十琴心疼兒子,但也沒拗過倔強的塗周正。
在工地上的3天,塗周正和水泥、提灰桶、推三輪車、鏟沙子,只要大工師傅乾的活他都幹,午餐就在附近餐館吃一碗炒飯,中午休息一個小時後接著開工,因為工地上給每人訂了任務量,完不成就要加班,塗周正連著3天都加班到晚上9點多。
天氣炎熱加上工作負荷大,3天后,這個瘦弱男孩病了。媽媽周十琴說,塗周正每天晚上回家後,直接倒在床上,飯也吃不下,整個人瘦了一圈,家裡人堅決不讓他再去。
領了300元工資後,塗周正在家休整了兩天,隨後又給一家培訓機構發傳單,一小時15元,每天工作兩個小時。為了多賺點錢,他又在市內一家檯球室找了份兼職,從下午5點做到凌晨1點。
但這兩份工作也不順利,培訓機構傳單隻需發3天,領到90元工資;檯球室老闆在塗周正的試用期內將其辭退。之後,塗周正又找了一份騎電動車送桶裝水的工作,出於安全考慮,父母沒有允許他去。
殘疾父母培養出一對大學生兒女
7月31日,杜洪燕收到了來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果不是志願填報失誤,她可能會被更好的大學錄取。
杜洪燕的父親身患殘疾,母親是聾啞人,哥哥在武漢大學讀大三,一家人的生活全憑低保金和父母拾荒來支撐。為了籌集學費,杜洪燕高考完後與殘疾父親奔走民政局、殘聯、愛心企業、教育局等單位,申請助學金。
目前,她已經獲得多項資助,領取助學金1萬餘元,學費和生活費都有了著落。父親杜師傅說,在武大讀書的大兒子也沾了妹妹的光,能拿到比平時多一點的生活費。
7月份,杜洪燕在老師的聯絡下身兼了兩份家教。杜洪燕說,因為對方是老師的朋友,所以自己就當幫幫忙,沒有收取任何費用。不過有一家人在補課結束後,見杜洪燕連手機也沒有,就硬塞給她一部,這讓她高興了好久。
9月4日,學校正式開學,杜洪燕已經做好準備。她說,不陪爸爸四處奔走,填助學金申請表的時候,就會在家看自己最喜歡的英語書籍,她十分期待自己的大學生活,並且有信心將它過得充實、多彩。
:昔日受助,今日助人
家庭雖困難 不願輕屈服
7歲之前的彭小玲和媽媽、弟弟一起跟著爸爸在江西生活。那時的生活雖不富裕,但日子還過得下去。在父母羽翼下的彭小玲懵懵懂懂,並沒有感到生活艱辛,直到7歲那年爸爸去世,家裡的經濟支柱倒塌。雖然姑姑答應幫忙照顧彭小玲姐弟倆,但那時的姑姑家條件也不太好,帶自己的孩子都忙不過來。為了不增加姑姑的負擔,彭小玲一家三口便回到了媽媽的家鄉仙居生活。
回仙居後,一家三口靠著媽媽務農賺來的錢和鄉里人的接濟,艱難度日。彭小玲漸漸長大,媽媽每天起早貪黑的辛苦,她都看在眼裡。
“大概是初中開始吧,我深深體會到自己家跟別的同學不一樣。那時候我就下定決心要很努力學習,以後工作賺錢照顧媽媽和弟弟。”初中畢業後,彭小玲想要放棄學業去打工賺錢,補貼家用。老師們都為這個刻苦學習的女孩子感到可惜,紛紛勸阻:“學習了更多知識才能有份好工作,僅憑初中學歷找工作也難啊。”班主任更是幫她報了當時新興熱門的旅遊專業。
2002年6月,在老師們的開導和鼓勵下,彭小玲進入仙居職業中學,開始了學業的新旅程。為了減輕媽媽負擔,這個瘦弱的女孩子一邊讀書,一邊兼職導遊。“那時候我就想,再怎麼辛苦,熬一下也就過了,哪怕賺一塊錢,都是在幫媽媽減輕負擔。”就這樣,三年的高中生活,彭小玲幾乎沒向媽媽要過錢。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三這個忙碌的年級,彭小玲還利用課餘時間,考取了國家導遊證。“我是唯一一個帶著國家導遊證考入大學的學生。”旅遊專業的學生,一般在大三才能考出這本證書,彭小玲提前三四年就做到了。
偶然受贊助 滋生慈善心
2005年6月,彭小玲考上了杭州教育學院。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她,欣喜之餘,又不得不面對學費的問題。“等通知書那段時間我曾想,真希望乾脆考不上,就斷了念想,不用為學費發愁了。”當時的彭小玲,內心很糾結。
一年七八千元的學費,怎麼才能湊足?正當彭小玲苦苦思考時,鄉里傳來了好訊息。“鄉里人告訴我,慈善總會在辦助學活動,讓我去那裡看看有沒有希望。”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彭小玲帶著她的故事來到了仙居慈善總會。結局是可喜的,在仙居慈善總會王軍方會長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積極奔走下,彭小玲得到了仙居隆勝工藝發展有限公司一次性8000元的助學金。
這筆錢幫她打開了學院的大門,之後的路,彭小玲願意自己走。大專三年來,她當過導遊,做過家教,搞過服裝批發,甚至在同學們忙著聚會旅遊的寒暑假,她也照樣打工。“能做的,我都盡力去做。我覺得貧困並不能成為消極生活的藉口,依靠別人的救助都是暫時的,只有把貧困轉化為自己拼搏的動力,生活才會真正好起來。”
畢業後,彭小玲進入仙居春秋旅行社實習。她的努力一如既往,而機會也悄悄來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負責浙江民泰銀行仙居支行團隊旅遊工作。她的能力很快得到了銀行高管的讚賞,巧的是,銀行正好在招聘業務員。做導遊需要四處奔波,對女孩子來說畢竟辛苦,相對來說,銀行的收入更好。想到年幼的弟弟和操勞的媽媽,彭小玲決定跳槽。
彭小玲從一個臨時導遊成為了銀行業務員,又由銀行業務員當上了客戶經理。收入一點點增加,日子也一天天變好,然而彭小玲的心裡卻並不滿足。“慈善總會帶給我的並不僅僅是金錢上的幫助,還有一種傳遞愛心的感染。”一直以來,慈善總會對她的資助,工作人員對她的友善和關心,都深深打動著彭小玲。“媽媽不太會說話,弟弟年紀又小,很多時候我會跟王會長交流溝通,她會關心我的生活和壓力,就像親人一樣。從她身上,我看到真心幫助別人的快樂。現在,我有能力了,也想幫助別人。”
在一次與王會長的聊天中,彭小玲聽說台州學院有個新生家庭困難,就立刻拿出1000元捐獻給他。汶川地震時,她不僅主動捐款,還組織動員銀行的同事一起獻愛心。雖然每次捐款數目只是一兩千元,但積少成多,工作一年多來,彭小玲參加的各種捐款加起來也不少。“捐幾千塊錢對我的人生並不會有多大損失,但是,卻很可能給別人的人生帶來轉機。”她淡淡地笑道,“就像當初慈善總會的幫助,給我帶來轉機一樣。”
:將困難視為財富的農村女孩翟海燕
出生於貧苦人家的孩子,能考上大學,他們比常人需要付出的努力要多過10倍。這本身就值得稱讚。
導致這些大學生家庭貧困的原因各不相同:或父母患病,或父母病故,或父母離異。但這些不是我們宣揚的重點。
我們想要看到的是,這些從貧困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身上彰顯出來的精神力量,以及他們對待逆境的人生態度。
比如翟海燕,今年以椒江一中理科第二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如果因為高分就贊之“品學兼優”,未免顯得無力。只有當我們走進她的家庭,瞭解她的生活,才真正瞭解到,高分背後的意義。
不沉迷於分數,把考進大學當作人生邁出的第一步
翟海燕的家在三門縣小雄鎮一個普通村子裡。673分的高考成績,對於許多學子來說都是理想的分數,但對於翟海燕來說,這個分數不是最理想的。“閨女本來可以考得更好。”爸爸替女兒稍感可惜。
高中期間,翟海燕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她考過全市第一名,超過第二名19分。最差的一次,考了全校第八名。高三最後一次模擬考,她考了700多分。在這樣的對比下,翟海燕覺得673的分數還是有點遺憾。
不過,她和爸爸都能理性對待高考。當她收到浙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父女倆都興奮地跳起來。“考進大學,只是人生邁出的第一步。如果不好好讀書,也不會有出息。”翟海燕對自己的未來看得很清楚,“只有加倍努力,才有出路。”
聊起這個懂事的女兒,爸爸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我們家裡困難。別人家說週末、暑假給孩子請家教,我們沒有這個條件,她一次補習班也沒有上過。”他說,“我對女兒講,家裡的情況你也清楚,學習的事情只能靠你自己努力。努力過,將來別給自己留遺憾就好。”
翟海燕沒有辜負爸爸的期望。高考結束後,別的同學忙於休息、慶祝,而她已經悄悄地在椒江一家茶餐廳開始兼職工作。“家裡困難,自己能做一點,就給爸爸減輕一點負擔。”翟海燕說,“另外,讀書的最終目的也是找工作。早點接觸社會,早點為以後進入社會做準備。”
她做的是服務員工作,每天工作8個半小時,月工資850元。翟海燕覺得很滿足,因為單位還包吃住。有一次,她去廚房端菜,一個同事攔住她說:“裡面熱,我幫你拿出來”。“事情雖小,但我感覺很溫暖。”翟海燕覺得,進入社會,也沒那麼可怕,生活裡還是充滿陽光與感動的。
家庭變故,讓她變得更堅強
翟海燕擁有樂觀堅強的心態,與家庭的氛圍離不開。
翟海燕原先擁有一個完滿的家庭。一家四口:爸媽是縫紉工,在椒江洪家街道上班,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們勤儉持家,蓋起了新樓;現在在長春理工大學讀書的哥哥,一直是翟海燕學習上的榜樣。
幸福的家庭,讓翟海燕對生活充滿了希望。而後來發生的家庭變故,則讓她變得更加堅強。
在她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媽媽查出了癌症。“我當時還不知道癌症具體是什麼病,只覺得是很嚴重的病,感覺很害怕。”翟海燕說。因為發現及時,癌細胞只蔓延了千分之一。經過手術,媽媽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之後,爸爸每年都會帶媽媽去上海檢查。
直到2007年,媽媽的病情復發。當時,正是臨近中考,翟海燕接到家裡的電話,說媽媽腫瘤擴散,需要馬上醫治。“那天上課,我什麼都沒聽進去。心裡一直在想科學課上老師講的癌症知識。”翟海燕喃喃自語,“癌症復發,有多難治啊。”
爸爸拿出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並借了許多錢,給媽媽治病。“我後來才知道,為治媽媽的病,家裡這次花去了30多萬元。”翟海燕說。本來稍有起色的家庭,一下子變得一窮二白。
然而,媽媽的病沒有好轉。一想到最壞的結果,翟海燕就會止不住地流眼淚。媽媽的病情,讓她小小的心靈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中考的時候,她從全校前三名掉到八九名。不過,她還是以680的高分,被椒江一中錄取。
病魔最終還是奪取了媽媽的生命。進入高中後,學業的壓力更大。以前,有什麼心事,翟海燕都會跟媽媽說。在高中,有無數個夜晚,她習慣性地拿起手機,給媽媽打電話。待熟悉的手機號碼撥出去後,才發現,接電話的人已經不在了。
“以前,我喜歡跟媽媽一起逛街,一起聽越劇。”現在,翟海燕想媽媽的時候,就會看照片,聽跟媽媽一起聽過的越劇。“想媽媽的時候,我會跟哥哥說話。”
讓爸爸過上好日子,是她最大的心願
“爸爸是我最崇拜的人,也是我見過最有責任感的人。”說起爸爸,翟海燕既自豪,又擔心。
在翟海燕的眼裡,爸爸是個樂觀的人。“媽媽病重不能走樓梯,爸爸揹她的時候,媽媽都會哭,爸爸卻說,背得再辛苦他也願意,只要人還在身邊就好。”
翟海燕說,爸爸的樂觀帶給她和哥哥很多力量。“媽媽在天津治病的時候,家裡的錢還沒匯到,爸爸身上只有幾塊錢了。”翟海燕說,“他就把媽媽在醫院裡安置好,自己一個人出去找熟人解決。”
在他們眼裡,爸爸還是個不認輸的人。自從媽媽檢查出癌症,多年來,爸爸對媽媽不離不棄,悉心照料。“我們從爸爸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經歷了那麼多事情,以後的所有苦難,都不算什麼了。”
爸爸的右腿因為小時候的一次失敗手術,留下後遺症,導致行動不便。她在想,以後爸爸一個人生活,該有多難呢。“爸爸20歲開始就幫人做衣服,夏天做衣服時特別熱,只有一臺小電風扇乘涼,而且經常要加班。”想到爸爸以後的生活,想到今後她和哥哥常年在外,爸爸一個人孤單地留在家裡,翟海燕又淚眼朦朧。
“以後,我要把爸爸接到身邊住,大家在一起什麼都好。”這是翟海燕的願望。她相信,困難是暫時的,只要自己肯努力,以後就會有出息,就能讓爸爸過得更好。
翟海燕一家在村裡名聲很好。村幹部說,他們家並不富裕,父母打工,請不起家教,兄妹都能考上名牌大學,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
瞭解到翟海燕家裡的情況,當地一位老闆主動和翟海燕結對,給了她6000元學費和生活費。
經歷過家庭的變故,翟海燕變得更加成熟。她說:“有時候,我覺得這種困難是我應該珍惜的一筆財富。”
:篇4
:篇5